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华为MoLA架构发布,鸿蒙座舱迈入L3智能时代  
2025-11-21 14:40 1666次阅读

声浪片场

一个有点浪的汽车短视频工作室

2025年11月20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于广州正式开幕,鸿蒙座舱首次公开其核心架构——MoLA(混合大模型Agent架构),并宣布率先迈入智能座舱L3阶段(专业助理级)。此次发布不仅填补了行业在智能化分级标准上的空白,更以“全感官体验、自然交互与主动服务”三大突破,重新定义智能座舱的技术边界。截至2025年10月,鸿蒙座舱用户数已突破120万,问界车型搭载版本的净推荐值(NPS)高达93.6%,印证其技术落地与用户口碑的双重成功。

技术架构革新:MoLA如何实现“人车共智”?

MoLA架构的核心在于打通意图感知至硬件执行的闭环。其通过多模态感知、通用大模型与垂域智能体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指令响应”到“意图理解”的跃迁。例如,用户仅需说出“车里有点暗”,系统即可自动开启阅读灯;导航过程中支持实时口语化纠错(如“不去刚才的地方了,改去天河城”),无需重复唤醒或格式化指令。  

这一能力源于华为全栈AI算法与行业Know-How的积累。MoLA将导航、车控、娱乐等五大垂域智能体模块化,使座舱能根据上下文动态调用资源。例如,系统可主动结合用户通勤习惯、实时路况及日历日程,推荐最优出行方案,甚至联动智能家居提前开启空调。

L3智能时代:从“工具”到“助理”的本质变革

华为首次提出智能座舱L1-L5分级标准,其中L3阶段的关键标志是长期记忆与模糊意图理解能力。与L1(基础响应)、L2(场景化服务)相比,L3座舱具备:  

1. 持续性学习:记住用户偏好(如座椅调节习惯、常用路线);  

2. 跨场景主动服务:根据天气、行程自动推荐车内氛围模式或预约咖啡;  

3. 多模态交互升级:支持图文、视频混合答疑,例如通过短视频演示故障处理步骤。  

此类功能不再依赖预设脚本,而是通过大模型对非结构化需求进行实时推理,真正实现“无感智能化”。

生态协同:北向内容与南向硬件双轮驱动

MoLA架构的开放性进一步扩大了鸿蒙座舱的生态边界:  

· 北向生态:新增HUAWEI SOUND空间音专区及腾讯云游戏平台,用户可即点即玩大型网游,弥补车载娱乐生态的短板;  

· 南向生态:实现与智能香氛、氛围灯等外设的深度联动,例如在检测到用户疲劳时自动释放提神香氛并调亮灯光。  

这种“人-车-家”无缝协同的架构,使座舱从出行工具转型为“第三生活空间”的枢纽。

行业影响:标准化分级或成竞争新标尺

华为此次推出L1-L5分级标准,客观上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评估框架。目前,多数车企的智能座舱仍处于L2阶段(如固定场景的语音控制),而MoLA的L3能力已实现跨域主动服务。这一差距可能加速行业技术分化,尤其在高阶感知算法与生态整合层面。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通过开放架构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而非封闭式技术垄断。例如,与腾讯云游戏的合作表明其正以“软硬件解耦”策略吸引更多开发者,这与部分车企自建封闭系统的思路形成对比。


华为MoLA架构的发布,标志着智能座舱从“功能堆砌”迈向“认知智能”的关键转折。其核心价值在于三点:  

1. 技术破壁:通过大模型解决自然交互的瓶颈;  

2. 生态扩容:以双生态策略打破车载系统的信息孤岛;  

3. 标准引领:分级标准为行业提供可衡量的发展路径。  

未来,智能座舱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硬件参数,而是转向“如何更懂用户”。华为已在此领域占据先机,但其能否持续扩大生态规模,将是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

# 行业报告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