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广汽本田,在 P7 上找到了新的平衡
2025-03-28 14:18 8360次阅读

电车实验室

求真, 有趣, 这里是电车实验室。 我们专注新能源汽车、 智能汽车、智能硬件等 一切与清洁能源相关的事物。

1999 年,3 月 26 日,第一台国产广州本田雅阁驶下生产线,这是广汽本田合资成立后引入量产的首款新车。

这一天对于广汽本田来说:意义非凡。

这款国产第六代本田雅阁,为广汽本田的销量功劳簿留下了一页浓墨重彩的开篇故事:

2 年下线 5 万台,3 年达成第 10 万辆下线,在长达三年多产品周期里,这一代本田雅阁累计卖出了 13.8 万辆新车,这在当时的汽车市场里,销量表现算得上是极其出彩。

26 年后的同一天,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落成,新工厂可以做到 100%焊接自动化、总装效率提升 25%,投产即零碳。

广汽本田宣称:新工厂投资 35 亿元,年度产能可达 12 万辆。

随着一台本田 P7 徐徐驶下新产线,这台被视作广汽本田电动化转型的核心产品,翻开了广汽本田新的一页。

截至今日,广汽本田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 1000 万辆新车,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告诉我们:广汽的目标是智驾体验和技术要在今年进入国内第一阵营,2027 年进军全球第一阵营。

二次着陆

这并非是本田第一次展露电动化的意图。

2018 年,北京车展,本田在电动化迈出试探一步,亮相全新理念 Everus EV 纯电概念车。这是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首款纯电概念车,也被看作是其本田的「电动化元年」的代表动作。

2 年后,本田在华电动化进程迎来了实质性尝试。东风本田推出纯电动小型 SUV M-NV,但市场反响平平。

次年,本田迎来了在华电动化的大动作 ——

全新纯电品牌 e:N 发布,首款新车为 Honda e:NS1。

在本田官方的释义中,e:NS1 由 3 个词汇缩略而成,「e」代表 energize、electric,亮明纯电身份,「N」为 New、Next,代表着全新、进化,「S」则是 Spirit,代表着 Honda 的挑战精神。

e:NS1 的亮相被视为本田电动化战略的重大节点,在这款车上本田采用了更加年轻化的设计语言,以电动化技术向外界展现了对未来出行的理解。

2024 年初,本田进一步丰富了 e:N 系列的产品矩阵,推出了 e:NS2 和 e:NP2 两款纯电新车。这两款车型在设计上延续了 e:N 系列的风格,试图通过产品线的扩展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但,e:N 系列的第一次纯电着陆难言成功。

以 e:NS1 为例,在 2023 年,这款车全年累计卖出约 1.05 万辆。这样的销量表现并不算出色。

从首款概念车亮相到全新品牌 e:N 的发布,本田在华电动化转型的六年,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飞速膨大。

2018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约为 125.6 万辆,市场渗透率仅为 4.5%。而到了 2024 年,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渗透率已大幅跃升至 47.6%。只用了 6 年的时间,中国新能源市场就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

本田还没有把握住这一轮汹涌的新能源浪潮。

1 月,本田中国曾发布最新销量报告,其披露:

2024 年最后一个自然月,本田中国终端累计售出约 11.19 万辆新车,同比下滑 32.52%,统计维度扩大至全年,本田中国年度终端汽车销量约为 85.23 万辆,相比上一年同期下滑近 31%。

电动化转型刻不容缓,催生了本田在华电动化转型的二次着陆。

本田在去年推出了全新纯电品牌「烨」,但直到正式发布,我们才发现这次的本田显然要听劝、审慎得多:

广汽本田刻意淡化了「烨」这一颇具争议的命名概念,将新车重新命名为 P7,基于本田全新「云驰智能纯电 W 架构」打造,组成了本田的双「7」战略车型,重新冲击国内纯电市场。

没有 60 年别谈好驾趣:先练基本功

本田向来以「驾驶乐趣」作为品牌内核,这份底蕴在燃油车时代为其赢得了无数拥趸。

在电动化转型中,本田开始全面对标新势力打法,也走上了一条与新势力当初近乎一致的路 —— 在用料和配置上堆满诚意,应给尽给。

譬如蔚来也曾走过「极致堆料」的路线,2017 年第一代 ES8 上市,其采用了国内首个独立研发设计以及生产制造的全铝车身架构,这也是全球量产车中白车身全铝比例最高的车型之一。

此前发布的本田 S7,在底盘、核心三电以及智能化配置下足了功夫。

S7 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结构,首次在纯电车型上做到 50:50 配重比,核心三电配置,S7 采用宁德时代 89.8kWh 三元锂电池,同时配备 L2+级高阶智驾系统。

广汽本田 P7 也延续了这个配置打法,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系统,同样是前后 50:50 的黄金配重比,在前后双电机四驱支持下,零百加速仅需要 4.6 秒,纯电续航里程高达 650km,配备延时低至 40.4ms 的智能电子外后视镜。

本田更是放出口号:没有 60 年别谈好驾趣。力求从纯电驾控切入,打动消费者。

业界有种声音是认为本田有些拎不清,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智能化上,本田新车相比现有新势力产品,都有着不小差距。但凡事总有个过程,先练基本功,本田率先在强调驾趣的舒适区发力,或许也是一种安全边际行为。

不过本田 S7 在上市后,需要直面两个问题:

首先是定价,本田 S7 提供两款车型选择,其中「开拓者版」定价 25.99 万,顶配的「领航者版」价格高达 30.99 万元,一举站上了 30 万的价格段,这样的价格区间直接对标了小鹏 G9、特斯拉Model Y 等成熟竞品,竞争激烈。

其次是智能化配置略有偏科,尽管本田在S7上搭载了高速智能驾驶功能,但在激光雷达、算力芯片以及端到端驾驶模型等前沿技术上,S7与第一梯队仍有差距。

作为对比,丰田早前曾推出的铂智 3X 在 14.98万元 的版本上就标配了激光雷达、OrinX 芯片以及 Momenta 的最新智能驾驶方案,并自称「15 万级高阶智驾天花板」。

当前的新能源车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卖车逻辑。

第一种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车需要强有力的营销推动,这是新势力擅长的打法。常见的有蔚来的「用户共创」到小鹏的「科技日」,新势力通过品牌故事和用户运营扩大影响力。

第二种则是「将肉埋在饭里」,依靠产品力后劲发酵,等待消费者自行发掘价值。

本田的策略更倾向于后者:定价对得起用料和品质,但在智能化和营销破圈上还有进步空间。先练纯电基本功,对于本田来说是稳妥的一步,但这也意味着本田j后续还需要额外思考如何更好地匹配国内市场的节奏。

S7 的上市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后续本田 P7 售价区间的进一步下探,本田有望真正找到驾趣与智能化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 新车前瞻 # 蔚来 # 本田 # 蔚来ES8 # 雅阁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