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智驾平权时代将至 消费者该如何抉择
2025-02-22 09:56 1.1万次阅读

车质网

车质网(www.12365auto.com)是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和汽车消费者投诉信息受理平台。

  从2024年1月宣布投身智能化赛道,到2025年年初全系车型搭载智驾系统,比亚迪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将“智驾平权”变成现实。事实上,在抢占智驾高地的行动中,并不只有比亚迪在努力,吉利、长安、东风、长城等主流车企也纷纷在布局。然而,智驾技术的快速普及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车主在购买新车后不久,就发现自己的车辆已经“过时”,花了同样的钱却缺少了智驾功能,还因为硬件配套问题无法通过OTA进行升级,引发车主的不满情绪。面对各式各样的智驾功能,以及性价比越来越高的智驾版车型,究竟该持币以待?还是尽早购买?成为摆在消费者眼前的现实问题。

  都叫“智驾” 但能力也分高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驾能力已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先进智驾技术的车型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驾驶体验,从而赢得市场的青睐。现阶段,智驾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线:模块化架构与端到端架构。

  模块化架构是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算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模块化架构将智驾任务分解为感知、预测和规划等多个独立的模块,降低了技术复杂度,更适合于已知和相对简单的驾驶场景。

  具体来看,模块化架构根据智驾水平高低又细分为入门智驾、中级智驾和高阶智驾。采用入门智驾系统的车辆,主要具备一些基础的功能,这些功能通常依赖于少量的传感器和简单的算法来实现对车辆的基本控制。入门智驾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但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车辆的完全控制。

  在智驾中级阶段,车辆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以及先进的算法,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判断,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智驾功能,并能够在特定场景下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但驾驶员仍需随时掌控车辆。

  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车辆,具备了更全面的环境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车辆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实现自动驾驶,驾驶员只需在必要时进行接管。高阶智驾系统通常与智能化生态系统相结合,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这些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进一步提高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端到端架构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感知到决策的一体化。通过摄像头图像直接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经过计算和处理,直接输出转向角度、油门开度和刹车力度等控制信号。相较于模块化架构,端到端架构通过消除模块间数据传递中的信息损耗和延迟,实现了神经网络驱动的感知到控制输出的直接转换,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决策效率和整体性能。

  特斯拉是端到端架构的积极推动者,其FSD V12版本消除了大量的手写代码,转而依赖纯粹的神经网络,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通过影子模式收集真实驾驶数据,并利用自研数据自动标注等技术,构建了高效的数据闭环,为端到端架构的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持。小鹏汽车也是端到端架构的重要实践者,其XNGP系统通过高端的方式统一训练感知、规划和控制三个模块,实现了端到端的智驾功能。小鹏的端到端模型能够迅速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生成实时驾驶指令,确保了高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动驾驶数据的持续积累,端到端架构有望在智驾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类型智驾系统 使用体验也各有不同

  事实上,即便使用了同类型的智驾系统,但各品牌车型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与算法、通信技术、数据积累等有关。此外,不同品牌的智驾系统操作逻辑也各不相同。

  不同品牌车型智驾系统所采用的算法存在差异。例如,特斯拉采用纯视觉路线,依靠摄像头采集信息,并通过自主研发的FSD芯片处理数据和深度学习。而部分传统车企则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以实现更全面的环境感知。

  此外,算法的性能也将直接影响智驾系统的表现。一些品牌的算法在识别精度、决策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更准确地应对复杂交通场景。一些智驾系统由于算法相对简单,在应对复杂路况时,往往会出现判断失误、反应迟缓等问题。

  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通信,以及5G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奠定了基础。一些品牌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某些品牌还采用了冗余通信技术,以确保在通信故障时仍能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然而,目前并非所有智驾车型都具备完善的通信功能,因此智驾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值得关注。

  智驾系统需要通过对海量的实际驾驶数据进行学习,才能不断优化自身的性能。不同车企,数据积累水平不尽相同,存在差异。一些品牌通过长期的市场运营和用户反馈,积累了大量的行驶数据和驾驶场景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优化算法、提高识别精度和决策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质量的数据也能够提升智驾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不同品牌车型智驾系统的操作逻辑和界面设计也不尽相同。一些品牌注重界面设计的简洁性和易用性,提供直观的操作提示和反馈。部分品牌还采用了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等先进的交互方式,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2024年,车质网针对市面上部分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进行了横向评测对比,发现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其所配备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操作逻辑和实际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体现在功能开启和跟车状态方面,部分车型操作略显繁琐,需要两步甚至三步的步骤方可开启,而在开启相关功能后也没有语音提示,仅在仪表盘或中控屏进行示意。此外,部分车型车距调节精细化程度不高,跟车距离只有三段可调,并且跟车过程中起步和刹停响应速度较慢,影响驾驶体验。

  智驾系统问题频发 安全性存疑


  智驾系统涉及多个复杂的技术领域,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算法决策等。这些技术的不成熟或缺陷可能导致系统故障频发。根据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驾驶辅助系统故障”投诉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并且2023年和2024年均超过千宗,反映出当前智驾功能仍存在局限性。

  有车主向车质网反馈,其所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SUV在高速上开启智驾功能后,突然连续实线变道,速度突然加快,车辆也处于失控状态,幸亏驾驶员注意力集中并且及时采取避让措施,才没有酿成严重事故。据车主回忆,该车自购买以来已出现过多次强制变道情况,有时异常打转向但没有变道成功,有时在最右侧车道行驶准备出匝道时突然莫名向左侧变道,这种无法避开障碍物甚至主动制造“事故”的智驾系统引发车主强烈不满。

  另有车主向车质网反映,其所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轿车在开启智驾功能后,没有受到外部影响的情况下突然偏左撞向路肩,车辆全程没有提示异常。事故导致左前轮轮毂受伤。经检查,碰撞后智驾功能依然正常运行,没有识别到任何异常,与商家宣传不符。

  智驾系统并非“全能” 应理性使用


  问题频发不断暴露出智驾并非“全能”,在某些情况下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智驾系统主要依赖于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等)来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算法进行决策和控制。然而,这些传感器和算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在所有情况下都做出准确判断。例如,在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雾)或复杂路况(如施工区域、拥堵路段)下,传感器可能受到干扰或遮挡,导致系统无法准确感知周围环境。

  软件算法是智驾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然而,由于软件算法的复杂性,很难保证其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一旦软件算法出现缺陷或漏洞,就可能导致系统误判或失控,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智驾系统的硬件部分也可能出现故障,这些故障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产生错误信号,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现阶段,消费者使用智驾系统主要用于城市环路拥堵路段、高速公路等场景,通过自动调整车速和车距、自主出入匝道等动作,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担,但功能依然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驾系统对使用场景仍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一些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中,如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杂的路段,或是掉头、多车道合并等情况,现阶段的智驾系统很难综合考虑交通状况、道路规则以及周围车辆和行人的动态,做出正确的驾驶决策,无法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员。

  因此,在使用智驾功能时,驾驶员仍需随时保持专注,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接管车辆,确保行车安全。

  明确需求和把握时机 选购智驾车型要从长计议

  当前,智驾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搭载智驾系统。对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而言,需要明确自身需求,把握好出手时机。

  随着此次比亚迪旗下车型全系推出智驾功能,势必将带动后续智驾功能的快速普及,覆盖更多品牌以及不同价位的车型,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如果看中的车型目前尚未配备智驾系统,建议可以再等等,不要急于出手。很可能在后续的改款车型中会增加智驾功能,避免出现刚提到车,很快车企便进行后续车型智驾升级的遗憾。

  而对于那些对智驾功能不太在意的消费者来说,也建议稍微等等。随着智驾功能普及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车型都配备了智驾功能,此时对于非智驾版本的车型来说,购买需求逐步降级,车企势必会通过降低价格来消化库存,届时的购车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何乐而不为?

  总结:

  智驾平权意味着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将原本仅限于中高端车型配备的智驾功能覆盖到各个价位的车型上,从而实现智驾技术的普及。为了在智驾平权时代保持竞争力,车企应增加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掌握算法、芯片、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来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让消费者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享受智驾技术带来的便捷出行。

# 行业解读 # 比亚迪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