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Stellantis解散,零跑怎么办?
2025-11-03 19:44 8158次阅读

车壹条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自媒体。这里不仅传递最真实和鲜活的行业重磅**,还提供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并给出建设性的问题解决之道。

CEO退役之后说前司“坏话”的不是没有,但直接说老东家“可能解散”的却不多。

不久前,Stellantis集团前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在个人回忆录中的一句“Stellantis可能面临解体”引发了外界广泛讨论。

在唐唯实看来,由他精心维系的集团内部法国、意大利和美国三方势力的脆弱平衡很可能难以持续。

他推测,未来可能会出现中国制造商竞购Stellantis欧洲业务,而美国方面则收回对克莱斯勒、Jeep等北美品牌控制权的局面。

平心而论,虽然唐唯实与Stellantis的分手并不和平,但这番言论与其说是离职后的“泄愤”,不如说更像一记警钟,揭开了这家汽车巨头当下面临的危机。

而对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与其深度绑定的中国伙伴零跑汽车而言,这番话也并不能简单地用“意气用事”看待,它所预示的这种未来,对于眼下的Stellantis而言,并非不可能。

“重组家庭”的粘合困境

最能够唐唯实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的一点,是Stellantis正深陷经营困境的残酷现实。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营收仅为743亿欧元,同比下滑13%。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业绩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56亿欧元断崖式下跌,达到净亏损23亿欧元。

这一惊人的业绩逆转,叠加全球总销量同比下滑8%至269万辆的惨淡数据,无疑为Stellantis新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上半年,Stellantis在华市场份额已萎缩至不足0.3%,电动车销量占比更是微乎其微。唐唯实一度推行的“轻资产”模式,试图以进口方式维持在华运营,最终却直接导致了广汽菲克的破产,成为典型案例。

而这种战略失误的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或许是Stellantis作为“重组家庭”的先天性整合难题。

这家在2021年才刚刚由意大利-美国公司与法国公司合并而成的巨头,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复杂的内部协调挑战,而更糟糕的是,它尚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这一问题,就不得不面对全球汽车变革风暴的冲击。

举例来说,作为一个根基不深的全球汽车巨头,北美和欧洲团队之间的文化差异、管理分歧乃至简单的工作时差,都会持续影响这个庞大集团的整体效率。

在业绩尚可的时期,这些矛盾尚能被掩盖;但在业绩显著下滑的当下,内部协调问题就会愈发突出,逐渐成为了集团战略执行的“隐形绊脚石”。

面对困境,新管理层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今年7月,集团宣布终止氢能发展计划,这一决定不仅对法国氢能产业是重大打击,也反映了Stellantis在新战略下的无奈。

此外,Stellantis包括Jeep在内的多数品牌也未能完成当初敲定的电动化转型目标。

多米诺骨牌,会否“砸到”中国?

客观来说,唐唯实的这番预言带有其本身的视角局限和私人目的,甚至不难品出为其已被集团否定的铁腕管理风格强行辩护的意味。

而面对这位前CEO的言论,Stellantis官方也迅速发布声明,坚决否认出售品牌或拆分的打算,并重申对旗下14个品牌的“十年投资计划”承诺。

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汽车行业,任何看似“离谱”的预警都并不一定是空穴来风,何况Stellantis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问题。

而一旦Stellantis的解体危机从预言走向可能,其产生的多米诺效应又会如何冲击中国市场,与其有关的车企(如零跑)又该如何应对?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此前,Stellantis已经与零跑建立了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协议,Stellantis投资约15亿欧元,获得了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和两个董事会席位。双方还以51%:49%的股比成立了合资企业“零跑国际”(外方占51%),Stellantis主导零跑汽车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业务。

借助Stellantis成熟的全球网络,零跑的海外渠道门店已迅速扩张至1700家,远超国内规模。

目前,Stellantis不仅计划自2026年起在其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生产零跑的B10系列SUV,有消息称旗下德国品牌欧宝更在考虑将B10车型直接纳入其产品序列。

因此,一旦Stellantis真的走向解体,零跑将面临一系列棘手难题。

首当其冲的便是Stellantis持有的20%股权将归属于谁的问题。是被分拆后的美国公司继承,还是被可能收购欧洲业务的第三方(甚至是竞争对手)接管?

任何一种可能,都将给零跑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全球战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此外,“零跑国际”的合作框架也将面临重组,刚刚铺开的全球化网络可能因此而陷入停滞。

与此同时,Stellantis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亲华”战略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与唐唯实时代对中国市场的悲观论调不同,新任CEO安东尼奥·菲洛萨正积极带领集团深化与中国车企的合作。

除了零跑,Stellantis还正尝试与老伙伴东风集团深化合作,探索利用岚图、猛士的“三电”和智能技术来开发Jeep新车型。

如果集团自身动荡,这些刚刚萌芽的合作意向能否顺利推进,也要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拒绝“坐以待毙”,Stellantis加速求变

正如前文所说的,尽管唐唯实的预言在某些层面上反映出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家汽车巨头已走到穷途末路。

相反,“辞退”唐唯实或许正是Stellantis自救过程开启的一个信号,新领导班子的积极求变则是另一不容忽略的举措。

目前,在北美市场,Stellantis刚刚拿出了其历史最大规模的130亿美元投资计划,用于推出新车和提高产能;在欧洲则采用另一套打法:顶着巨大的工会压力,关停了5个国家的6座工厂以减产降库存。

这些艰难的决定,反映了新领导层挽救公司的决心与魄力。

而在中国,与东风、奇瑞等主流车企的接触,也为其未来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此外,新领导层与唐唯实相反的管理方式,或许也是解决其不同属地隔阂的方法之一。

安东尼奥·菲洛萨这位新任CEO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唐唯实的铁腕政策相反,或许能为这个庞大的“重组家庭”注入更深层的凝聚力。

而对于零跑这样的中国合作伙伴而言,这场隐藏的变局虽然为未来带来了考验,但同样也蕴含着机遇。

一方面,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将全球化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一个内部结构不稳的合作伙伴身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必须为可能出现的变局做好多手准备。

另一方面,Stellantis的困境也恰恰证明了零跑所掌握的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优势的价值,这份核心竞争力或许能够助力这家已经走得很稳的“新势力”未来在与巨头的合作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 行业事件 # 东风 # 猛士 # 中华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