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年赚507亿的“宁王”固然可喜,盈利403亿的比亚迪更可贺
2025-03-26 19:51 1.1万次阅读

DearAuto

车要好看好开好用 文要有用有料有趣~

3月17日晚,宁德时代与蔚来汽车在福建宁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全球最大换电网络,并推进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

最赚钱的“扶植”亏损最多的

宁德时代除了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近期还将投资蔚来相关的电池资产公司——武汉蔚能。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对此次合作大赞特赞:“双方的战略合作标志着换电模式进入全新阶段。”

但明眼人都知道,此次合作对蔚来的利好更大,当天股价一度上涨17%,更重要的是将迎来25亿现金的救命稻草。

此举也宣告了汽车行业最赚钱的企业与亏损最多的“在一起”。2024年,蔚来汽车亏损224亿元,为国内汽车行业亏损最多的单一车企,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

尽管宁德时代与蔚来在换电业务上有竞争关系,但给予自己衣食父母、尚处于困境中的蔚来帮助,这是宁德时代的格局。

“宁王”净利润507亿元,吸金能力超强

当然,格局是需要实力的。根据3月14日发布的财报,2024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3620.13亿元,同比下降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成为汽车行业最赚钱的公司。

2024年收入下降,利润却上升,这得益于成本端降幅(动力电池成本降17.6%)远超售价降幅,毛利率提升至24.4%,宁德时代净利率攀升至14.9% 。

再加上超高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也赢得了“宁王”的称号。

在高度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盈利正成为一种稀缺能力,值得鼓励。

盈利可能是比销量更重要的指标。因为盈利不仅能支持企业运营,还能推动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内动力电池供应商除了宁德时代,还有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十几家竞争者。

宁德时代超高的盈利能力是通过市场竞争得来的,通过与蔚来、理想、小鹏、上汽、广汽等深度合作,占据国内约50%的市场份额。

高份额背后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宁德时代去年在研发投入上超过150亿元,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LFP)电池技术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CTP(Cell to Pack)技术和无模组设计,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率。

不仅在国内市场份额过半,宁德时代2024年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市场份额同比还增加了1.3个百分点,并成为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巨头。

盈利403亿,比亚迪的“含金量”更高

与宁德时代相比,10天后公布财报的比亚迪似乎没那么亮眼,起码从净利润来看是这样的——403亿的净利润仅为“宁王”的8成,但也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二,仅次于“宁王”。

比亚迪7771亿的营业收入是“宁王”的两倍还多,其利润率约为“宁王”的一半,但比亚迪的“含金量”似乎更高,因为竞争更为激烈,未来发展前景更明确。此外,比亚迪主营业务是整车,处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最上游,涉及到的就业人员更多。

如果说动力电池有十来个品牌在厮杀的话,整车品牌在国内大概超过100个,竞争惨烈,被称为最“内卷”的细分市场。

即使竞争空前残酷,比亚迪也跑了出来,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22.31%,较2023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

在整个行业深陷激烈价格战的情况下,比亚迪的毛利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也鼓舞着上千万奋斗着的汽车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个市场是能看见曙光的。去年第四季度,零跑实现盈利,吉利的新能源板块实现盈利,这个市场也不再是哀鸿一片。

此外,宁德时代走的是TO B路线,而比亚迪则是更为残酷的TO C路线;从发展前景来看,宁德时代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溢价”,未来几年的营收受阻,去年就下降了。

两者国内市场都可能很快到了天花板,但比亚迪的海外业务正方兴未艾,营收还能继续增长。今年1-2月,比亚迪出口13.33万辆,进入出口第一梯队,占总销量的比重超过2成。大家都知道,海外利润要远远高于国内。

比亚迪市值重超宁德时代,一个时代的标志

尽管比亚迪所面临的C端竞争更为激烈,但C端的影响力和产业链链长的优势,是产业链价值重心转移的缩影,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电池技术趋于成熟,资本市场更愿为终端产品创新和生态整合能力买单。

整车企业正通过技术整合夺回产业链主导权,电池企业需从“供应商”转型为“生态伙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动力电池下一个风口就是整车企业造电池,整车企业如果不造电池必然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整车企业,因为电池的利润高,电池占整车的成本高。”

广汽、吉利、长安、奇瑞等主流车企也纷纷布局动力电池,比亚迪也是国内第二大电池供应商。

3月17日是个标志性的日子,比亚迪以1.16万亿元市值超越宁德时代的1.13万亿元,这是自2018年6月以来整车企业首次反超动力电池龙头。

进入2025年以后,比亚迪的股价大幅上扬,进入“万亿”阵营。

比亚迪不仅成为深圳第一大市值民企,也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大市值企业(小米集团主营业务还不是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特斯拉、丰田。

此举宣告“迪王时代”的来临,比亚迪当然不会止步于“万亿”市值,并有可能拉开与“宁王”的差距。

因为资本市场是需要想象空间的。固态电池、超快充、智驾系统成为新战场,资本市场正给予车企新的估值逻辑,这些技术,正成为比亚迪们的护城河。

未来的整车企业都有可能变成AI科技企业,但宁德时代很难沿着这个逻辑发展,其宿命终究是能源企业。

在全球范围内,整车企业的投资热度远高于零部件企业,当新的市场尚未成熟的时候,产业链链长的估值一定要高于下游企业,这是车企的核心优势。比如说,特斯拉的市值远高于“宁王”,丰田也强于电装。(文|DA彬)

# 蔚来 # 比亚迪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