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人】风云T11,百万级豪华是如何炼成的
2025-11-05 08:18 1127次阅读

汽车人传媒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在中国汽车品牌寻求向上突破的道路上,奇瑞风云T11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超越参数竞争,回归体验价值。这条路或许不那么喧嚣,却可能更接近豪华的本质。

文 / 张敏

进入今年四季度,市场上亮相的新车数量依旧不减。为了吸引注意力,大家都使尽浑身解数吆喝,奇瑞也不例外。

受众关心的不是吆喝的声量和措辞,而是能否落实。在这方面,奇瑞风云T11打了一个模板出来。

风云T11在10月13日预售,10月30日晚上正式发布。预售与正式售卖在同一个月,产品线极为丰富的大厂,现在流行短时预热、快节奏推产品。这和风云T11的官方产品定义“智享大六座旗舰”一样,看上去都不令人意外。而其预售48小时锁单超2.2万辆的亮眼成绩,已然印证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接下来,重头戏来了。奇瑞官方祭出的口号“百万级豪华出行生活”,考虑到风云T11的限时售价17.99万-23.99万元,20万元级产品要匹配百万级享受,有没有言过其实呢?

百万级豪华的安全

国内大厂做产品向来都很卷,性价比之路走到极致,并非一味压低价格,而是要匹配高价值。而公众重视的价值,向来很难量化,它和获得感有关,只要感觉上去了,百万级是有可能的。但同时,用户群体是理智的,决定了“价值感”必须体现得实在。

在油车时代,我们也可以看到,百万级豪车与普通豪华车的区别,就像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哪怕是硬件差别不大,但前者的优势在于,能将针对所有乘员/用户的体验细微需求,做到极致。

而且,还需在所有重要技术细节上做到近乎完美。不仅要堆料,还要匠心独运,通过功能和美学设计,运用工程化尖端技术,形成完整的子系统解决方案,这样的整车产品,才配得上百万级价值。

安全永远是最大的豪华。安全虽然分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但是其核心应该是车身结构安全,原因是人在其中,最终依靠结构设计保障安全。就像驱逐舰上的近防炮系统,是最后一道防御核心。这一点通常被低估了,但风云T11恰恰在这一点上不惜工本,奇瑞将风云T11的车身称为“磐石2.0”。

88%的高强度钢铝合金占比,确实夸张,覆盖了所有结构重点;前舱骨架100%用更强的热成型钢(1500Mpa)。更关键的几个着力结构:四门防撞梁采用2GPa潜艇钢。一体压铸后纵梁+前铝合金“目”字防撞梁+全框式副车架,五纵十横车身结构,令整车扭转刚度高达37300N·m/deg、抗撞强度60吨。这简直是打造堡垒工事的级别。

风云T11气囊多达11个,其中包括罕见的后窗气囊,这是防范后侧撞击可能导致的二次伤害。而越屏气囊不大好理解,其实就是隔离大屏与乘客,防止玻璃飞溅伤人。11气囊方案将乘员包裹在“气泡”中,提供360度防御。

刚性外壳+柔性衬里,将保护功能发挥到极致,风云T11对乘员安全和呵护水准,是百万级的。

被动安全之余,风云T11的主动安全也为乘客竖起可靠的壁垒。AEB误触发一直是行业难题,由此引发的潜在风险,比AEB应启动未启动还糟糕。风云T11的误触率在1次/140万公里的水平上,4倍于家用车的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可见一斑。而且,低速和倒车,AEB同样有效,保护自己也保护其他人。

安全不仅限于碰撞保护,其座舱使用的28类0醛0苯材料,满足气味3.0标准体系,以疯狂堆料的方式,确保母婴级生命安全。

百万级豪华的综合体验

安全保障之余,就有闲暇步入恣意享受的自由王国。

5205mm超长车身、3120mm轴距重构六座舒适体验,30吋6K一体寰宇屏+17.3吋后舱娱乐屏,全车主被动静谧设计、充分抑噪前提下,充分发挥7.5.4.2伯牙之音豪华音响,突破了5.1或7.1概念,影音效果高度沉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到,以工程化手段将人的视听感受,变成感官的盛筵,颇有点“细微之处见真章,毫厘之优定乾坤”的味道。

做到如此无所不至的地步,让人具象化认识到,普通豪华与百万级豪华的差异,既在眉睫之内,又望不可及。

百万级豪华意味着不能出现“二等座”,第三排乘员同样需要妥帖照顾。风云T11的“每一排都是VIP”理念,正是基于这一洞察。

第二排零重力悠然座椅拥有14向电动调节,尚属常规;第三排全电动座椅配备加热与靠背调节就有点另类,很少有第三排还能上这种配置。50cm宽的中央通道,不亚于MPV的构造,足以让进入第三排不再成为畏途。

视听和降噪解决了头部感官的问题,而全身舒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盘构造。乘坐平稳、隔离碎震、路感清晰在传统工程上是矛盾的需求,用户既要又要,必须要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

风云T11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看似中规中矩,但其液压隔振、悬置系统与CDC电磁减震结合,既平衡了隔震滤震问题,又让长悬挂(215mm)拥有可变刚度。这套技术,奇瑞称之为“飞鱼底盘”,的确名如其实。

不设前提的动力仍然昂贵

在新能源时代,有一种说法认为“马力变得廉价”。其实,不加限制条件(抑制热衰减的弹射能力、便捷快速补能)仍然很昂贵。

风云T11的动力组合被称为“黄金增程CEM”,其油电转化率高达3.71kWh/L,增程器热效率45.79%。风云T11的1400km综合续航能力,叠加800V高压快充技术,15分钟完成30%-80%充电。完全无短板的动力表现,尤其是馈电时用户对“掉功率”完全没有感知,谦虚一点说,属于业内第一梯队。

风云T11搭载的犀牛方刀电池,实现0自燃、0热失控,10年电池寿命大于80%,用户不必担心电池衰减带来的续航下滑。

作为一辆“全家福”大车,风云T11仍然可以闪电动力响应,拥有全地形能力,其峰值扭矩高达634N·m,零百加速5.4秒。更为关键的是,其扭矩切换只须2ms,超出人类基础反应的100倍,配合数字底盘技术,瞬间避免打滑、甩尾。

百万级豪华的智驾

一辆车的智驾水平,越来越成为用户消费决策的核心要素之一。

风云T11搭载的猎鹰700,依靠更高的算力(200T)和更丰富的传感器配置(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27颗各类传感器),打破了高速和城区场景的边界,实现行车、泊车无缝衔接。而奇瑞的数字测评系统,确保了智驾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覆盖万级高危场景、百万级全球场景和亿级泛化场景,满足多样化测试需求。

猎鹰智驾引入了WM世界模型,基于真实场景合成数字场景,精度达到厘米级。按照奇瑞执行副总、奇瑞国内事业群总经理李学用的说法,奇瑞数字验证每天100万公里,每周迭代算法,强化学习(RL)里程每天超过2000万公里。这是现实世界完全无法达到的量级。

实车验证仍然是必需品。猎鹰智驾在全球累计实车验证超过1000万公里,这种全球验证保证了系统在不同气候、交通规则和道路条件下的稳定性。

简单说,虚拟测试提升研发效率,实车验证确保系统可靠。

从奇瑞现场播放的测试来看,非常有说服力。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路段,再加上高峰施工与多出口环岛,路况非常复杂,也比较典型。事实证明,风云T11博弈通行非常出色,即便有车侵入本道,无标线范围内有电动自行车在车缝中穿梭,风云T11行驶得都非常丝滑,几乎不用减速。

如果道路难度再次升级,到了农村道路,路上出现了鸡鸭和羊,这都不能用非结构场景来形容了。这些非典型交通“参与者”辨识和互动,难度是地狱级的,因为它们压根不是人,也不会理会交通规则。这种情况下,风云T11表现理智,行驶连贯,对于交通规则、其他参与者的预判和保护,都达到人类司机极为熟练的状态。

猎鹰智驾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水平,原因是奇瑞充分认识到,智驾是一个体系,从来不是一两样技术能够决定,不仅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更考校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奇瑞对此布局宏大、步步为营。到如今,其体系的竞争力已经卓然一体,自然也覆盖了风云T11。猎鹰智驾系统是风云T11达成百万级出行体验不可或缺的一环。

天穹智算中心的算力、星海大数据闭环平台、猎鹰大模型算法、全球数字测评体系以及跨越全球的实车验证,为猎鹰智驾的车端表现水平,保驾护航。

风云T11以亲民价格,将百万级豪华配置全系标配(包括磐石车身2.0、30吋一体寰宇屏、猎鹰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等),220km纯电续航+1400km综合续航满足全场景出行,让20万元预算享百万级豪华成为现实。

这表明奇瑞的研产体系,已经达到任意组合技术,形成全方位无短板产品的水平。光是如此,还不足以保证商业成功。奇瑞对家庭出行场景的理解,超越了同侪,安全、动力、智驾、体验享受都远远超出了用户期待。奇瑞不仅想给予“价值溢出”,更意图打造一款“全能车”。官方给了“家庭定位”,但硬派越野、城市通勤,什么场景都能应对有余裕。

在全能车体验过程中,用户体验到的,是关于每一处细节的精雕细刻、对所有乘员的细致关怀。而用户无法即时体验到的安全、用料、技术、做工,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放大看

在中国汽车品牌寻求向上突破的道路上,奇瑞风云T11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超越参数竞争,回归体验价值。这条路或许不那么喧嚣,却可能更接近豪华的本质。【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行业解读 # 奇瑞 # 猎鹰 # 风云T11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