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3000万辆的信任,一汽-大众践行对外开放,驱动行业向新
2025-10-31 16:24 2377次阅读

引擎密码

我们诞生在立夏之日,惟愿用一份激情与一颗热忱的心,赋机械以温度,赋生活以无穷尽的希望。

2025年10月30日,吉林长春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又一历史性时刻——第3000万辆整车,奥迪A5L领航版正式下线。作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在成立34周年之际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跨发展。


从合资起点到产业标杆的蝶变

1991年,长春一汽厂区响起第一辆捷达轿车的轰鸣声,标志着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正式启航。历经34年发展,一汽-大众从单一品牌、单基地起步,逐步构建起覆盖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五大基地的全链条生产体系,形成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矩阵。此次下线的第3000万辆整车奥迪A5L领航版,正是中德工程师团队历时3年联合研发的集大成之作,也代表了当前智能电动领域的最高水准。

面向“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一汽-大众正式发布“两高一新”战略框架,在此框架下,确立了“五大领先”战略目标体系。

在商品规划领域,坚持“油电混共进全智”战略,未来五年将推出近30款全新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70%。捷达品牌将启动本土化运营2.0计划,通过引入中国本土智能座舱供应商,实现从硬件制造向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型。


技术创新方面,依托中德两国九地研发布局,一汽-大众年均研发投入将突破百亿大关。重点突破方向包括:固态电池量产技术、车路云协同智能驾驶系统、基于生成式AI的智能座舱交互平台。

运营模式创新,建立“前店后厂”的全球定制化生产模式,实现海外订单的快速响应;构建“数字孪生”供应链体系,将零部件交付周期缩短30%;打造“用户直连”的营销服务体系,通过VR展厅、AI客服实现7×24小时服务覆盖。

开放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结构性变革的关键期,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45%,较2020年大幅提升。一汽-大众通过实施“双碳战略”,在长春基地建成国内首个汽车产业零碳工厂,实现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5%,碳排放减少40%。

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三大趋势性变化:从功能满足向情感共鸣升级;从单一产品向生态服务延伸;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对此,一汽-大众通过建立用户运营中心,构建起车辆与用户链接的价值管理体系。

此外,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已进入技术深水区。一汽-大众通过实施技术反哺战略,将大众集团MQB Evo平台与本土化智能驾驶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标准制定领域,一汽-大众主导制定的《智能电动汽车数据安全规范》已成为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吉林大学共建的“未来汽车工程师学院”,已培养出500余名复合型人才。

站在3000万辆的关口,一汽-大众正以“创·享之道3.0”企业文化为指引,在智能电动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

正如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所言: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为新的起点,政企携手共建汽车产业新高地,携手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携手打造开放合作新标杆。

# 大众 # 奥迪 # 奥迪A5 # 捷达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