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财报深析|马斯克画的大饼,能否拯救25年的特斯拉?
2025-02-13 17:37 1713次阅读

星车场

一个有灵魂的有趣的说车账号


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53%、自由现金流下降18%、汽车总收入下降6%...... 特斯拉2024年年报一出,市场一片哗然,特斯拉股价也随之下跌。

但在随后的电话财报会上,马斯克以三寸不烂之舌,用Model Q/2、FSD、机器人三张牌,为投资者们描绘了一幅未来的美好愿景,特斯拉股价随之回升。

那么,特斯拉的衰退将会是暂时性还是持久性的?马斯克说的未来业务增长点,是在“画饼”还是真知灼见?特斯拉会暴雷吗?一起洞察财报见分晓。

25年特斯拉销量颓势大概不会扭转

分析可知,特斯拉的衰退,一部分由于欧美市场销量下跌,导致汽车总收入下降。

分析可知,汽车总收入下降6%的最大原因,是汽车交付量的下降。财报显示,2024年特斯拉的交付量下降了1%。1%的数字看着小,却暗藏危机。

一方面,与全球电动车市场约14%的增长率,以及特斯拉过往的上升势头相比,即便是1%的交付量下滑,也预示着其形势的严峻性;

另一方面,中国电动车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正在虎视眈眈地抢占世界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对特斯拉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而至于特斯拉的总交付量为什么下降,通过对比2024年四个季度的交付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Q1出现了显著的断崖式下滑,而其他季度的销量只有小程度的变化。

针对Q1下降的原因,特斯拉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主要由于红海危机导致特斯拉在欧洲唯一的生产工厂——柏林超级工厂停产,以及混动车的冲击,抢占特斯拉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

而如果说Q1销量的断崖式下滑,是因为外在的不可控因素,不必重视。但观察特斯拉2024年的销量趋势,我们可以知道,近期其在全球都呈现持续下滑之势。

具体到几个重要的国家市场,我们可以发现,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基本持平。这说明,虽然去年中国本土车企们,曾掀起一阵与特斯拉的对比热潮,但他们都还尚未对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造成根本性影响。

更让特斯拉头疼的,是其欧美市场的销量持续下滑。

究其原因,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全球混动车快速发展的冲击、特斯拉车型更新换代慢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以及马斯克个人参与政治得罪了一些利益群体,等原因造成的。

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做出两次纳粹礼手势、要求德国总理“立即辞职”、向英国极右政党捐款1亿...... 马斯克利用社交媒体X介入欧洲政治的行为引起诸多不满。

近期,因为对马斯克的不满情绪不断攀升,欧洲和北美特斯拉门店成为袭击者和纵火犯的重点目标,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介入调查。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些导致销量下滑的原因,在2025年都很难被解决。

特斯拉衰退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其成本虽然降到了历史最低,但难抵毛利率和净利润依旧在下滑。

根据特斯拉Q4财报,由于原材料的改进,特斯拉每辆车的COGS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正在降低,达到了大约24.5万元,是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

若将财报中24年的汽车总收入和汽车总销量相除,可以得出特斯拉在2024年每辆车的平均售价大概在30万元

也就是说,特斯拉在24年每卖一辆车平均能赚5万多,这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要知道之前计算小鹏2024年第三季度每卖一辆车平均赚取1.6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优秀的降成本工作,并没让特斯拉收获预想中的毛利率和利润。特斯拉除了24年净利润的腰折,Q3毛利率也下降到了,低于比亚迪和理想的地步。


这是因为特斯拉去年在全球市场有过几次大规模的降价,这也是导致汽车总收入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以中国市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分别于2024年1月、3月、4月、11月,在中国高端市场打响价格战。

而在外国市场,特斯拉也在不断降价,以2024年4月的降价为例,根据《卫报》的报道,特斯拉接连在美国、欧洲、中国、中东和非洲进行降价,大规模降价意在缓解特斯拉近四年来,全球汽车交付量的首次下降。

其实特斯拉一直坚持以成本定价格,23年在高端市场掀起价格战,收获良好销量,可24年的价格战,却未能让特斯拉如愿。

而近日特斯拉也打响了2025年价格战的第一枪,但结合上文论述,特斯拉销量四年首降的原因,并不能短时间内得到解决,预计25年价格战价格战的发起,也并不会拯救特斯拉销量的颓势。


马斯克在画饼,但特斯拉不会暴雷

在电话财报会上,针对特斯拉24年的颓势,马斯克给出了未来业务的三个增长点,让我们浅浅分析下,它们是否具备实现稳定商业收入的潜力。

首先,马斯克提到,将会有一款更便宜的新车型计划,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

但其实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声称要推出比Model 3/Y定位更低的车型。如果是SUV就叫Model Q,如果是轿车就叫Model 2,在中国售价约15万元。

时间上的一推再推,说明这次提到的25年投产计划,也不一定能按时落地。而且就算按时落地,在15万元左右的汽车市场,面对高手林立的中国电动车,特斯拉Model Q/2很难说一定有胜算。

也就是说,这款车特斯拉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造出来了也很难盈利。


第二个业务增长点是FSD

FSD去年被吹捧得火热,但按照马斯克在财报会上的说法,目前FSD计划2025年在美国推出,欧洲目前还在审核阶段。

而对于中国,特斯拉表示在训练模型方面遇到了阻碍,目前只能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训练,这对于电动车多、路况复杂的中国道路状况来讲,显然不够。

此外,马斯克表明目前不考虑和中国车企合作授权。

虽然中国的几家大型车企对FSD的授权表示出了浓厚兴趣。但马斯克觉得对于车企而言,想要了解FSD最直接的方式是把特斯拉的车拆了,看传感器的布局,以及AI计算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也就是说,FSD什么时候能落地尚未可知,就算落地也需要观望是否有大批消费者愿意做“小白鼠”,才能够实现商业落地和长期盈利

而这一点,将由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6月启动机器人出租车业务来证明。“特斯拉预计,一旦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汽车的利用率将从目前的每周10小时提高到50小时甚至更多,从而带来巨大的资产价值增长。”


第三个业务增长点,是机器人Optimus

这项业务的盈利就更难了,毕竟在目前来看他还是个天马行空的事情。马斯克也如实表示,“很难说明每一个时间节点以及相应的盈利点”。


总之,这三个所谓的业务增长定在短期之内,其实并不能为特斯拉输送很多销量和钞票,但特斯拉急切寻找除汽车以外的其他增长点,确实是事实。

通过计算2019-2024年,特斯拉汽车总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说明汽车业务作为特斯拉的支柱型业务,占比正在不断消解。


从特斯拉这次的年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储能业务有增长,达到了历史以来最高水平。近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投建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也彰显了特斯拉急需进军储能业务的野心。

尽管有以上种种不利数据和看衰观点,但通过分析特斯拉的财务三大表我们发现,特斯拉的财务状况非常健康,基本上没有暴雷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将特斯拉财报中的一些数据和中国车企进行对比,而由于中国车企目前只公布了24年前三季度财报,故特斯拉也计算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进行对比。

首先看研发费用占比,也就是研发费用占总成本的多少。我们发现特斯拉当下在研发伤的金钱投入,比比亚迪和理想都要低。


再计算研发费用率,是将研发费用和营业收入相比,意在说明研发费用的投入,能让公司回报多少盈利。这部分,特斯拉也比比亚迪和理想要低。


虽然在研发投入上,特斯拉稍显逊色,但谈及去年引起很多汽车从业相关人员讨论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来说,2024年Q3特斯拉相比中国新势力车企,健康不少。

我们将三者的资产负债率相比较,意在比较三家车企的负债情况。可以看出,特斯拉的负债相对较少。


再将三家车企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意在说明三家车企的偿债能力。可以发现,特斯拉的偿债能力很强,流动资产快接近于流动负债的2倍,还款完全没有问题,因此大概率不会出现暴雷情况。


写在最后:

特斯拉已经很难通过优化汽车业务再振雄风,而新的业务增长点尚未实现持续盈利模式。

加上特朗普政府对燃油车的扶持将影响到公司利润,以及马斯克本人正享受在世界政坛上“大展拳脚”,对特斯拉的日常参与度势必减少。

种种因素,预示着25年的特斯拉大概率会有段较为艰难的时光。但众所周知,特斯拉一贯投资的是未来,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尚处于洗牌局,谁勇立潮头,谁黯然离场,一切都还未尘埃落定。

# 东风 # 特斯拉 # Model 3 # 虎视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