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同车不同命!新能源车险为何成为“甜蜜负担”?
2025-11-04 14:21 5477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2025年下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正式突破50%,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驰骋在路上的同时,越来越多车主发现传统车险的常识正在失效。连续不出险享折扣的惯例被打破,部分车型保费逆势上涨,新能源车险从购车后的附加项变成了甜蜜负担。

其中社交平台上的吐槽颇具代表性,福建某小米SU7车主贴出大字报维权,首年人保保费5000余元且全年未出险,续保时报价近9000元。这种翻倍的差价并非个例,苏州车主为 SU7 投保400万三者险后,保费直接破万,与百万级尊界S800持平。

目前来看,以小米SU7为代表的保费乱象已经反映出行业深层变化,这款起售价20余万元的车型,保费普遍在6000-8000元区间,基本与50万元级燃油车看齐,形成典型的“保费倒挂”。

在车叔看来,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为新能源汽车车险定价核心已不是车价,而是风险成本。”新能源车1年的技术迭代周期、一体化车身事故后需整体更换部件的特性,以及年轻车主群体更激进的驾驶习惯,共同推高了出险频度与案均赔款。相关数据足以说明问题,中国银保信2025年最新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仍比燃油车高出21%,纯电车年均保费比燃油车贵1687元,达燃油车的1.8倍。细分到不同价位,20万元级新能源车保费差距最大,年均比同价位燃油车贵2500元。

而比涨价更棘手的是拒保现象,其中郑州新能源商用车经销商王磊的经历颇具戏剧性:“以前保险公司带着礼品驻店求合作,现在求着他们出单还要给‘好处费’。”这种转变源于新能源商用车居高不下的赔付率,部分险企甚至直接停售营运新能源车保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被拒保的车辆往往陷入两难,只买交强险则“半裸奔”上路;参与统筹互保虽能获赔,但资金池被击穿、诈骗等纠纷频发;风险极高的车辆只能被迫停运。停产车企车主处境更糟,哪吒汽车2025年6月破产后,40万车主面临车损险拒保,即便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险企仍以配件停产为由拒保,部分车主转投小险企保费暴涨千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保费上涨是普遍现状,但并非所有新能源车保费都在上涨。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问界的主动降价,2025年10月,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宣布旗下车型续保费用降三成,这一决策基于三家险企的联合测算,双节期间问界辅助驾驶里程占比40%,智能安全系统避免4万次碰撞,事故率同比下降1/3。中保研数据也为此提供了佐证,问界M9维修经济性获G级评价,单次维修成本低于同级豪华车,其三年保值率更是位居插混及增程车型榜首。不难看出,技术成熟度提升能直接降低赔付率,而随着新能源车供应链完善、驾驶习惯优化,保费有望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个体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保费差异本质是风险评级的分化,车型技术复杂度、电池类型、使用性质、地区交通状况均会影响定价。例如三元锂电池保费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营运车辆保费高于私家车,拥堵地区保费显著上浮等。此外,我也注意到尽管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行业整体承保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险整体承保情况呈亏损状态,全行业全年亏损57亿元,这种亏损压力直接传导至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比如上调高风险车型的自主系数,部分抵消了NCD无赔款折扣的影响。

对于新能源车险费率的长期走势,业界观点较为一致,即中短期内,随着车龄上升,新能源车险原本以新车为主的情况有所改变,且营运车逐渐饱和后,风险率将受到抑制,车险费率会逐渐回归平稳或呈下降趋势。但长期来看,在多重因素背景下,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行业测算显示,当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时,规模效应将推动行业进入盈利通道,预计这一节点将在2028年前后实现。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车险的商业模式可能发生根本性变革。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尝试与保险公司数据打通,基于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等多维度数据建立定价模型。这种以数据驱动的精准定价模式,或将为新能源车险带来新的发展路径。

车叔总结

蔚来董事长李斌曾直言:进军车险领域正是因用户对高保费的抱怨。确实,当下居高不下车险已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变量。在车叔看来,新能源车险的终局,是风险成本与保障需求的动态平衡。随着保险公司与车企合作的深化,以及技术的日益成熟,买得起用不起的困境或将逐步缓解。

# 行业解读 # 小米汽车 # 鸿蒙智行 # 问界M9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