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江淮汽车:业绩背后的长期价值重构
2025-11-03 18:59 6569次阅读

扉旅汽车

汽车生活新知。


在波诡云谲的汽车产业浪潮中,有时候,表面的“增长乏力”或许只是“战略性蛰伏”。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江淮汽车(600418.SH)实现营业收入115.13亿元,同比增长5.54%,环比增长20.44%,销量达91,099辆,销量亦环比微增0.23%。

这一数据,在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不过,与营收增长形成对比的是,江淮汽车在当前阶段,盈利状况尚未完全释放。

但这种盈利“乏力”并非源于经营不善或市场竞争力下降,而是企业在战略转型期的必然投入,是为构建长期竞争力所付出的阶段性代价。有预测称,江淮汽车会在第四季度之后迎来扭转。

成绩背后,隐藏的是发展逻辑与成长潜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江淮汽车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重新站上了舆论与资本的风口。

 

短期阵痛与长期跃升

 

扉旅汽车查阅财报,从财务结构来看,江淮汽车的亏损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对高端品牌尊界的巨额前期投入,包括新建智能工厂、组建超5000人的研发与交付团队、开展大规模营销推广等;二是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已超30亿元,同比增长超30%。这些支出短期内直接影响利润表,但从长期视角看,却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投资。

正如赛力斯在推出问界系列车型初期也曾经历多年亏损,但随着产品力逐步被市场认可,最终实现销量爆发与盈利逆转,江淮汽车当前所处的阶段与此高度相似——它正处在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科技驱动型高端品牌跃迁的关键节点,短期的财务压力恰恰反映了其转型的决心与力度。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江淮汽车当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利润尚未全面释放,但其财务基本面已显现出积极信号——营收持续增长、毛利率优化、产品结构升级,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未来盈利修复的坚实基础。

 

 

在江淮汽车“重金”打造的战略版图中,“尊界”值得一提。江淮汽车寄望通过打造超高端品牌“尊界”,实现品牌价值与技术能力的双重跃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江淮与华为联手打造的世界级标杆智能工厂——尊界超级工厂。该工厂不仅集成了数字化研发、绿色低碳智造与品牌体验服务于一体,更基于华为iDME工业数据模型驱动引擎技术,在数字世界中构建了与实体工厂完全同步的“数字孪生”系统,每秒可采集30万条生产数据,尤其在焊装与涂装环节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水平。

而这一领先水平的实现,离不开大规模的前期投入,尤其是在制造、研发和供应链体系上的重构。这种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虽然初期建设成本高昂,却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并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除了硬件设施的巨额投资,江淮还在人才与研发层面进行了战略性布局。为支撑尊界品牌的开发与交付,江淮专门组建了超过5000人的研发与交付团队,并成立了尊界上海研发中心,凝聚全球顶尖技术力量。

同时,企业还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团队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流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围绕新架构、新材料、新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构建起支撑超高端豪华汽车研发的顶级创新生态。

此外,江淮与超240家全球一流供应链伙伴结成“品质同盟”,共同打造极致品质与用户体验。这种全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意味着每一辆尊界车型都凝聚了多方顶尖资源,也决定了其高昂的研发与制造成本。 

 

 

然而,这些投入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精准服务于品牌高端化的战略目标。过去,中国品牌长期受限于“性价比”标签,在豪华车市场难以与德系、美系百年品牌抗衡。而江淮选择以“科技豪华”为突破口,打造出首款量产L3级智能驾驶车型尊界S800。尽管前期投入巨大,但一旦市场认可度建立,品牌溢价能力将迅速释放,后续车型的研发与生产边际成本也将大幅下降。正如赛力斯在经历多年亏损后凭借问界系列实现盈利反转,江淮同样有望在尊界品牌站稳脚跟后迎来利润的指数级增长。

因此,有分析认为,江淮当前的亏损不应被视为风险信号,而应理解为企业在战略布局上的主动选择,是通往更高盈利空间的必经之路。

 

“高举高打”与“稳扎稳打”

 

江淮汽车当前所经历的阶段性亏损,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组织与战略变革,其意义远超单一企业的财务波动,而是中国大型传统车企在智能新能源时代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

数据显示,江淮汽车新能源轻卡1-9月销量超1.5万台,同比增长62%,位居行业第三;重卡新能源转型提速,市场交付近3500台,同比增长108%。这些数据说明,江淮在传统业务领域依然具备强劲的基本盘支撑,而新业务的拓展并未削弱原有优势,反而形成了“稳中有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更重要的是,随着尊界S800上市后订单持续攀升——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4个月累计大定超15000台,其中90后及家庭用户占相当比例,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破圈能力——未来一旦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规模效应将显著摊薄单位成本,推动盈利能力快速修复。

 

 

可以看到,与过去依赖价格竞争或简单模仿的发展路径不同,如今的江淮选择了“高举高打”与“稳扎稳打”并行的独特战略:一方面以尊界品牌为龙头,冲击高端市场,打破中国汽车品牌长期被困于中低端的困局;另一方面,在商用车、皮卡、国际市场等传统优势领域持续巩固基本盘,确保转型过程中的经营稳定性。

这种“双引擎驱动”模式,既避免了激进转型可能导致的断崖式风险,又为高端突破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展现出一种成熟而理性的战略定力。 

 

 

更重要的是,江淮与华为的合作已超越传统的“技术采购”或“代工生产”模式,进入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伴生式发展”新阶段。双方不仅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上协同创新,更在管理流程上全面对标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LTC(线索到回款)体系,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组织向高效敏捷的科技型企业进化。

这场深刻的组织变革,正在重塑江淮的研发效率、供应链协同与市场响应能力,使其具备了应对未来复杂竞争环境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以系统性能力构建为目标的战略投入巨大,但从长远看,却将为企业构筑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如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曾说,立足于当下,能看得更远。在这一轮的转型当中,难得的是理念的创新、认知的创新,补齐短板。很多时候实际上呈现出来的困难,比如说业绩的困难,竞争的压力等等,相较而言,没那么重要。

 

盈利拐点与价值释放  

 

如果说前三季度是江淮汽车的“投入期”,那么从第四季度开始,公司有望逐步进入“收获期”。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随着尊界S800产能持续爬坡,交付节奏将进一步加快,此前积压的大定订单将逐步兑现为实际销售收入。考虑到该车型平均售价,单笔订单对营收与利润的拉动效应显著,公司将有望实现单季盈利转正。

更值得期待的是,尊界品牌第二款车型——尊界MPV已进入研发冲刺阶段,作为一款定位豪华科技旗舰的全场景智能出行工具,该车型有望凭借更大的空间、更强的智能化配置和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吸引家庭用户、商务精英等多元化客群,预定S800之后的又一爆款席位。 

若尊界MPV上市后销量爆发,不仅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提升品牌影响力,更将显著摊薄前期投入成本,推动整体毛利率上行。

 

 

此外,国际市场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的中高端轻卡出口已连续十四年位居行业第一,成功打造了5个年销超万台的市场和2个年销8万台的地区。这一坚实的海外基础,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出海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公司与宁德时代在2025年10月25日签署了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前瞻技术研发、新材料应用、海外市场开拓等领域深度协同。这一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江淮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性能,从而增强其在新能源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资本市场对此已有积极反应——2025年1-9月,江淮汽车股价累计涨幅达47.39%,位居整车股前列,东吴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机构纷纷给予“买入”评级。这表明,投资者已充分认识到江淮当前业绩背后的成长逻辑,对其长期价值持乐观预期。 

面向“十五五”规划,江淮汽车明确提出每年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销售收入的8%,力争在中期实现百万销量、千亿营收目标。可以预见,随着尊界品牌的持续成功、与华为及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深化,以及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推进,江淮汽车正从一家区域性车企蜕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出行企业。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表示:“在智能新能源的转型过程中,传统豪华汽车在面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转型中遇到了巨大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那么,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江淮汽车选择了通过高端突破实现品牌向上,通过技术驱动构筑长期竞争力,就必然伴随着短期的阵痛,也孕育着长期的价值。

但每一场变革前的黎明都是静默的,江淮汽车真正的价值释放或许才刚刚开始。

# 行业解读 # 鸿蒙智行 # 尊界S800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