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让世界看见中国智造,长安马自达EZ-60登陆央视“第一发布”
2025-11-17 17:48 2063次阅读

爱驾天下

一入汽车深似海,从此爱驾走天下

1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发布》迎来首个汽车品牌发布会。让外界好奇的是,“首个”会是哪家?

答案揭晓时,既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长安马自达携全球战略级新能源SUV MAZDA EZ-60(以下称EZ-60),在央视总部演播厅举办了“一款全球好车的质电之夜——EZ-60和他的朋友们”专属发布会。


这场承载“中国智造全球化”叙事的盛会,不仅以硬核实力解答了“长安马自达为何能成为首个登上央视演播大厅的汽车品牌”,更让“央视认证全球好车”成为EZ-60叩响全球市场的关键砝码。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长安马自达?

快与慢:慢中藏快,厚积薄发方能行稳致远

这些年,长安马自达似乎给外界一个感觉,动作“慢”了些,它既不盲从热点,也不跟风堆料,在喧哗与骚动的中国车市中,如同一股清流。

但马自达始终保持着它应有的定力——品牌被誉为“小而美”,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不喧哗,自有声。

慢的背后是——敬畏。造一辆汽车不等于迭代一部手机,首先对生命要有起码的敬畏,不能随风而靡忘记了汽车安全至上的初衷。其次马自达宁愿放慢脚步,也不愿意在品牌DNA上有丝毫退让,在新能源时代,它也要做到特立独行。


马自达造新能源,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球车视野。它始终坚持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位驾驶者都能感受到驾驶的纯粹畅快!马自达始终相信,车不只是冰冷的机器,更是人和世界之间的情感延伸。甚至,马自达也不那么追求“零百加速数据”,而是通过“行-转-停”一体化调校来实现以操控为核心的品质追求。

比如,马自达在欧洲道路测试投入100辆车,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00万公里,全球突破900万公里,就是为了应对欧洲8国不同路况的操控需求。正是这种“文火煲靓汤”的精神,实现了“可控的快”这一全球用户共需的驾驶体验。

再比如,EZ-60的底盘是由中、日、德三国联合调校,这就好比将C罗、梅西、内马尔三位足球巨星的实力融为一体:既拥有C罗的爆发力,也承袭了梅西的控球、传球能力,还兼具内马尔的个人突破力,面对任何路况都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质感,让用户从容自如,游刃有余。


因而,EZ-60从一出生,就以“新能源全球车趋势践行者”的身份,带来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更适配、更富驾趣的体验,诠释了新一代新能源全球车该有的样子。

当EZ-60以全球“最严”标准返回到中国市场时,正如新车发布会上《第一发布》主持人尼格买提所说,“我们看见的是一台新车,但听见的却是一个时代正在加速的声音。”


长安马自达EZ-60快人一步,并创造多个“第一”:

央视总部演播厅首次为单一汽车品牌举办专属发布会,这是央视对中国合资智造全球化实力的深度认可;

长安马自达是被央视选定的首个登上央视《第一发布》演播大厅的合资汽车品牌;

同时,这也是中国新能源首次在央视平台发布全球车趋势标准,树立了中国新能源产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应具备的全新价值标准。

守与创:智能创新加速,坚守全球好车品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不缺营销鬼才。比如,铺天盖地的“性能碾压一切”“配置秒杀同级”等等营销口号,听起来高大上,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天天开的车,真的会频繁使用这些功能吗?

反而是那些基础的、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才是真正决定开车舒心度的重要指标,这也正是马自达所坚守的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内涵。


从1967年第一次量产转子发动机,到今天以EZ-60开启新能源全球车的全新篇章,半个多世纪以来,马自达始终坚信:“第一”从来不是冰冷数字的比拼,而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敬畏、对核心技术的执着坚守。 

比如,7横5纵的笼式车身和9个安全气囊,“除了发型,哪都能保护到”。正是对这种全方位、无差别的安全坚守,才点亮了马自达驾控与性能的品牌底色。好车的安全绝不是“因地制宜”地减配,而是效用最大化下的“木桶效应”,要同步满足全球最严苛的标准才能称得上真正安全。EZ-60从研发之初就以C-NCAP(2024版)+E-NCAP双五星、中保研全优G全球三大安全标准为目标,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得分96.5%,远端保护获满分,这种全球统一安全标准,让中国用户和全球市场用户享受到同等的安全保障。

中创新航也感受到了来自长安马自达近乎执拗的坚守。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谢秋就提到,2012年在其乘用车上投入使用的电池现在依然能用,实测寿命超过13年。单电池包最长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80万公里。如今,最新的长寿命技术也用在了EZ-60上,就是要让车主“买得值、用得久、保值高”。


魔鬼藏在细节里。谢秋还谈到,这次与长安马自达的合作,对电池供应商来说并不容易。长安马自达对于产品的把控,可以说是十分严格,甚至苛刻。马自达曾经派日本专家到现场检查工厂管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戴着白手套趴地上检查,严格程度好像在评选诺贝尔卫生奖一样,“最后老专家说,他对我们的现场管控非常感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学科带头人秦丽蓬也这样评价:EZ-60在丙察察进行TOP Safety挑战的初衷,并非为了制造噱头,而是源于对现实道路安全的深刻洞察;希望能模拟在实际交通中,那些虽然概率很低但后果极端严重的复杂事故工况,即“长尾场景”,去验证车辆在极限的状态下,是否依然能成为守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堡垒”。


EZ-60向外界宣示:真正的安全,不是要去做营销话术,而是真正实打实地将安全融入每一处结构、每一寸钢材里的扎实与承诺,是同时兼顾用户生命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例如,长安马自达和宝钢联合开发的1500MPa级的高强度冷冲压零件,与传统的热成型工艺相比,这项技术能实现降低碳排放58%。这不仅是强度的胜利,更是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车身技术上的重要实践,体现了真正的产业引领价值。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虽然在安全品质上,马自达坚守最后底线,但在智能化、个性化上,马自达却又能快速实现自我突破。

智能化领域,长安马自达坚持“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在与科大讯飞的合作中,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结合语音、视觉等技术,EZ-60重塑智能座舱的交互与场景,打造更懂你的“随行伙伴”。


个性化层面,EZ-60也不遑多让。它不仅仅是一辆家用车,也是一辆性能车、个性车;同时它更像一个不被定义的人,一个懂你节奏的老朋友——能撒欢、能劈弯还有点帅,并拒绝“千车一面”。

长安马自达的坚守与创新,看似矛盾却又总是相得益彰。例如,新能源汽车设计常陷入“标准化妥协”(为适配多市场降低成本)或“区域化割裂”(不同市场外观差异大),而EZ-60以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和魂动美学的深度融合打破这一设计困境,树立“功能美学”的全球设计新范式,并获得了“设计界奥斯卡”美国缪斯设计铂金奖和年度最佳设计双奖,印证了EZ-60在新能源时代的魂动之美得到了全球权威奖项的认可。

竞与合:与顶级朋友圈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作为央视首次为单一汽车品牌量身打造的专属发布会,长安马自达与央视的携手绝非偶然。双方携手,既是权威平台使命与企业发展路径的精准契合,更是中国合资智造实力与国家级平台的强强联合,共同向全球传递中国智造树立全球品质的自信。

正如主持人尼格买提指出的一样,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到了以伙伴共建全球标准,而不是被动追随的时代。长安马自达EZ-60来了,它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一群“顶配朋友圈”。


EZ-60延续了马自达的灵魂,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品类:新能源全球车。长安马自达用全球最顶尖的供应链、最严谨的标准、最真挚的初心,把“驾驶的快乐”这几个字重新点亮。

对长安马自达来说,所有技术路线的选择背后都是对全球用户真实需求的再三推敲,EZ-60不是一次冲动式的投入,而是对新能源全球车趋势深入洞察后的诚意表达。为此,长安马自达投入上百亿研发经费,研发战场遍布全球。带着900辆样车,跑了900多万公里测试路,横跨数个国家,是业内测试平均投入的数倍。有人会问,至于测这么多遍吗?这就是“暖心型男”的极致浪漫。因为世界各地的风,脾气不一样,但EZ-60“想守护你的风,终究吹到了全世界”,这才叫真正的全球车。

长安马自达携手全球顶级伙伴,不再是简单适配全球标准,而是以“伙伴共建”的模式,共同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新风向。

其实,一款全球好车的底气从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全产业链顶级资源的“强强联合”。一辆优秀的新能源全球车,必须拥有全球最顶级的伙伴体系支撑,从钢材到智能座舱,到算法,再到动力,EZ-60的“朋友圈”已不再是简单的合作名单,而是每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标杆”。


这种“中国产即全球品”的坚守,与央视传递真实价值的传播理念高度契合;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讲,长安马自达联合中创新航、宝钢、豆包、科大讯飞等中国顶级供应链伙伴,构建起协同共创模式,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也是央视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诉求所在。

汽车产业不再是单一车型的孤军奋战,而是“顶配朋友圈”的组合与技术聚合,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车从“被动追随”到“主动引领”的行业首次宣言。

这也折射出,产业链升级背后,是全球制造格局的深刻改变——工业4.0时代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正变为产业链间的竞争。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完善的产业链在中国,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确立了全球的引领地位。


与顶级朋友圈合作,参与全球竞争,这份在中国新能源领域锤炼出的领先优势,为马自达征战海外提供了最硬核的“通行证”。

爱点评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汽车工业的进化历程中,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始终扮演着“矛”与“盾”的辩证关系,前者如同引擎,驱动着行业驶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未来;后者则像精算师,确保企业能在商业海洋中稳健航行。这两股力量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构成了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双螺旋结构。真正的高手,就像高空踩平衡木,能在两者之间“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而不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这正是长安马自达给行业留下的启示。

# 行业解读 # 上汽大通MAXUS # 马自达 # 领地 # 马自达EZ-6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