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竞逐“下一代能源”的浪潮中,半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等潜力被视为迈向全固态的关键路线。然而,产业化进程长期受制于工艺复杂、成本高企与产线兼容性差等瓶颈。2025年,蜂巢能源率先打破僵局,其全球首条2.3GWh半固态电池产线正式投产,凭借自主研发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实现规模化应用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半固态电池领域从技术研发迈向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产业化瓶颈破局:热复合转印工艺重塑量产逻辑
蜂巢能源自主研发的“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以材料革新与工艺创新双轮驱动,成功攻克半固态电池量产难题。该工艺通过“极性变换胶液”与“仿形梯度热压技术”两大核心突破,将电解质层转移率从行业普遍约20%提升至95%以上,实现对极片的纳米级防护。与传统正极涂覆技术相比,该方案不仅避免能量密度损失,更实现与现有产线100%兼容,无需数千万产线改造投资,成为行业成本最低、落地最快的半固态量产路径。目前,该产线加工精度提升50%,HIPOT良率提升10%,压差不良率降低6%,为规模化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场景化应用落地:高端电动与低空经济双轮驱动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首批产品定位于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与低空飞行器(eVTOL)市场。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2025年11月实现小批量投产,适配欧洲豪华品牌电动车型,2026年年底实现大批量装车;第二代能量密度360Wh/kg,已交付低空飞行公司准备首航试飞;第三代400Wh/kg,预计2026年完成A样、B样开发。在性能层面,该电芯在保持与液态电池相当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100%不热蔓延、安全性能提升50%,循环寿命达1400次(80% SOH),精准匹配高端场景对安全与耐久性的严苛需求。蜂巢能源以“半固态桥头堡”策略,率先在高附加值领域建立商业化范本,为全固态技术迭代积累市场反馈与制造经验。
技术生态协同:从液态基本盘到全固态终局的战略纵深
蜂巢能源的产业化突破,根植于其“深化当下、攻坚中期、突破未来”的三步走战略。在巩固液态电池基本盘的同时,其短刀飞叠平台、热复合叠片等核心技术为半固态/全固态研发铺就通路。针对全固态电池,蜂巢已实现硫化物电解质、高镍正极、金属锂负极等材料全栈自研,并依托叠片工艺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难题。目前,其20Ah全固态样品能量密度达380Wh/kg,循环超450次,计划2028年推出500Wh/kg级全固态电芯。从半固态规模化到全固态攻关,蜂巢能源以开放式技术生态,推动中国固态电池新生态稳步构建。

蜂巢能源2.3GWh半固态产线的落地,不仅是工艺突破的胜利,更是产业化思维的成熟——在狂热与泡沫中坚守技术务实,在长期主义中铺就能源革新的阶梯。随着高端电动与低空经济市场加速崛起,蜂巢能源以可量产、可盈利的半固态方案,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新一轮技术竞争中,树立了从追随到领跑的新基准。
相关车系
推荐
BOTTEGAFUORISERIE中心赋能玛莎拉蒂与阿尔法·罗密欧共启卓越新程
畅游车世界
29.98万元起,标配“六大核心科技”,腾势N8L上市
汽湃
2026年,有望上市的5款六座SUV
图说汽车2026款夏天神之眼B + 218KM纯电续航加持,智能全满闭眼入不亏
畅游车世界
广汽昊铂SSR以213km/h 刷新纯电车漂移最高时速世界纪录
引擎密码
终端销量保持向上 上汽大众“油车智能化”打开新格局
车哆哩
从1到3000万辆,捷达是一汽-大众不可或缺的力量
直播车市
史上最激进!Waymo 12城计划曝光
汽车商业评论
1到3000万辆,一汽-大众捷达成百姓信赖的出行伙伴!
百姓评车
燃油驾控强,混动超节能,瑞虎9怎么选都是家用最优选
富车人
不整噱头,全靠硬实力,这三款高销量SUV乃真香之选
汽车点评AC
震惊|比亚迪开始放弃迪链
汽车商业评论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