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零跑小鹏三季报营收双双翻倍,为何股价相继大跌?
2025-11-20 00:01 1504次阅读

汽车大事记

围观车市大事,点评车市精华

图片


11月17日,零跑和小鹏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零跑和小鹏的营收几乎做到了翻倍,零跑的新车交付量更是达到了17万辆,稳居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前列,妥妥的销量黑马。


要知道,零跑一直是新能源品牌中性价比的代表,而小鹏则是在一轮改革过后也走上了性价比路线,从财报来看,零跑和小鹏的性价比战略非常成功,一边是领跑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另一边则是“从ICU走向了歌舞厅”。

但是在亮眼财报的背后,投资者反而不太买账,18日港股开盘,零跑跌超6%,美股收盘时,小鹏汽车大跌10%,为什么财报这么亮眼,反而股价还大跌呢?


01

零跑正领跑,小鹏快盈利


今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的交付量可以说实现了3连跳,7月份交付突破5万,8月份来到了5.7万,9月份则一下子来到了6.6万,总交付量达到了173852辆,相比上一年同比增长101.8%。具体到车型上,9月份零跑共有3辆车交付破万,分别是零跑C10,B10以及零跑C11。


图片


优秀的交付数据自然也带来了出色的营收数据。第三季度,零跑营收达到了1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也达到了97.3%,净利润达到了1.5亿,实现了今年三个季度净利润持续为正。同时,零跑的毛利率也有提升,第三季度毛利率达到了14.5%,相比上季度还提升了0.9%。


图片


小鹏在这一季度也交出了强劲业绩,在新车交付方面,小鹏在第三季度总交付量达到了116007台,相较去年同比增长149.7%,和第二季度相比则增长了12.4%,创下了单季度交付量的历史新高。


图片


而在营收数据上,小鹏第三季度营收20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8%,同时,净亏损收窄至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大幅亏损改善显著。


在盈利能力方面,小鹏的综合毛利率更是突破了20%,达到了20.1%。但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小鹏汽车毛利率仅有13.1%,而这一数据在第二季度还是14.3%,略有下降。而小鹏能维持这么高综合毛利率的原因,主要是小鹏在技术服务等方面毛利率非常高,达到了74.6%。


图片


02

零跑持续扩量,小鹏押注AI


基于零跑汽车强劲的销量表现以及盈利转正的情况,零跑正在积极的加强其车型矩阵以覆盖更多潜在用户。比如运动轿跑Lafa5,旗舰SUV D19以及A系列首款车型A10。随着D系列和A系列产品的推出,零跑已完成ABCD四大产品系列的全面布局,覆盖轿车、SUV、MPV等多品类市场,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图片


同时,零跑还在持续扩充销售和服务网络,截止至第三季度,零跑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了292个城市,共布局了866家销售门店以及493家服务门店,其门店以及服务能力的持续扩充,将进一步加强零跑的用户覆盖率以及保障能力。


而小鹏则野心勃勃,在如今国内新能源车企中,它的科技路线和特斯拉是最为相近的。在最近的小鹏科技日中,何小鹏也宣布目前小鹏的目标是成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图片


何小鹏也多次透露,对物理AI的持续研发,将对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和落地起到加速作用。在今年小鹏科技日上,其全新的人形机器人IRON在舞台上走猫步的动作还引起了热议,不少人都认为该机器人是由真人假扮的。在第二日的小鹏X9发布会上,何小鹏还当场剪开了IRON的衣服,这才让谣言彻底终结。不过大火的讨论也使得小鹏的股票大幅上涨。


图片


但对AI、Robotaxi、机器人的持续研发,也使得小鹏的研发支出大幅提升。在第三季度,小鹏的研发费用为24.3亿元,同比增长了48.7%。何小鹏认为,这些研发投入对于小鹏的未来发展是值得的,随着小鹏第二代VLA模型的上车以及和大众的深入合作,未来技术服务和软件授权的收入有望支撑起这些投入费用。


03

财报亮眼,股价却大跌


根据以上数据来看,第三季度,零跑和小鹏的财报都十分亮眼,但是亮眼的财报并不能让投资者们买账,18日港股开盘,零跑跌超6%,美股收盘时,小鹏汽车大跌10%,为什么亮眼财报反而还没有让股价上涨呢?


图片


只关注财报上的数据,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其实在逐渐下降,这显现出小鹏汽车的出量大头正越来越以低端车型为主。


零跑则更不用说,作为主打性价比的品牌,零跑车型的定价都偏低,即使已经成了新势力中的销量冠军,净盈利也仅有1.5个亿。未来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净盈利,零跑必须得往高端冲击才行,但影响零跑冲击高端的因素也不少。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成本结构上,零跑通过规模效应等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同一车系采用同一平台进行研发。虽然14.5%的毛利率看起来还不错,但是相比问界这样高端品牌的29%而言,零跑的毛利率还差得多。


图片


另外,相比技术导向型的造车企业,零跑在研发上的绝对投入以及能力相对而言是比较局限的。如果未来拓展高端车型,零跑必须要在现有的平台框架下研发出新的框架,并将新技术融入其中。这点对于还没做过高端车型的零跑而言,可以说是推翻一切,从零开始。


即使除去成本以及技术限制,消费者对于零跑品牌附加值的认知还处在性价比层面,一旦开始高端化,零跑的品牌很可能就撑不起高端溢价的能力。


图片


因此,零跑若未来想要拿到更高的净利润,走上高端化之路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在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之间取得平衡,是零跑走出更亮眼成绩的关键。


和零跑相比,小鹏则恰好相反。小鹏早已经走上了重研发的道路,但其他像是Robotaxi、人型机器人、物理AI等项目,现在正处在“烧钱”的阶段,这也使得小鹏的资金链存在较大的压力,而且如果Robotaxi等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小鹏未来的投入回报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图片


综合来看,小鹏虽然在技术上野心十足,但规模增长和技术突破的双推进对于公司管理层的执行力,资本效率以及现金流要求非常高,如何平衡“规模”和“技术”可以说是零跑和小鹏都会头疼的共性问题。


在零跑和小鹏双双交出亮眼财报、用“性价比”强势撬动市场增量的当下,这条看似正确的道路,究竟能通向多远,可能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但行业风口吹来吹去,真正能笑到最后的,从来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能在高速奔跑中保持平衡、并最终跑出自己技术与品牌闭环的那一家。

# 零跑汽车 # 小鹏 # 零跑C11 # 小鹏X9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