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埃安i60:一场专访,看懂“国民增程”的底气与方向
2025-11-19 16:55 2368次阅读

汽湃

汽车内容原创社群MCN平台,构建原生内容传播全体系,服务行车生活

广州的夜总是潮湿又带着一点紧绷感。11月16日的广汽研究院,同样如此。埃安i60上市发布会刚刚落幕,品牌方却已经布置出一间简洁的会议室……

时间已近晚上九点半,广汽研究院102会议室里仍坐满媒体。刚刚在台上宣布“国民增程大五座 SUV”上市的埃安团队,没有选择推迟,没有安排第二天,而是选择在发布会结束的第一时间,与媒体面对面。

这是一场不多见的“深夜群访”,也是埃安在“番禺行动”之后第一次系统地向外界讲述自己的变化。

参与对谈的,是广汽集团品牌营销本部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埃安首席用户官杨龙,以及广汽埃安i60产品总经理凌新新。气氛不似正式发布会那般紧绷,更像一场“要把事情讲透”的深聊——它有关于i60的产品、战略、成本、定位,更是关于广汽埃安未来走向的一次清晰回答。

“为什么这半年动作这么快?”

—— 转型的根,是技术沉淀、体系改革与用户觉醒

“上半年广汽启动全面改革,但外部动作不多;下半年埃安突然密集推出多款新产品。为什么你们能这么快取得成果?”

全场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指坊间的疑惑。

杨龙接住了这个问题,“这跟广汽过去这么多年的沉淀有关系。广汽埃安集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积极拥抱用户需求。”

他把改革成效拆成四个部分——技术、市场积累、组织机制、品牌—服务体系进化。每一部分背后,都有明确的逻辑。

第一是技术沉淀。广汽早期洞察新能源方向,率先建智能产业园,掌握EV+ICV全栈自研能力,拥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这些“静态资产”,成为 i60 等新品能迅速落地的根本。

第二是市场认可。“埃安有180万用户,广汽有3000万用户,累计1560亿公里的数据都是基础。”这种扎实的存量盘,是品牌重回增长的底气。“虽然前期在B端占比比较高,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埃安品牌在整个品质方面,口碑基础非常好。”

第三是机制重建。所谓“三大战役”,本质是把研发与营销真正打通。“产品的研发一定是用户需求为导向。”i60就是这套机制下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成果。

第四是品牌—服务的全面更新。包括C端转型、“国民好车”战略、安友汇升级、补能与县域综合站下沉等。

这一段回答,是整个群访最“体系化”的部分,也最能让外界看到:i60不是一个临时项目,而是广汽埃安新机制跑出来的第一款“样板车”。

“一万台”

——不只是一款新车成本逻辑

当媒体问到埃安i60的销量底线时,凌新新没有任何绕弯子。他的回答很直接,也很关键:“至少一万台。如果还做不到一万台,我觉得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广汽现在能够做到更低的成本?”他解释了关键——还是体系改革。“2025年从年初到现在,广汽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现在我们整个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商的渠道能力、管控能力已经比之前大大提高,整个成本下降的比例相对于过去改善了很多。”这段话透露了一个行业信号:广汽体系的“成本底盘”,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正因为此,才支撑了埃安i60令人颇为惊艳的价格。

因此,也可以说,i60不只承担了一个产品的KPI,也是广汽“三大战役”的开篇旗舰。它必须“成”,它被要求“成”。这是这款车的压力,也是它的使命。

凌新新的补充也很实在:“如果加上霸王龙V home,我们目标至少是做到1.3万台。”。在他看来,埃安i60与霸王龙V home 在尺寸、价格上很接近,但不会互相抢蛋糕。他解释得非常坦诚:“第一,它们是同平台,这是为了成本优化。第二,它们有明显差异化。第三,i60可以去更寒冷的北方,也能深入三四线市场。”i60 更主流、更大气、更家用、更能下沉;霸王龙V home更城市、更潮,更适合一二线纯电补能更完善的环境。

他补充说:“我们希望做到1+1>1.5,让市场自己选择。”i60不是来“吃掉”V home的,而是与之形成完整布局。

“国民好车,到底是什么?”

—— 四个关键词:价格、科技平权、安全、品质

随后被抛给埃安的问题,是埃安这半年反复强调的核心命题:“你们讲了很多次‘国民好车’,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杨龙给出了极为明确的定义:“首先是普及,其次是科技平权,第三是安全,第四是品质。”

价格要到位。一体化改革拉低了成本,使定价更具竞争力;

科技要平权。比如星源增程从昊铂下放到埃安i60、电池、安全与智驾超过百项配置普及化;

安全,则是敢于喊出“烧一赔三”的底气;行业目前最多就是“烧一赔一”。i60敢做“烧一赔三”,最大的底气就来自于品质。

品质要可靠。广汽从合资体系走来,在认证体系、品控体系上积累深厚;

这一套逻辑听上去朴素,却是支撑埃安i60进入“国民车带宽”的根。

而在实际产品定义上,埃安i60的210km纯电续航、29kWh电池、1240km综合续航能力,都在围绕这个理念打磨。

“为什么要做增程?为什么现在做?”

—— 20万以下、200 公里以上,空白市场值得一战

“增程现在这么卷,你们凭什么觉得 i60 能卖?增程到底怎么发展?”

面对这个问题,凌新新的回答非常透彻:“20万以下、200公里以上的增程车市场未来一定是一个好的增长点。”他给出四个判断:其一:市场结构的真实变化。纯电、混动(插混+增程)、燃油正在走向 3:4:3 的格局。i60同时布局纯电+增程,本身就天然拥有更大覆盖率。

其二:10—15 万增程是空白区。20 万以上有竞争,10—15 万几乎无人深耕。i60就是冲着这个“宽阔的、但被忽略的主战场”去的。

其三:购置税新规,让增程优势放大。100km插混需要重新做长期续航;而i60把续航直接做到 210km,核心目标就是用200公里的续航与100公里的插混直接竞争。“只要做到有经济性,一个是购车经济,一个是使用经济,用户一定会在10-15万这个领域对增程车有强烈的需求。”

其四:i60 不是一张牌。“明年、后年我们针对i60这个车系还会有一系列的动作。”凌新新说,“今天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第二张、第三张牌。”“我们在i60这个车上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念,要把20万级以下、200公里以上的市场要打爆。”

结语

i60,或许不是埃安历史上最耀眼的产品,但它可能是最关键的一款——它承载体系改革成果,是品牌重新回到大众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广汽新能源体系下沉 C 端的第一股“硬着陆”。

从杨龙和凌新新的回答中,这场专访把“埃安为什么要做 i60”“广汽为什么要做增程”“国民好车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第一次系统地讲清楚。如果说i60是一场硬仗,那么这场深夜专访,就是把战役地图摊开的一刻。

对埃安来说,i60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 行业解读 # 埃安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