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全速驶入“加时赛”,新一代的行业参与者已经不甘于满足“单款爆品”的成功,而是希望通过“多点突破”,打造出值得用户信赖的品牌图腾。
因为只有建立品牌,才能真正验证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含金量,也是能够让用户自愿“托付”出行生活的根本所在。所以,品牌不光是一种选择,更代表用户心目中一种无条件的最高级信任。
如果要问,在技术高度迭代、价格战刺刀挥舞的当下,中国汽车用户最不会轻易放弃的选择是什么?答案可能已经显现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就是那台扎实、舒适、可靠并始终给人安全感的一汽-大众汽车。没错,一汽-大众,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就是“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
前不久,一汽-大众喜迎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这是中国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乘用车企业,而在3000万的总数中,有2000万辆来自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如何理解2000万的体量?对于后继者而言,如果需要为未来设定一个终极目标,那么大众品牌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最高刻度值。
当然,2000万不仅仅是数字,数字背后更代表着千万用户的支持,重要的是,这从来不是靠口号赢得,而是在过去34年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品质韧性与品牌口碑。所以当我们用倒叙的视角重新审视,与其去讨论这个品牌究竟做对了什么,倒不如向前一步追问,为什么中国消费者愿意让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
34年信任浇灌 持续筑牢“高品质国民车”根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汽-大众的成长史,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中最波澜壮阔的那一章节。早在1991年,中国汽车刚刚起步,在国人的认知中,一辆好车的标准便等同于“德系品质”,因此,还原“德味基因”便成为当时一汽-大众的立身之本。
尽管出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整个合资过程十分艰辛,但最终一汽-大众还是将德国大众领先的商品和制造标准引入国内,从“奥迪特评审”到“康采恩标准”,建立起了严谨的研发和验证能力,同时为后续诸多合资项目趟平了道路,形成一副高价值的参考样本。

如今,从之前引进技术,到现在实现研发、生产、供应、服务全链条自主自控,一汽-大众已经通过五大生产基地、数千家供应系统、覆盖全国的渠道服务体系,以及稳定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奠定了自身作为合资乘用车企业龙头的“护城河”。
这种历经34年持续深化的体系力量,不仅全方位渗入到了设计、制造、验证、售后每个环节中,更进一步成为用户对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千万次选择背后的重要托举,让“按世界标准造国民车”为使命的承诺掷地有声。
口口相传中,“开不坏的大众”逐渐有口皆碑,“皮实耐用”这句话更代表着用户的一致信任,同时揭示了每一款大众品牌车型投产前那些看不见的“功夫”——无数次的魔鬼般测试、和远超国标的品质打磨。
拿大众品牌不久前投放市场的全新揽境来说,作为中大型SUV市场的实力派玩家,全新揽境上市前需要历经193万公里极限路试,覆盖高温、高寒、高海拔等全场景路况,通过2500+项严苛验证点等“九九八十一难“才会推向市场。

而传承“高品质家轿”口碑的全新速腾 L,则在车身安全上精益求精,车身高强钢占比高达 81%,碰撞试验标准达到行业要求的2倍,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每一环都以远超行业平均的标准筑牢安全底线……这些数据不会出现在广告片里,但会出现在用户每一次与家人的出行中,成为支撑品牌信赖的“加固胶”。
用恪守底线护住用车安全,用体系能力托起口碑裂变,来自用户大面积的信任,就是这么积累出来的。
时间往往会给到坚持者最直接的奖励,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车型中,速腾、宝来、迈腾、高尔夫、探岳……它们已经成为一个个细分市场的长期冠军,也成为很多家庭的第2台、第3台大众车。
而信任带来的规模化效应,最终沉淀出了一汽-大众作为中国头部合资企业玩家更大的社会价值——累计营业收入超过5.5万亿元,创造税收超过7300亿元,所有这些伟大的战绩,都成为品牌被用户义无反顾托付之后的责任回响。
从燃油大众到智电大众 品牌转型步步为营
在新造车玩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新能源时代,大众品牌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向心力。但谁都知道,能留住用户的其实不应只是情怀与消费习惯,更应是不辜负时代的品质进化和品牌信赖。
34年圈粉2000万+,大众品牌始终与用户“共成长”。尤其是当智能与电动成为行业共识,当竞争不再只比机械性能,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下,用户对“大众”的期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可靠与耐用,同时叠加了智能、高效和环保的新需求。
面对产业的变革浪潮与用户的需求升级,始终为用户“创·享高品质”的一汽-大众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求变,持续兑现着“从燃油大众到智电大众”的进阶承诺。

如果说34年前,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出发的底气在于,为用户打造原汁原味的德系品质和德系驾控体验,那么今天令其重新站上变革风口的信心便是来自于硬核的技术底牌——全新电动化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比如,现有的CMP平台与CEA中央电子电气架构。
作为大众品牌专为新能源车型打造的模块化平台,CMP平台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扩展性,能够适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型,确保车辆在空间利用、动力性能、续航能力等方面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而CEA电子电气架构则实现了车辆各系统的智能互联与协同工作,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将为未来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车型注入更多的智慧元素,让智能体验贯穿用户用车到售后服务全场景。
随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一汽-大众的转型策略将不再局限于将全球技术引入中国,而是积极整合中国本土的创新资源,着力完成从参与开发、主导开发、到反向输出的重大跨越。

前期的谋篇布局,如今已经在陆续落地。
比如在驾驶辅助领域,大众品牌与中国科技企业卓驭深度合作,推出了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按照辅助驾驶三步走战略,从全新探岳L、全新揽境、到全新一代速腾L,不仅打破了智能驾驶功能多集中于高端新能源车型的行业现状,更重新定义了燃油车的智能上限。
另外,数字化座舱、智能交互系统、持续OTA升级……这些看上去与燃油大众产品关联不大的关键词,如今已成为“油电混共进全智”的新写照。
站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大众品牌依然会被广大用户选择,背后的原因在于,面对极短的转型缓冲期,其仍旧以一贯的工程实力补齐了短板,并凭借扎根本土的开放姿态追上进度。这种稳健的姿态让人们意识到,没错,一汽-大众和大众品牌依然在战场中央。
以中国智慧反哺全球 成就品牌与用户“双向奔赴”
过去34年里,一汽-大众和大众品牌的成功之处,在于打造出了深受国民喜爱的高品质产品,用口碑浇灌出一个值得信赖的汽车品牌。接下来,一汽-大众和大众品牌要完成转型,最大的突破口和最倚重的战略落脚点,依然是助力其成功过的中国市场。
目前全球最有增长动力的市场在中国,最具技术创新能力的地方也是中国,所以一汽-大众和大众品牌更要紧急依靠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开启在全球市场的场谋篇布局。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过程中,对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成为了这个合资品牌布局未来的先手棋。

依托一汽-大众两国九地的研发体系,以及年均研发投入超百亿元的技术投资,大众品牌已经全面押注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软件能力,同时将中国的技术资源与全球用户市场洞察深度整合,大众品牌在中国的研发团队不仅专注于本土化产品的优化与创新,更积极参与全球车型的研发过程,让中国智慧成为全球品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坚定的动作路线铺开之后,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将在下一步落地。根据规划,自2026年起,大众品牌将密集推出10款全新车型,涵盖纯电、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及燃油车四大品类,其中包括5款纯电车型、2款插电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混动车型以及1款全新燃油车,充分落实“油电混共进全智”的发展策略。
对于大众品牌来说,这一产品规划既顺应了电动化的行业趋势,又兼顾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差异,更以全场景、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转化为吸引用户“主动选择”的机智路径。当然,更为更重要的是,一汽-大众和大众品牌还规划了下一步的“出海”棋局。

在中国智慧托举之下,以丰富的产品阵容为引擎,一汽-大众和大众品牌正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此举不仅是为了打造出国内市场之外的第二增长极,目的也是想让中国力量成为全球参考,树立起合资品牌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标杆。
同时“扎根中国,辐射海外”的转型逻辑同时折射出了合资品牌的进阶姿势,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全球引进到中国输出,大众品牌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全球化跃升期:跳出中国市场、走向世界舞台、以同时开辟两个市场的格局和战略,加快企业转型和产品迭代。
站稳中国“主场”,谋划海外“战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原点持续迭代的大众品牌,仍在全球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上大分”。过去34年,市场已经证明大众品牌是值得信赖,未来还将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上加速前行,用更优质的产品、更先进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向全球用户证明“选择大众的人依然有远见”。
相关车系
推荐
家庭轿车新选择!星光730震撼上市,7.3万元起售!
车载娱乐零跑Lafa5旅行版渲染图曝光,能成十万级国民旅行车?
优视汽车
零跑汽车朱江明被授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称号
行车视角
吉利控股亮相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行车视角限时焕新价13.99万元起 东风奕派eπ007+正式上市
车德钢
全新Selleria内饰定制工坊启用 兰博基尼生产线一天能交付多少?
汽车浏
29.98万元起,腾势N8L把大六座做成“好开又好坐”的新标尺
每日车讯2025广州车展前瞻:每款新车都是强者,技术产品加速进化
汽车网评
起售价45万? 岚图泰山11月18日正式上市
第一车道
车速150km/h暴雨中爆胎会怎样?小鹏X9够稳!
邱小铖
9.58万首发价格携6大权益重构城配新体验,比亚迪轿卡T4重磅发布!
汽车之讯
与近500位女性用户共创,极氪007GT新色“云雾粉”上市!
汽车维度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