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小鹏X9超级增程的上市发布会,与其说是一场新品亮相,不如说是一次对新能源行业两个核心命题的“破题”——增程技术是否只能是“过渡方案”?高端大七座车型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参数堆料还是用户痛点的精准解决?作为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从燃油到新能源转型的媒体人,二十年间试驾过近千款车型,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技术概念与“为创新而创新”的产品设计,而小鹏X9超级增程的出现,恰恰用技术落地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耦合,给出了更具行业启示性的答案。

增程技术的“祛魅”与“重生”:从妥协方案到全场景解决方案
回顾增程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早期始终绕不开“过渡方案”的争议——小电池+慢充电的组合,让增程车陷入“纯电续航不够用、加油又觉得亏”的尴尬,甚至被调侃为“烧油的电动车”。这种妥协,本质上是技术集成能力不足与用户需求错配的结果。而小鹏X9超级增程的核心突破,在于它跳出了“增程=将就”的行业惯性,用“63.3kWh大电池+60L大油箱”的架构,重新定义了增程的本质:增程不是纯电的妥协,而是“纯电体验+无续航焦虑”的最优解。

从实际体验来看,452km的CLTC纯电续航,已经覆盖了90%以上家庭用户的日常通勤(按日均50km计算,可满足近9天通勤),这意味着多数时候它就是一台“无需加油的纯电车”;1602km的CLTC综合续航,则直接打破了“新能源大七座不敢跑长途”的魔咒——要知道,从广州到上海的单程距离约1400km,即便满载空调、高速巡航,小鹏X9超级增程也能实现“单程不补能”,这在过往的增程车型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更关键的是,它没有牺牲补能效率:5C+800V超充技术让10分钟补能313km成为可能,配合兼容92号汽油的特性,即便在西藏、青海等充电设施薄弱的地区,也能彻底摆脱“里程焦虑”。

这种技术逻辑的转变,背后是小鹏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二十年间,我接触过无数家庭用户,他们对大七座的核心诉求从来不是“多一个座位”,而是“能带着全家舒适、安心地抵达任何地方”。传统增程车型的短板,恰恰卡在“长途补能”与“日常使用成本”之间,而小鹏X9超级增程用“长续航+快补能+低能耗”(16.5kWh/100km综合电耗,每年比燃油MPV省4.3万元)的组合,精准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而是对增程技术“场景价值”的重构。
安全标准的“全球统一”:拒绝“区域特供”,回归家庭用车本质
在汽车行业,“不同市场不同标准”曾是潜规则——某些车型为满足特定区域法规,会在安全配置上“减配”,尤其是在看不见的车身结构与电池防护上。但家庭用车的核心诉求,从来没有“区域差异”:无论在哪个国家,“保护家人安全”都是用户的底线。小鹏X9超级增程的安全设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分国家版本、不分销售区域”的全球统一标准——同步满足2024版C-NCAP与2026版E-NCAP双五星安全标准,这种“超前且统一”的安全投入,在30-35万元级市场中极为罕见。

具体来看,其安全设计呈现出“全维度无死角”的特点:电池层面,提前满足2026年电池新国标(单电芯热失控24小时不起火),4-3-4立体防护框架可抵御2000J底部冲击,这种防护强度已经超越了多数同级车型;车身结构上,A柱内嵌2000MPa热气胀工艺膨胀管(强度提升30%),配合8892cm³超大吸能盒与三层环形溃缩区,在高频碰撞场景中能最大限度保护乘员舱;配置上,全车9个安全气囊(含二排零重力座椅专属气囊)实现“座座皆安全”,这种配置密度,即便是部分百万级豪华MPV也未能完全覆盖。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动安全的“场景化突破”。北方用户最头疼的冰雪路况,小鹏X9超级增程用“冰雪稳行系统”给出了针对性方案——185mm离地间隙避免托底,40ms级防侧滑修正+2ms级扭矩控制应对打滑,10cm雪坑也能顺利脱困;而160km/h积水路面爆胎稳行、130km/h AEB刹停等能力,则覆盖了高速出行的核心风险场景。二十年来,我见过太多“纸面安全”的车型,但小鹏X9超级增程的安全设计,真正做到了“从实验室到实际路况”的全场景覆盖——这才是家庭用车应有的安全态度。
空间与静谧的“豪华重构”:不是“堆配置”,而是“懂家庭”
高端大七座市场的“豪华竞争”,曾一度陷入“比轴距、比屏幕尺寸”的误区,但真正的家庭用户,在意的从来不是“参数表有多好看”,而是“第三排坐得舒不舒服”“孩子在车里能不能安静睡觉”。小鹏X9超级增程在空间与静谧性上的设计,恰恰跳出了这种“参数内卷”,回归到家庭用车的“体验本质”。

先看空间灵活性。传统大七座的痛点,在于“第三排仅能应急”——腿部空间局促、进出不便,更谈不上舒适。而小鹏X9超级增程的“三排电动三折叠”技术,不仅实现了4/5/6/7人场景的灵活切换,更让第三排真正具备了“舒适乘坐”的能力:座椅可放倒至180°,头部与腿部空间足以容纳成年人长途乘坐,配合“露营大床房”“移动骑行房”等模式,彻底打破了“大七座=固定座椅布局”的局限。这种设计的背后,是全球唯一的9合1超级集成后桥——将排气、油箱、后轮转向等9项部件集成一体,实现95.8%的空间利用率,这种工程创新,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给家庭用户更多“场景选择”。

再看静谧性。增程车型的“噪音焦虑”,曾是比“续航焦虑”更影响体验的痛点——传统增程器启动时的“突兀感”,会直接破坏车内氛围。小鹏X9超级增程的解决方案,呈现出“硬件+软件”的双重突破:硬件上,超静谧无感增程器将启动噪声控制在≤0.5dB,振动传递下降30%;软件上,ENC增程器主动降噪+RNC整车主动降噪的双重技术,有效抵消路噪、胎噪。实测中,即便增程器启动,车内也几乎感受不到差异,这种静谧性已经超越了我试驾过的某款百万级燃油MPV——对家庭用户而言,“孩子能安静睡觉、家人能轻松交谈”的静谧体验,远比“百公里加速快0.1秒”更有价值。

市场定价的“价值回归”:30.98万起售,不是“低价竞争”,而是“成本重构”
在新能源市场,“价格战”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多数时候的“低价”,往往伴随着“配置减配”。而小鹏X9超级增程30.98万元(Max版)、32.98万元(Ultra版)的定价,以及至高6万元的上市权益(含三电终身质保、2万元选装包免费),呈现出的是“价值定价”的逻辑——用技术创新降低“用户使用成本”,而非单纯压缩“产品配置”。

从行业视角来看,30-35万元级高端大七座市场,长期被燃油MPV与少数纯电车型占据:燃油MPV虽然续航无焦虑,但油耗高(百公里10L以上)、智能化弱;纯电车型虽然使用成本低,但续航短、补能不便。小鹏X9超级增程的出现,恰恰用“增程技术”打破了这种“二选一”的困境——它既拥有纯电车型的低使用成本(每公里成本不足燃油车1/3),又具备燃油车的续航与补能灵活性,再叠加全维安全、百变空间与百万级静谧体验,其“性价比”并非来自“低价”,而是来自“技术带来的价值提升”。

二十年来,我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而小鹏X9超级增程的上市,正是这种“引领”的缩影——它不再是对海外技术的模仿,而是基于中国用户需求的“原创性突破”。对行业而言,这款车型的意义不止于“一款新车入市”,更在于它树立了“增程技术=主流方案”的新认知,推动高端大七座市场从“参数比拼”转向“用户体验竞争”。

当然,市场最终的检验标准是用户口碑,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鹏X9超级增程用技术落地回答了行业长期争议的命题,也为家庭用户提供了“不妥协”的出行选择——这或许就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时代,最值得骄傲的“技术自信”与“用户洞察”。·
相关车系
推荐
2025广州车展:纵横G700环塔版上市 限时焕新价33.49万起
电动生活
从同行到共生:奇瑞「瑞享生活」绘就生态新图景
新车新技术GT
瑞享共生,智创未来!奇瑞第三届生态伙伴大会广州圆满召开
My车轱辘
广州车展:"华系双智旗舰轿车"昊铂A800全球内饰首发
第壹台车
热点 | 2025新汽车合作生态交流会议程出炉
汽车商业评论
东风日产天籁·鸿蒙座舱上市,限时诚意价12.99万元起
车早茶千锤百炼再进阶 2026款长城炮焕新上市9.98万元起
BAO爱车工作室
魏牌新能源全系车型亮相广州车展 多维发力 驱动品牌焕新
这车值么
华为乾崑All in共创启境,启境品牌首次正式公开亮相
车早茶
安全,是信仰更是行动:沃尔沃的百年守护
新车新技术GT
广州车展仰望U9X、U8L鼎世版、U7齐亮相
车早茶
当“对标”成为一种行业共识,问界M9究竟重构了什么?
车壹条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