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言楠尽|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收兵吧
2020-05-26 12:59 52555次阅读

沈楠_汽车头条

汽车头条执行副总编辑 关注汽车行业热点事件

http://cools.qctt.cn/1590469141417.png

这个五月,汽车圈显得格外热闹。令许多吃瓜群众没想到的是,一根小小的钢针,居然掀起了中国动力电池江湖的史上最大的一场兵戎相见。一根钢针,刺穿了两大电池巨头的脸面,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上演了一出“针锋相对”的骂战。

这场令吃瓜群众高喊过瘾的火星四溅,起因是一次并不常见的针刺试验,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现场做了“针刺试验”,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时无明火、无烟,安全性得以体现。而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元锂则“剧烈燃烧”,甚至表面的鸡蛋则迅速被炸飞。比亚迪的潜台词不言而喻,三元锂电池重视能量密度而忽视安全性。

这样对比鲜明的场景迅速引发了宁德时代的不满,作为一家toB的零部件企业,宁德时代罕见第一时间公开呛声整车厂,怒火中烧的创始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自下场“冲上一线”。在不久后召开的宁德时代线上财报会上,他愤然“开撕”比亚迪。

“刀片电池是我们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曾毓群表示,其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同时,他还强调,“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现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不是新玩意,这是宁德时代挑剩下的。宁德时代的表态直接而犀利。

是没忍,孰更不可忍。

比亚迪高层也迅速迎战,“不服?! 那也来扎一下吧!”随后,中国电池的领头羊们之间的怒火就像自燃的电动车,一发不可收拾。

这次中国电池巨头之间的猛烈对撞,从暗战升级为骂战,升级为明战,并非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实际上,一根钢针背后是这两家中国企业不断拓疆扩土下的暗潮涌动。

两者之间的嫌隙由来已久。

一方面,作为中国新能源市场多年来的龙头老大,比亚迪一直是以其自有的磷酸铁锂电池而独步天下,但时代总会有新的巨头生产,以三元锂电池起家的宁德时代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彻底让中国电池市场变了天。

原本一直对放开电池生态犹豫的王传福,眼睁睁地看着高歌猛进的宁德时代成为了新的独角兽和带头大哥,宁德时代门口门庭若市,车企蜂拥而至,宁德时代的市值和股价更是扶摇直上,宁德时代似乎成为了汽车圈的“茅台”。

谁都不会坐以待毙,坐视别人一家独大。比亚迪的核武器就是刀片电池。

http://cools.qctt.cn/1590469208977.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刀片电池”将电芯做成了“刀片”般的细长形状,长度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尺寸进行定制,最长可达2米以上。这让“刀片电池”在装配时可以直接跳过“模组”这一层级,进而直接组成电池包,在空间利用率上提升了50%。

空间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池包能量密度的增加。此外,由于刀片电池体型足够大,保证了电信的散热面积,可将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从而匹配较高的能量密度。而比亚迪研发刀片电池的信息在今年1月中旬释放后,比亚迪股票持续高涨34%,市值上涨502亿。

但宁德时代则认为,电池的安全不能单纯靠靠单体来衡量,更不是靠一个针刺试验就能完全评价孰优孰劣的。

5月25日,宁德时代官微发布《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识》,回应中,宁德时代重申三点:一、三元和铁锂各有特点,分别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二、国际认知从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三、中国标准与国际法规全面接轨,重心转向系统安全。

它还特别提到了,今年刚刚发布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8031中,单体针刺测试作为独立项目,在该标准中被正式取消,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双方的针锋相对,几轮交锋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2020年汽车圈的第一场“大瓜”究竟该如何首场呢?

在我看来,如果作为一场电池安全知识的普及课,两位巨头之间的你来我往,摆数据,讲事实,已经生动地为大家提供了足够多的知识点,但如果两位电池大佬依旧要分出个胜负,要将其视为一场定出胜负的生死大战,那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所以,在这里,想认真地跟交战的双方说一句,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

这场骂战,大家出出火,解解气,各自摆明本方的技术优势和亮点,就已经够了,难道非要杀个鱼死网破吗?

http://cools.qctt.cn/1590469231376.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之争,实际上就是两种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次表现如此激烈,与两位创始人的技术出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的曾毓群和成为候补院士的王传福都是技术出身,身上有着浓浓的知识分子的血性,对于自家的技术路线更是像孩子一样注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被人公开挑衅自然是不能忍受的。俩人此刻的怒火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需要提醒双方注意的是,商战并不仅仅是零和博弈,还有另外一层境界是“和为贵”,这是蕴含在中国商业哲学中的大智慧。

“览中外贤达巨卿,虽处巅峰,皆不忘笃行一个“礼”字。治国名臣鲍叔牙,以知己之礼,致敬管仲卓越治国,凭管鲍之交,成就华夏名相; 音乐大师李斯特,以知音之礼,致敬肖邦极致浪漫,凭一曲难忘,成就乐坛瑰宝”。这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出自一家西方汽车品牌的中国职业经理人。

西方公司都将中国智慧视为瑰宝,而我们中国公司为何不能将老祖宗的礼尚往来、知音之礼的传统继承下来的。

王传福与曾毓群都是中国电池江湖赫赫有名的大佬,他们都是醉心于技术,都是历经苦难的创业者,两者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不能互为知音呢?

http://cools.qctt.cn/1590469306562.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这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应该是“一个时代,总应该出现一两位英雄”。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浪潮下算的是一败涂地,在LG、松下和特斯拉这样如狼似虎的外资面前,只能是城门大开,坐视被外资弱肉强食。

王传福、曾毓群是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应该被计入功劳簿的功臣,此时看到他们两人唇枪舌战,怒目相视,吃瓜群众的我心里并没有任何轻松。

此外,技术路径之争并非是事关生死的原则问题,兄弟相残,外资渔翁得利才是当下亟需警醒的根本问题。

《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派分成了气宗和剑宗,两派纷争不断。但两者的意气之争,除了让魔教高手乘虚而入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http://cools.qctt.cn/1590469248509.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中国市场并不只有针尖大小,中国市场太大了,容得下王传福和曾毓群,各种技术路线有着充足的空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打败比亚迪或者宁德时代的一定不是彼此,而是虎视眈眈的LG、松下和特斯拉。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 记今朝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强敌伺环,战事吃紧,能否放下尔虞我诈的二人转,高歌一首荡气回肠的《沧海一声笑》?

推荐

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