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江淮戚军: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主机厂需要重新审视供应链体系
2022-09-07 20:01 1905次阅读

王双双_汽车头条

记录、见证并参与。

“作为主机厂,需要思考在哪些关键节点上重新对组织构架以及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调整,以及如何与供应商有效协同保障和把握软件系统的成熟度与完成度,如何拓展软件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等。”在9月6日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高层论坛上,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戚军针对建设高质量供应链这一课题,分享了江淮集团在该领域的实践。

https://cools.qctt.cn/1662551946469.png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副总经理戚军

戚军说到,中国汽车正在迎接新的发展浪潮,智能化、低碳化、数字化成为新的主流趋势。2021年智能汽车同比增长75.6%,渗透率达20%以上,预计2025年能达到渗透率47.5%。低碳化方面,2022年1-7月份渗透率达到13.4%,同时,数字化经济对中国经济带领引领作用正在持续增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进行数字化的重塑。以硬件主导的传统汽车演变为以软件主导、软硬融合的新汽车,并将由此催生出与此完全不同的新的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供需边界模糊,供应链的链式结构逐渐向多元化生态圈模式转变。车企端不再单独独占汽车主导的设计圈,造汽车延伸到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端应该有更多的产品主导权,使产品设计和研发自由度更高。在用户端,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供应商的参与度逐渐增高,用户的信息将加速融合到车企与供应链之间的密切合作进行实现。新汽车产业链将增强汽车产业研发制造效率、用户体验度、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车企、供应商要重新审视、重塑业务形态,优化产品和业务结构,寻求供应链合作和市场的增量机会,由单一的供需关系转向合作。

在“双碳”目标的促使下,供应链的减排发展与低碳转型是构建供应链车企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供应端到物流端以及消费端一体化生命周期全过程,将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产生重大的转变。中国智能汽车的低碳化路径应该聚焦研发、生产、使用、回收四个环节,实现整车系统集成化、零部件低碳化、使用排放清洁化、动力电池循环化

在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趋势里,伴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战略性推动,应用各种智能传感技术,采集各类数据,实现个性互联。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于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力+机械物流运输方式,使整个汽车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从研发、采购、制造、交付到支持,供应链各传统节点的数字化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数据可以在整个数字开发、智能供应、智能工厂、客户交互与售后服务、同步计划、动态履约六个环节中无缝流转

戚军表示,供应链安全是第四个特点。受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叠加影响,近几个月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以及供应链受到较大的冲击,当务之急是要重新构建具有韧性、安全可控的供应链,特别是在芯片领域,需要多个行业跨界合作,共同解决“卡脖子”难题,建立起真正意义上自主可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这个新赛道,智能电动汽车已成为行业的焦点。为应对疫情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以适应汽车产业链变革、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江淮汽车也逐步调整供应链策略,从追求成本及效率,最终转向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核心目标。

据戚军介绍,江汽集团“十四五”战略举措围绕着产业链安全、合作和效益来构建,遵循有需求、有规划、有层次、有竞争,这四个基本发展原则。

建设工作中,一是围绕聚焦智能、网联、电动化,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产业链的科技能力,集聚企业的竞争实力;二是把握智能新能源汽车以及强化对于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掌控能力;三是积极推进与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内优秀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四是大力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建设,着力打造省内配套圈。

这其中的关键行动同样围绕着四个方面,一是与安徽省内车企共建共享地区产业链;二是布局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领域;三是广泛合作打造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生态;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产业中游,围绕着电子电器、功能电池、以及驱动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围绕着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互联、智能服务等,与百度、地平线等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加强技术、场景应用的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链下游,围绕汽车服务、汽车循环经济以及供应链金融及电商平台。

在合资版块,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参与大众汽车以及蔚来汽车关键供应链的建设,强化江淮汽车的供应链优势,积极投资未来具有上市潜力的零部件企业,增强对核心/关键零部件资源掌控能力。

  

# 行业解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