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2024上半年的中国车市,浓缩在宝马财报中?
2024-08-08 10:04 2.1万次阅读

黄春萍_汽车头条

行业编辑

近日,宝马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包括宝马、MINI、劳斯莱斯品牌在内的销量,达到61.87万辆,同比减少了1.3%。但整个上半年,宝马集团共交付1213276辆新车,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http://cools.qctt.cn/1723033851855.png

值得一提的是,不包括中国市场,宝马品牌的销量增长了6.2%,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拖累了宝马近4个百分点的销量。

利润方面,宝马集团二季度营收达到320.7亿欧元,同比增长1.4%,但息税前利润却同比下降10.7%,只有38.8亿欧元,延续了2023年的营收状态,即营收更多,但利润下降得更快。

今年的“宝马们”,涛声依旧?

去年宝马就出现了营收新高,但利润下降的问题,今年上半年依旧如此。

2023年,宝马集团全球交付超25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4%。其中,中国市场共销售近84.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2%。值得一提的是,宝马2023年全球交付了5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0.5%。

http://cools.qctt.cn/1723033871713.png

另外,2023年宝马集团营收达到了1554.98亿欧元,同比增长9%,是BBA三家最高的一家。然而净利润只有121.65亿欧元,同比大降34.5%,也是BBA三家中降幅最大的。

这里说明的问题是,宝马卖得最好,平均客单价也够高,但卖得越多却越赔钱。主要原因或许在于,新能源车销量猛涨,拉低了利润率。尤其在中国市场,2023年宝马i系列主销车型iX3和i3在动力电池和其他零部件成本无法有效下降的情况下,因为价格战引发的产品售价下降,从而影响利润。

以iX3为例,指导价40万元,但去年经销商最低报价一度跌至28万元,经销商的说法是一辆车赔6万元,也就能算出经销商进货价大约在34万元,相比于厂商的指导价还有6万元的差距。不难看出i系列不仅让经销商赔钱,厂家也无利可图。

今年上半年,价格战加剧。还是看iX3,今年上半年其最低售价降至25万元,相比2023年降幅更大,经销商需要完成厂家制定的销售kpi,就意味着亏损的缺口会更大,加之原先利润较大的燃油车都在向价格战靠拢,宝马既要考虑保利润,又要考虑经销商的处境,这也就造成了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比2023年已经下降了34.5%的基础上,再降10.7%。

http://cools.qctt.cn/1723033890399.png

从宝马的规划来看,下半年退出价格战后,至少利润方面不会持续下降了。市场端反馈来看,自宝马开启降量保价后,出现了短期的订单上涨,但最终仍出现下降趋势。可以肯定的是,宝马下半年中国地区的营收或许会受到影响,但一定会比上半年更赚钱。

与宝马形成对比的是奔驰,2023年奔驰营收达到153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1%,虽然数量和增幅都不及宝马,但奔驰的净利润达到145.31亿欧元,同比仅下降1.9%。2024年上半年,奔驰遭遇宝马同样的窘境,净利润同比下降16%,同样是因为中国地区价格战所致,毕竟奔驰、宝马这样的品牌,每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至少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奔驰紧随宝马的脚步退出价格战,同样是出于净利润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对于全球化车企来说,一切动作都是为了提高营收和利润。

下半年,谁还卷得动?

多家车企宣布退出价格战,至少一二线豪华品牌,都明确地表了态。

不仅如此,上半年奔驰、宝马、通用等车企还相继表示,将放缓纯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投放,不难看出,大部分的车企都卷不动了。

http://cools.qctt.cn/1723033911356.png

从最重要的利润层面看,2023年日本三强,德系三强,包括通用、福特、stellantis等全球化车企,虽然有些车企出现净利润下降,但整体盈利状况良好。反观中国车企,首当其冲的比亚迪,净利润超过300亿人民币,其余包括上汽、一汽、广汽、长安、奇瑞、吉利、长城等车企,净利润均在200亿人民币以下,部分车企净利润仅几十亿人民币。新能源方面,蔚来、小鹏等仍处在负盈利阶段。

2024年上半年,同样是内卷加剧,这样的状况并未好转,通俗来说就是中国车企开启了价格战之争,但损害的同样是中国车企自己的利润。

目前中国车企在造车能力、研发、用料等基础方面并不亚于合资或外资车企,甚至同级产品对比,中国车企的产品成本更高,用料更足,这也就导致了中国车企的产品同样面临着卖一辆亏一辆的处境,且单车利润率本就低于合资或外资车企,进而可以理解为中国车企卖车的亏损率要高于合资或外资车企。

目前国产车渗透率已经超过60%,也就是说在价格战背景下,既要销量又要利润属于天方夜谭,这种情况下,也只有顶级供应商能越赚越多。因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BBA和其他合资品牌想方设法地规避价格战,就连比亚迪也有意放缓价格战脚步。

这一点从其刚刚上市不久的宋L定价上就能看出,13.58万的起售价并没有像秦L那样引发热议,甚至看惯了比亚迪惊喜的用户对这个价格并不是特别满意,但这正是比亚迪放缓内卷的信号。

http://cools.qctt.cn/1723033962823.png

当下依然有能力内卷的车企是少数几家新势力,比如理想、鸿蒙智行,不仅一步步挑战同级豪华品牌车型的底线,而且还逐步扩大购车权益和现金优惠。

但需要注意的是,鸿蒙智行目前仅问界实现盈利,靠的是问界M9高客单价带来的利润,按余承东的话说,问界和智界20万至30万级车型目前的成本还是太高,想要盈利比较困难,问题就出在这,高客单价产品销量上限较低,问界M9能够长时间保持如此的销量表现需要打个问号。

理想是另一种局面,依靠更低价产品,压缩利润换销量,但好歹还有得赚,需要注意的是纯电车型的推进节奏,如果今年不引入纯电车型,相信今年理想仍能拿到可观的利润,只不过能否超越去年,也需要打个问号。

总的来说,今年下半年的主旋律,除了各车企明面上技术层面的比拼,暗地里较劲的,一定是利润问题,毕竟车企不是慈善机构,花重金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最后赔钱赚吆喝,从行业良性发展角度来看,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 宝马 # 奔驰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