【导语:中国在自动驾驶赛道上弯道超车,部分技术赶超欧洲车企巨头。因此,这些传统跨国车企纷纷向中国企业伸出橄榄枝。Stellantis集团继入股零跑之后,近日又与小马智行携手。而此前大众在智能化领域上已选择与小鹏结盟。】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当传统造车巨擘与自动驾驶先锋携手,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变革正在欧洲悄然酝酿中。
近日,Stellantis集团和小马智行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共同开发和测试SAE-L4级自动驾驶车辆,结合Stellantis的AV-Ready平台和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自动驾驶车辆解决方案在欧洲的开发和部署。

Stellantis集团凭借深厚的整车制造底蕴与欧洲市场根基,与小马智行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共同驶向2026年实现商业化服务的目标。这不仅标志着汽车产业跨界协作进入新阶段,更是将加速高阶自动驾驶从技术研发迈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一跃。
为什么是小马智行
Stellantis在欧洲推进L4进程中,为什么在众多中国智驾供应商中偏偏选择了小马智行?
2016年成立至今的小马智行,本质其实跟Momenta、元戎智行一样,都将自研L4自动驾驶作为公司发展的最核心目标。而与大部分中国智驾供应商不同的是,小马智行的发展路径更像是中国版的Waymo,其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主要覆盖出行和物流两大领域。
2022年12月30日,小马智行获得“无人化车外远程阶段”道路测试许可,2023年6月小马智行完成10小时全无人驾驶462公里直播。这些证实了小马智行L4的真正实力。

小马智行已获得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全部四个一线城市开展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全部可得及所需监管许可的公司,并且在北京、广州、深圳提供全无人驾驶收费服务。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Robotaxi运营总面积已经超过2000平方公里。目前,小马智行已经拥有一支680多辆Robotaxi的车队,计划年底扩容至1000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小马智行在自研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目前智驾系统已经100%采用车规级零部件,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加之,小马智行在中美两国均设有研发中心,这种跨区域协同研发的体系,也让小马智行在全球化市场中更占优势。
因此,回到Stellantis选择小马智行的原因,一方面自然是看重L4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而最核心的便是小马智行已经具备了Robotaxi商业化能力,换句话来说,Stellantis与小马智行合作,进一步确保了Stellantis 具备L4自动驾驶技术的产品快速落地。

根据Stellantis和小马智行的合作规划,前期将聚焦于纯电动中型车,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卢森堡部署基于标致e-Traveller车型的测试车辆,随后2026年开始逐步向欧洲城市推广。
中国智驾涌向世界
从今年慕尼黑车展开始,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和智能电动化供应链企业,以创纪录的规模登场,不难看出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智驾想要推进海外市场的雄心。一些智驾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
目前,文远知行成为全球唯一在沙特、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美国六国拥有自动驾驶运营资质的企业,其中Robotaxi项目预计在2025年底在利雅得全面商业化。2025年8月,小鹏宣布在印尼开启本地化生产,右舵版G6、X9等搭载XNGP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将于2026年初上市。2025年9月Momenta与Uber宣布将慕尼黑作为联合Robotaxi项目首发城市,计划2026年正式运营。关于中国智驾走向全球市场的信息,不时都在刷新……
至于此次Stellantis与小马智行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做是海外传统车企与中国智驾供应商合作模式的一次缩影。根据Stellantis近年来与零跑、东风猛士的合作方式来看,Stellantis与小马智行的合作大概率是,Stellantis对海外辅助驾驶技术法规政策进行兜底和产品打磨,后者依靠与Stellantis合作的经验,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

而根据小鹏汽车对欧洲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满意度调查显示,“即使是特斯拉的辅助驾驶系统,欧洲用户的整体评分也不高”。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地区对辅助驾驶技术监控最为严格,主要法规包括欧盟发布的《通用安全条例》(GSR)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的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DCAS)法规。其中,DCAS法规对驾驶辅助系统监管非常细致,例如强行规定“横向变道的加速度应为多少”,“邻道车辆以不同速度切入时的避让策略”等。

因此,当中国辅助驾驶技术出海,至少需要经受法规认证,足量本地数据训练和用户驾驶习惯匹配三重考验的情况下。依托Stellantis的小马智行,只需要考虑如何结合当地训练样本,让VLA模型快速适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商用落地即可。
当然,Stellantis与小马智行、零跑、东风猛士等中国汽车产业合作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在中国经历过两次挫折、且在智能化进程受阻的Stellantis需要快速与中国汽车产业对接,达成双向学习的目的。
点评
Stellantis与大众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有类似之处,同样遇到自研智驾系统技术突破难题,同样在转型攻坚过程借力中国汽车产业快速提升。中国对于海外传统造车企业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市场,还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老师”。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
2026款长城金刚炮,售8.98万起,提供2.0T柴油和汽油动力
懂车之道
吉利银河星耀6即将发布,对标秦PLUS
懂车之道
观察:日产中国40年,只是新起点!
懂车之道
29.98万起售的腾势N8L,都打出了哪些牌?
买车问问
每天车闻:比亚迪与荣耀达成战略合作
懂车之道
2026款奔驰GLC AMG 43 4MATIC,直降7万多
懂车之道
四激光雷达成“大杀器”,阿维塔12的科技进阶让BBA压力山大
陈波帆全新阿尔法T5左手元境智行,右手神擎增程
引擎密码
2026款凯迪拉克CT6,一口价28.99万起
懂车之道
岚图泰山座舱首发,揭秘AI云舒座椅、鸿蒙语音大模型、32扬声器
车友邦网
15万内唯一城市NOA!极狐阿尔法T5正式宣布“智驾平权”!
1号车盟10.98万元起,最像纯电的高效能增程车全新阿尔法T5上市!
路遥马力说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