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10月更是大跌31.4%,市场格局的变化速度远比想象中快。
文 / 张恒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比亚迪年底这波“急刹车”。
今年8-10月,比亚迪连续三个月国内零售销量同比下跌(乘联会数据):8月销量31万辆,同比下降18.3%;9月销量34.7万辆,同比下降10.2%;10月销量29.6万辆,进一步大幅下降31.4%。

这家一度被誉为国内“一超多强”中的“一超”车企,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就领跑全球,2024年更是突破400万辆大关。但如今,在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却突然失速,背后的原因值得玩味。
网约车依赖
比亚迪的崛起,离不开网约车市场的“神助攻”。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曾经的增长引擎如今变成了销量的“包袱”。
早几年,秦PLUS EV凭借皮实、能跑、用车成本低等优势,在网约车市场里迅速站稳了位置,成为不少司机优先考虑的车型,出行平台专用的510版本在许多城市一度成为当地司机口中的“赚钱利器”。
那几年,比亚迪在网约车渠道的出货量也明显提升,秦系列更是长期高居出行端的热门车型榜首,被很多人称作“网约神车”。

但网约车市场的红利,正逐步见顶。核心的问题是:司机太多,订单太少。
2024年,全国网约车司机小时收入平均为27元,比2023年下降12.9%,部分城市司机每个月的净收入不足4000元。深圳的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从18单跌到11-12单,不少司机感叹“跑一天都不够成本”。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网约车月活司机数量已经接近3000万大关,但订单量却在持续萎缩。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国网约车订单仅7.58亿单,比去年同期的9.89亿单少了四分之一。
收入下滑让司机们失去了换车、买车的动力。数据显示,比亚迪秦PLUS EV在网约车的销量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45%骤降至2025年的28%。曾经月销4万辆的秦系列,如今加上新款秦L,月销量才4.4万辆,基本零增长;宋系列的情况也差不多,从月销3.3万辆掉到3.1万辆。

对车企而言,网约车的普及也拉低了比亚迪的品牌形象。“街上跑的网约车全是比亚迪”,不少消费者觉得,要想不让人误以为自己是网约车司机,最好还是换个品牌。这也导致比亚迪在15万-25万元的主流家用车市场失去了部分竞争力。
高端化遇阻
面对市场压力,比亚迪很早就开启了品牌的高端化布局,推出了腾势、仰望、方程豹三大品牌,试图打破“低价”标签。但从实际销量看,这场高端化战役打得并不顺利。
2025年10月,比亚迪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仅4.18万辆,占总销量的比例不足一成(9.58%),无法撑起“品牌向上”的重任。三个品牌的表现更是分化严重,喜忧参半。
方程豹是唯一的亮点,10月销量3.11万辆,环比增长28.7%。但要注意的是,方程豹最初规划定位中高端,但为了冲销量价格不断下探,如今主销车型价格在17万-22万元之间,更像是“中端升级款”,与真正的高端定位渐行渐远。

腾势品牌则陷入了增长瓶颈。作为最早推出的高端品牌,腾势D9曾凭借30万-45万元的定价,一度占据18%的高端MPV市场份额。但2025年10月,腾势销量仅1.01万辆,环比下滑18.3%,腾势D9从MPV销冠跌至第五,被魏牌高山等车型超越。此外,腾势的价格区间也与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汉、唐重叠,形成了内部竞争。
而定位百万级的“仰望”品牌更是没掀起什么水花。仰望U8起售价109.8万元,U9更是高达168万元,销量惨不忍睹。10月份,仰望品牌销量654辆,环比下滑13.7%;仰望U9仅交付2辆,今年累计销量93辆,下半年月销都只有个位数。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技术旗舰”,现在沦为了“展厅花瓶”,完全没能打开高端市场。

高端化遇阻的核心原因,是产品定位混乱和技术差异化不足。消费者买高端车,要么图独特设计,要么图顶尖技术,但比亚迪的高端车型没能形成鲜明标签。腾势D9面对MPV市场的激烈竞争,缺乏独家优势;仰望虽然技术亮眼,但价格过高,场景小众;方程豹则“高开低走”,没能守住高端定位。
现在的高端消费者非常挑剔,越来越看重品牌调性。比亚迪长期依赖网约车市场,“性价比”的标签已经深入人心,想要让消费者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买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品牌沉淀。数据不会说谎,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还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起步阶段。
智能化慢半拍
如果说网约车饱和是“外部压力”,高端化遇阻是“内部短板”,那么智能化转型滞后,就是比亚迪错失风口的关键。
众所周知,现在的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车机与智驾是核心卖点。比亚迪虽然在2025年2月就发布了“智驾平权”战略,宣布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驾,覆盖7万到100万元价格区间,但实际落地效果却没能打动消费者。

比亚迪的智驾系统分为“天神之眼”ABC三种方案,最低配的C方案搭载于秦、宋、海鸥等入门车型,最高配的A方案用于仰望品牌。这套系统覆盖全面,能实现高速NOA、代客泊车等功能,AEB在100km/h下能稳定刹停,代客泊车成功率高达99%。但实际体验中,却没有纸面参数这么漂亮。
最明显的是芯片算力差距。比亚迪中低端车型(如秦PLUS、宋PLUS、海鸥、海豹等)的智驾系统多搭载骁龙690芯片(或类似6系列消费级芯片,如665/625),而同级部分竞品(如长安深蓝SL03/S05/S07、启源Q07等)车型已升级到高通8155芯片。
根据安兔兔车机版跑分测试,骁龙690的总分约34万-37万分,8155则达49万-53万分,差距约25%-40%;在多核CPU和GPU渲染上,8155领先20%-60%。这在高负载场景(如同时运行导航、音乐和OTA升级)下,可能导致比亚迪车型的响应速度有一些差距。

此外,比亚迪的智能化布局虽然早,但推进速度慢。根据规划,2024年仅有30%的车型配备L2级智驾,10%配备高速NOA;计划2025年实现量产车型全搭载高速NOA,但截至2025年10月,仍有部分车型未能兑现承诺。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的“慢半拍”,让它在智能化竞争中失去了先机。
智能化不足当然会影响产品竞争力,尤其是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市场,消费者可选的车型越来越多,智能配置是这个价位中消费者非常在意的。比亚迪的主力车型宋PLUS DM-i、秦PLUS DM-i,虽然价格亲民,但在智驾功能、车机流畅度上不如竞品,导致不少消费者转投其他品牌。
比亚迪要想止住销量下滑,一方面,需要减少对网约车市场的依赖,理顺产品线,多推出更具性价比的家用车型;另一方面,明确腾势、仰望、方程豹三个高端子品牌的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此外,还需在智能化方面加大投入,加速迭代,把短板补上。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野蛮增长,每一步都得精打细算。比亚迪连续三个月的销量下滑,也给整个行业敲了个警钟:优势不会永远存在,市场格局的变化速度远比想象中快。【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车系
推荐
《元素》:2026倍耐力年历由SØLVE SUNDSBØ操刀,布拉格市政之家发布
汽车情报
抢先曝料!岚图泰山或45万起售 配国产唯一三腔空悬
第壹台车
起售价或45万岚图泰山携国产首发三腔空悬重塑豪华SUV价值标准
谈车帮
对全家负责的家用 SUV 怎么选?
车漫部落央视“第一发布”车企首秀 长安马自达EZ-60获央视认证
后视镜里de未来
从品牌崇拜到技术认同:岚图泰山如何撬动顶级豪车用户?
龙车
19.48万元,BJ40增程元境智行版正式上市!
车卖家
开百万豪车 ,看国产旗舰SUV !岚图门店掀起“豪车车主看车潮”
汽车简报
门店销售已忙到没时间吃饭,或定价45万的岚图泰山要火了!
车视头条
极氪9X不负使命国产高端车首次成为航天员乘组返回任务保障车
车视轮谈东风日产N6正式预售 10.69万起重构家轿价值
驾域AUTO
全新阵容“空降”广州车展 上汽大众看点来袭
直播车市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