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2019汽车圈的绝地求生,卖房自救,回归本行
2020-01-20 18:55 2.6万次阅读

麻辣车事

中国区域车市新媒体服务平台,有盐有味有态度的汽车新媒体

不用多,时间倒退到5年前,中国汽车市场还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那个时候,不管哪个车企,不管你有没有技术积累,随便造辆车就能卖的出去,如果是个便宜又大的SUV的话,保不齐还能上个销量榜,说是躺着赚钱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躺着赚钱的时代来得快,去的也快。不少曾经风光的企业如今遭到淘汰,传统的燃油车没新品,新能源车卖不出去,急着寻找出路;造车新势力们依旧在交付的路上挣扎,各个领域的大佬们还都盯着汽车圈,房地产、互联网甚至家电企业都想加入。

在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年,汽车圈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麻辣车事也站在第三者的视角,回顾这个市场寒冬下的变化。

电动化新十年的开端

2019年不只是收官,也是汽车行业在传统动力向新能源转换的关键之年。车企们为了争夺下一个十年,在汽车“新四化”各个领域的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新能源车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力,而燃油车除了几个传统巨头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和亏损。再加上新势力、跨界者的加入,2019年的车市不仅冷,还乱。

从风口跌落的躺赢者

海马汽车已经基本在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1月7日,海马汽车披露了2019年12月的产销数据。12月总产量为4663辆,同比下滑-52.06%辆,12月总销量为3846辆,同比下滑-56.41%。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也就是轿车)的产销量分别为0辆和10辆。加上SUV和交叉型乘用车(也就是面包车)的年度总销量不过为29456辆,还抵不上朗逸轩逸这辆热门车型一个月的销量。

虽然海马早在5月份就发布公告出售部分房产,不够目前看来卖房也难完成海马的自救,再加上2019年9月海马汽车与郑州睿之尚实业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海马汽车将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后者,如今的海马仅剩郑州研发中心。

和马自达分开后,海马汽车靠着老掉牙的323平台的确过了一段风光日子,不过因为设计和产品可靠性种种问题,海马的基本乘用车产量下降至0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海马,众泰也不见了踪影。

凭借着借壳金马股份上市的亮眼操作,众泰的实际掌门人应建仁在2017年以140亿的身价跻身胡润百富榜的239位,不过从上市那年起,众泰汽车就已经开始了从顶峰下行的路。

2018年众泰亏损4.9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已经达到7.6亿元,虽然全年的财报还没有出,不过很明显如今的众泰已经从三年前炙手可热的“国民神车”神坛上滑下。

在享受到SUV市场风口红利的时候,众泰并没有在盈利的时候及时通过产品对品牌形象止损,相反而是不断延续致敬德系的路线。从途锐Q5,一路抄到保时捷和A6L,研发不下功夫不投入,营收比例怎么可能提高?

当众泰拿来的原创的T500后,我们本以为众泰从此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不过前不久的汉龙旷世又提醒了我们,众泰怎么会变呢?根据现有的资料,这台国产版路虎揽胜汉龙旷世有着来自上汽的2.0T发动机和ZF的8AT变速箱,不过这么好的底子却没有一个用心设计的皮囊。

汉龙旷世的车标不详,甚至连车内方向盘都没有logo,这难道是为了车主后期自己DIY?研发投入和营收完全不成比例的众泰,在洗牌的路上正越走越远。

和众泰同样因为没有技术被市场淘汰的,还有力帆。

根据力帆公布的产销数据,2019年的12月力帆乘用车产量仅为506辆。传统乘用车333辆,同比下降93.01%,新能源车173辆,同比下降88.25%,全年的产量为18598辆,同比下降78.68%。先抛开下滑比例不看,不足2万辆的体量在中国汽车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了。

再看力帆目前已有的2019年前三季度的财报,营收66.86亿元,净利润-26.33亿元,再算上力帆当时就高达127亿元的贷款和第三方机构的百亿负债,力帆曾经卖球队、卖房产、卖厂房和卖资质等等自救如同杯水车薪。即便重庆市政府针对力帆成立了“债委会”来帮助力帆,但是力帆汽车一夜回到解放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和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力帆的主业摩托车。在中国摩托车销量排名上,力帆依旧名列前茅,再次印证了汽车行业的技术壁垒远比资本壁垒要高得多,估计力帆在渡过这次难关后,也不会再对造车动心思了。

曾经真正的国民车,中国首个百万辆品牌夏利如今卖资产卖的仅剩一个“壳”,这个壳在上个月也被中铁物晟接盘,不出意外的话夏利以后不会再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里;江淮汽车靠着和大众的合资公司以及帮助蔚来代工,稍微保留了一点颜面;还有当年大手笔请黄晓明搞发布会的比速,以及曾经月销上榜的幻速,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缩影。

刺激因素褪去,红利消失,这些企业的命运就真正交到消费者手中了。传统巨头虽然在寒冬里也免不了下滑,但是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优势却越发明显。中国品牌的汽车市场,正在从增量需求专为存量需求,曾经靠着低价高配走低端路线的品牌,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下有如此的悲惨遭遇完全是情理之中。

不过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倒是希望优胜劣汰的脚步能再快一些。

中国品牌的吉利、长城就是最好的例子。吉利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就走上了一套清晰明朗的发展道路,如今领克和星越的成功,其实有这次成功收购的因素在里面。

几天前吉利和smart正式合资,计划打造纯电动的smart车型,和有实力的伙伴合作再次让吉利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领域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长城则是和宝马成立了光束汽车,随着光束生产基地项目获批,长城版的宝马纯电动车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可以说长城也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之争里预留了一席之地。

距离2022年只有两年的时间了,到那个时候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国内车企只提供场地和人工就能躺赢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消费者不再为不研发、不设计和不创新的产品买单,市场也无法再容纳这些靠着风口投机的企业,享受红利时不注重积累,风口过后就只能垫底甚至出局。

要么倒下去,要么站起来。车市21世纪的下一个十年,只会有这两个结局。

图片来源于各品牌官网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