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发布会现场,一台走着“猫步”的银白色人形机器人,把所有镜头的焦点轻松抢走。
它不是第一次亮相,却是第一次如此完整地展示“拟人”,从步态到身体语言都带着几分“违和的真实”。那一瞬间,你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新的赛道正在成形——车企们已经不满足于把智能塞进四个轮子里,它们正在试图把智能引入“新物种”。

而问题也在那一刻变得尖锐:为什么车企都在涌向人形机器人?
中国车市竞争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白热化阶段,所有玩家都在努力守住已有空间。但就在这场价格战、技术战打得最激烈的当口,越来越多车企把最宝贵的技术、人力和资源,押到了一个看似“不属于汽车业”的方向上。
如果你把视野拉得足够远,就会发现:这不是逃离汽车,而是一次集体的、几乎必然的“升维”。
从特斯拉到小鹏,一场早已开跑的竞赛
如果把小鹏的机器人发布会视作行业一个“高光时刻”,那也必须承认,小鹏绝不是这场竞赛的起点。

在更早之前,特斯拉已经把机器人摆在战略核心位置,Optimus 从最初的“能走、能搬”一路迭代到今天的“能深蹲、能操作易碎物品”,已经明确了它想让机器人成为公司未来主线的决心。
从特斯拉到小鹏,从广汽到奇瑞,从赛力斯到比亚迪,当下,如果一家涉足新能源业务的车企没有自己的“人形机器人”计划,那似乎都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车企。事实上,当前的汽车市场中,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广汽、小米、比亚迪等国内外二十余家车企通过自研或投资的方式正式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换句话说,小鹏不是孤勇者,而是站在一个越来越热、越来越拥挤、但也越来越清晰的方向上。当这么多车企在同一时间点涌进同一条赛道,这件事本身就说明:车企看到的绝不是一个短期热点,而是一条几乎所有人都确信“未来会爆发”的技术曲线。
事实上,正是智能汽车技术的“外溢效应”,把车企推向人形机器人的赛道。

智能电动车这十年干的事,其实就是把一辆车逐渐变成一个行动机器人。车企长期攻克的每一项难题——视觉感知、路径规划、动态控制、大模型、算法训练、电驱、能量管理——放在人形机器人身上,都能原封不动继续复用。
车上能看到的智能决策系统,在机器人身上变成了身体平衡、环境理解、物体操作;车上的能量管理和驱动,则能为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动作体系;而那套庞大的 AI 感知架构,本质就是让机器学会理解世界,这恰恰也是机器人走向“具身智能”的前提——车企过去十年在智能驾驶上投入的每一分努力,现在都能无缝迁移。
“入口争夺”,下一代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说:“未来机器人不只是会走路、不只是会跟人聊天,而是能真正进入家庭。”
试想一下,当一个家庭真正迎来第一台“可陪伴、可学习、可协作”的机器人时,它将具备怎样的能力边界?

每一个新入口时代,只会出现两三个真正的统治者:手机时代是苹果和安卓;智能电动车时代正在形成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这样的“智能架构主导者”;而具身智能时代,车企自然想成为“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掌控者。抢占入口,是车企真正的动机。谁能先把机器人规模化,谁就能定义未来十年的智能生态。
新能源市场竞争固化后,车企需要更大的成长空间。当下的新能源车行业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卷电池、卷智驾、卷配置、卷补能,每一项都在快速趋同。智能化的上半场让车企们不断刷新天花板,而下半场,留给它们的突破口越来越少。
机器人恰好提供了一个“高维突破”的新场景。它不仅能延展车企的技术优势,还能直接成为未来几十年的增长引擎。
特斯拉过去几年市值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并不是汽车,而是“AI+机器人”。这条逻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公认的“第二增长曲线”。今年的中国市场也在迅速复制这一趋势:几乎所有宣布机器人计划的车企,都在资本层面获得了强烈正反馈。机器人不再是“概念”,而是“势能”。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能够让车企跨越“汽车制造商”的身份,走向“物理世界智能体平台”的更高维度。智能汽车在本质上是一种“轮式机器人”,而人形机器人则是“终极机器人”。对车企来说,跨越这个边界,是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选择。
人形机器人,车企在智能时代的“升维之战”

机器人行业正在进入类似 2007 年智能手机前夜的阶段:技术突破不断冒头,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资本期待快速抬高,供应链开始成规模开花。
目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经基本成型,各环节的企业开始进入批量订单、开始向车企供货。这意味着:车企再不入局,就会错过一整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我们把所有这些线索串起来,答案反而变得直白:车企不是在逃离汽车,而是在寻找更大的空间。不是因为机器人看上去酷,而是因为机器人延展了它们的未来。不是因为车不好卖了,而是因为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智能产品”的形态。
换句话说,机器人是车企的下一块大陆。
它是一块足够大、足够新、足够复杂的大陆,需要 AI、需要供应链、需要硬件、需要算力、需要真实世界数据、需要量产体系——而这些,正是车企这十年花了巨大代价打下的底气。
小鹏、特斯拉、广汽、比亚迪、奇瑞们之所以在这一刻一起涌进来,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因为它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命题:智能汽车不是终点,它只是人形机器人之前的预演。
机器人是下一场时代级竞争的入口。谁率先完成量产,谁或许就将拥有定义未来的资格。
推荐
梦想集结 AI赋新生 东风汽车“梦想车之夜·2025”盛大开启
汽车门
试驾福特智趣烈马增程版 这才是越野人的梦中情车
百姓评车
一文看懂一汽丰田品牌之夜,RAV4荣放/卡罗拉/bZ3均有大惊喜!
扉旅汽车
COP30白熊猫引共鸣|统一石化搭建产业链减碳共同体
车讯视野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技术品牌 同步亮相三款焕新产品
第5车道
“宏光指数”跃升至121.45分,以科技自立点燃千万奋斗者创富引擎
电驹
汽车人 年度开放麦 车圈大佬聊了这些关键题
车壹条
广州车展:风光的牌桌与离场的选手
扉旅汽车
问界M9以全维领先实力,树立50万级豪华SUV价值标杆
车视轮谈HERE 发布业内首个软件定义汽车(SDV)成熟度框架
车讯视野
BBA的品牌溢价,不如享界S9的满配豪华
出行局
一汽丰田发布IT'S TiME 3.0技术品牌,推进“油电共进”战略
Report汽车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