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补技术、拓市场、稳体系:埃安的三段式反攻
2025-11-20 17:02 1302次阅读

汽湃

汽车内容原创社群MCN平台,构建原生内容传播全体系,服务行车生活

如果说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像一块被疯狂揉搓的面团,那埃安最近的动作,就是那只明显开始加力、要把面团重新拉扯成形的手……

过去几个月,埃安有两个关键动作:推出增程新车、与京东、宁德时代合作国民车。一个补技术短板,一个从市场角度开疆拓土。乍一看像是“自救”,实则是一次从品牌定位、技术路线到用户思维的系统反攻。

在行业人人喊难、流量焦虑、价格战让车企不顾一切卷成本的时候,埃安反倒展现出一种难得的主动性——不是停下来过冬,而是加速上攻。

增程的加入,埃安拥有了增长第二极

纯电坚持了七年,埃安终于把增程写进了产品目录。外界调侃“迟到的增程”,但站在今天回看,这一步不但不晚,反而踩在了关键点上。

在“路线之争”里坚持了七年的埃安,终于把增程写入产品结构。有人调侃它“迟到”,但现实恰恰相反:今天的市场不缺技术正确,缺的是实际体验能解决焦虑、能让用户安心的方案。

而增程,就是给心态兜底的。

i60出现的时机刚好踩在风口下沉的一刻。它不是仓促上阵,而是把昊铂上已经成熟验证的星源增程体系直接落在15万元内的产品上。油耗控制、噪声表现、启停质感,这套系统本来就在20万级车型上被验证过,如今往下普惠,反映的是埃安对路线的重新理解:不是押宝,而是兼容;不是坚持单条轨道,而是让技术服务用户。

智驾方面,埃安i60搭载广汽GSD智驾辅助系统,这是广汽和Momenta合作打造的系统,两家并非简单的供应商关系,而是合作开发智驾系统,这套方案之前已经用在广汽的多款车型上,GSD系统虽然不是第一梯队的方案,但主打实用。

从品牌层面来看,更重要的是增程让埃安从“纯电品牌”的标签里挣脱出来。它让家庭场景、长途使用、城市—城际混合通勤这些现实需求重新被纳入设计逻辑。对一个长期坚持工程师路线的品牌而言,这一步其实意味着——它开始愿意站在用户体验那端,用价值而不是立场来决定产品方向。

从“纯电品牌”到“纯电+增程”,埃安终于不再被市场框死,也不再把未来押在单一轨道上。比起那种“今天换叫法、明天换路线”的摇摆,埃安这步棋的意义更像是把多年来的底层技术体系重新整合,补齐短板,把选择权重新还给用户。

携手京东,“国民好车”是又一手好牌

与京东携手打造“国民好车”UT super,切入“国民车”市场,则更是堪称绝妙的一笔。

五六万元区间的新能源小车,过去更多停留在代步属性上,续航不长,补能有限,智能化简单,配置有限。但UT super却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组合:500公里续航、99秒换电、空间够大、智能化够用,还有极低的使用门槛。它的出现,不止是价格低,而是价值表达明确:让普通家庭真的买得起、用得起、更不会被情绪营销牵着走。4.99万元租电、500公里续航、99秒换电,这是第一次把“真正可持续的新能源体验”拉到小车的价格区间里。

而它背后的三方组合:广汽制造、宁德时代赋能、京东零售,共同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车市生态,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和体验,让“国民好车”这四个字第一次真正落在现实上。用户不再面对复杂的购车流程,而是第一次“像买家电一样”完成一辆车的购买、使用和服务体验。

在如今的市场里,这种务实的“国民车逻辑”显得格外珍贵。UT super不是爆款话题,它更像一套被重新抬出来的常识:空间够大、续航够用、补能够快、价格够亲民——这些本来就应该是新能源时代最重要的价值,而埃安现在重新把盘子摆正,可谓正逢其时。

对于一个希望扩大触达面的品牌来说,UT super不是一个简单新品,而是埃安把“普惠型产品”这一能力重新建立起来的标志。这一能力,可能将在未来持续影响它的市场份额结构。

体系和组织的调整,背后“更大的动作”

产品向上容易,但体系向上难。

埃安的问题并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过去两年在品牌价值、渠道协同、用户心智管理上都显得有些“跑得快但不够稳”。杨龙的到任,正好补上了这块缺口——他在今年下半年接替了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

杨龙在广汽本田体系里打磨了多年,对渠道、价格体系、经销商关系的理解更体系化;在广汽三菱打过硬仗,对艰难时期的策略选择更敏感;如今以“首席用户官”身份进入埃安,说明品牌正在从工程导向,走向真正的用户导向。用户节的启动、用户IP的设计、新的补能布局和服务网络扩展,都不是短期动作,而是整个体系在重做一遍“用户价值链条”。从这个角度看,埃安现在做的事情不是营销升级,而是“组织能力升级”。

一个品牌在逆风年份能不能走出来,从来不是看它喊了什么口号,而是看它能不能在关键时期做出结构性的动作。而埃安这次的动作,恰恰具备结构性。产品线补齐、价格带下探、组织体系重建、用户运营强化……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品牌正在准备“重新起飞”的信号。

结语

接下来一年,将是埃安判断是否真正步入“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但至少现在,它没有沉沦在短期波动里,而是选择主动补课、主动调整、主动突围。

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方向。

# 行业解读 # 埃安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