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增程车销量连续下滑,是技术不先进导致?小鹏小米入局要踩坑?
2025-11-17 13:41 2583次阅读

车业杂谈

车业杂谈是由**汽车行业知名专家、资深汽车评论员周磊和多名具有十年以上车企重要岗位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新媒体,旨在为日益成熟和理性的**汽车市场和消费者提供集专业性和客观性于一体的高质量原创内容。

似乎,又到了讨论增程车的时候。

起因,是近几个月增程式乘用车出现了月销量同比连续下滑,今年1-10月份累计销量同比增速较去年也大幅下滑,更比不上前几年动辄超100%的增速。为此,有人好奇,如此表现,是增程车市场的短期正常波动,还是可能预示增程车销量将反转、增程车还有没有未来?

01

当前难言增程车销量见顶

从数据上看,近几个月增程车销量同比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统计渠道的销量数据均表明了这一点,如乘联会数据、上险数据等。

那是否能就此判断增程车销量从此反转、见顶?不能,至少现在不能。



一方面,近几个月增程车仍保持了10万辆/月的高销量水准,今年1-10月份其累计销量仍呈现5.7%的增长。另一方面,增程车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的波动不大,2024年其份额为11%、2025年为10%,即便如此,如此波动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增程车市场萎缩。



原因有二:

其一,如上所述今年增程车的累计销量仍是增长的;

其二,在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平均增长21.9%时,纯电乘用车增长30.3%。但需要注意的是,带动纯电车高于平均增速增长的主要是A0级纯电车,如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海豚等,它们与增程车的竞争关系不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到理想汽车。理由是,理想汽车推动国内增程车市场成长,是增程车市场的代表,可近几个月理想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同时理想汽车的纯电车销量占比快速提升。“代表性玩家都这样了,增程车市场还能好?”并非如此,这个逻辑不严谨。



2023-2025年,国内增程车市场的玩家增加了一倍不止,同时与理想汽车有强竞争关系的问界增长极快,阿维塔、岚图、智界等也抢走一些市场份额。因此,竞争加剧驱使理想汽车销量下滑与开拓纯电车市场是必然,不能视作增程车市场销量下滑的征兆。

另外,在供应端,增程车市场的玩家还在增加。合资品牌如长安马自达、上汽通用别克已推出增程车,上汽大众ID.ERA增程概念车已亮相、长安福特也有推出增程车的传闻。此外,新势力中,小鹏汽车将推出小鹏X9增程版、小米增程YU9也在计划中。显然,近几个月上市的新车与即将上市的新车,将是增程车销量增长的推手。

总体来看,当前增程车市场的销量变化,按“短期波动”理解合适一些。

02

增程车“高光”难再见

虽然当前难言增程车销量见顶,但现在说增程车“高光”(类比此前高增长)难再见,是可以明确的。

回顾过去几年,新能源车整体市场的高增长与增程车市场的较低基数,是增程车高增长的客观前提。而其“无续航焦虑”的独特优势则在利好政策加持的特定背景下,真切中了消费需求。



但,时过境迁,增程车的销量基数已经不小,且其独特优势正在随技术的发展而被削弱,也是事实。

首先,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从2C到6C,也就是在这几年发生的事情。

其次,充电桩数量增长极为快速。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份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而5年前(2021年)这份数据是261.7万个,相比之下增加了5.6倍。



再次,动力电池成本大幅降低(近40%),加上能量管理技术升级,让车企有条件配备大容量的电池组与实现低能耗,进而提高纯电续航。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纯电乘用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为528公里,比2020年的425公里增加103公里。

这意味着,“续航焦虑”对纯电车用户的影响在减小,增程车对用户的吸引力会降低。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增程车的需求会消失,因为纯电车在某些场景下仍存在充电不便的现象。比如,在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仍会拥挤,没有固定充电桩的用户在日常仍需要花些时间在找充电桩与充电等待上。



为此,今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旨在打造"即充即走"的充电场景。当然,实现该目标需要时间。另外,有望解决纯电车“续航焦虑”的固态电池,也并不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商用,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即便2030年也不是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

此外,纯电车在北方低温环境下的不适应性,也会为包括增程车在内的车型留下生存空间。

当然,当前增程车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

针对当前的增程车,有3位新能源车主分享了他们的用车体验。两位增程车用户,均因为有长途需求而选择增程车,在实际纯电续航达成150-180km的前提下,有固定充电桩的车主表示用车体验非常好,没有固定充电桩的表示存在为充电花费时间的现象、但使用体验没太受影响。另外一位老纯电车用户则表示,有换购增程或插混车的需求,希望纯电续航长一些,并且愿意为“续航冗余”买单。



可以发现,若剔除固定充电桩这个不可控因素,提高充电效率与加大纯电续航可增强增程车的吸引力。

对此,有车企已经做出改变,如长安启源为新增程车提供3C快充,小鹏X9增程版则提供5C快充。在加大纯电续航方面,有车企选择继续优化能量管理,如理想汽车、阿维塔等,也有加大动力电池容量的,比较典型的有智己LS6、零跑D19、小鹏X9增程,其动力电池容量分别达到66kWh、80.3kWh、63.3kWh,堪比一些纯电车的电池容量。



可是,增程车的动力电池真需要这么大吗?是越大越好吗?

可预见的是,“大电池”增程车可有效减少续航焦虑,但也会增加成本、增加车重、降低驾驶体验、降低用车经济性(轮胎更换加快等),甚至影响全社会的碳排放。显然,简单的“续航冗余”略显粗暴,增程车的动力电池扩容应有个度,这个度应以满足日常用车场景并平衡经济性为佳。

写在最后:在过去的时间里,伴随“技术先进性”的争议,增程车已经证明了其市场价值,它存在不可替代性。尽管现在技术与充电环境都在改善,但只要“续航焦虑”不能被根除,那么增程车就还有生存空间。

# 行业解读 # 小鹏 # 理想汽车 # 小鹏X9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