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风光一年、三年骨折?保值率成电动车硬伤!
2025-11-12 14:41 5894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二手车市场里,新能源车正在上演一场冰与火的悲喜剧。

小米SU7 88.7%的首年保值率刚刷新行业纪录,问界M9亦在混动与纯电双榜稳居前列。然而,在这些少数明星车型的背后,是插混车三年保值率44.0%、纯电车三年保值率43.1%的整体低迷。这个吞噬资产价值的"折旧黑洞",正动摇着整个电动车市场的根基。

严峻现状

时下,我国新能源二手车渗透率从2022年底的3.6%攀升至2025年4月的9.1%,看似与保有量增势同步,实则掩盖着结构性危机。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3年车龄纯电车型保值率仅44.2%,插混车型46.1%,远低于燃油车62%的平均水平。

其中,折价分化在品牌间尤为刺眼。特斯拉Model Y车龄2年仍能以23.3万元成交,三年保值率超六成。蔚来ET5等高端车型凭借高保有量,保值率已逼近燃油车。但更多车型难逃保值率腰斩命运,其中10%的新能源二手车首年保值率不足50%,奥迪e-tron、奔驰EQS等豪华车无一幸免。此外,还有威马E.5上牌3年残值仅剩24.39%,哪吒S增程版一年车龄便打四折等极端案例,弱势品牌几乎沦为折旧重灾区。

二手车商的集体避险最能说明问题,据统计半数以上的二手车商在2025年上半年陷入亏损,30万元以上高端电动车型几乎无人敢收。

价格战传导

2025年上半年的新车价格战虽较前两年温和,但持续三年的动荡已摧毁市场信任基础。上汽通用、吉利银河等数十品牌的降价潮,通过行业链条层层传导,也是让二手车估值体系彻底失效,部分车型甚至出现新车价低于二手车收车价的"倒挂"现象。其中某业内人士便吐槽到:"收车时新车价还稳,库存没周转完就降了3万,直接亏到吐血"。

其此,技术迭代亦成为折价的加速器。油车三年磨一剑,电车一年磨三剑,行业这句调侃精准概括了变化速度。四年前的电动车还仅有单屏中控,如今L2+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已成标配,三年前400km续航更是沦为入门水平。并且这种升级不是渐进式改良,而是颠覆性替代,例如2023款车型的智能硬件甚至无法通过OTA升级至2024款水平,直接导致老车丧失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权益壁垒也是进一步压制二手价值。目前,多数品牌将三电终身质保、免费充电、辅助驾驶使用权等核心福利限定于首任车主,二手车主仅能享受8年三电质保,且无任何附加权益。虽说花了比新车少的钱,但却少了一辈子的质保和免费充电,这也是消费者对二手电车的一大顾虑。

令人意外的是,出口市场的崛起竟然成为唯一亮色。2024年二手车出口全面放开后,新能源车型占比已突破20%,非洲、中东市场对高性价比车型需求旺盛。但这一赛道的短板同样明显,国际售后网络缺失、口岸通关效率低下、汽车金融配套不足,导致出口单均利润仅为国内交易的60%。商务部虽在2025年推出千县万镇消费季政策扩大二手交易,但针对出口的专项支持仍显滞后。

未来走向

目前来看,行业普遍将折旧危机归咎于技术爆炸期的必然代价,但这种解释显然回避了关键问题。燃油车发展初期从未出现如此剧烈的折价,核心在于其建立了统一的残值评估体系与稳定的价格周期,而新能源行业至今缺乏类似标准,比如说电池健康度检测无统一方法,智能硬件残值难以量化,车企更是通过频繁调价打破市场预期等。

在车叔看来,折旧问题本质是行业自律缺失与企业短视的结果,而非技术发展的必然。当车企将降价增配作为核心竞争手段,实则是透支行业长期价值。

当然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新能源车保值率前景并非一片黯淡。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逐步成熟应用,未来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及产业链将日益完善,其进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保值率走势。同时,随着价格战结束,新能源车价格体系将趋于稳定,新车旧车价格倒挂现象有望缓解。更重要的是,当技术成熟,旧款硬件落后周期被拉长,痛感将被分散。这些因素都将推动新能源车的估值逐渐接近传统燃油车的估值体系。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折旧危机不是技术进步的副产品,而是新能源行业在狂奔中忽视规则建设的必然结果。当新车价格战降温、电池检测标准统一、权益可继承体系建立,新能源电车或许能摆脱三年腰斩的宿命。但在此之前,每个消费者都不得不成为这场成长之痛的买单者。

# 行业解读 # 蔚来 # 特斯拉 # 蔚来ET5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