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两大汽车集团重组突传意外
2025-03-28 14:46 616次阅读

后视镜里de未来

汽车行业观察,汽车数据分析

两大汽车集团间的重组,正在变成悬案。连坊间猜测的声音,都变得颤颤悠悠。在活下去的逼迫下,两大汽车集团的高层以不同的方式各表其意,以便为日后总部的选择、董事会成员的分配数量等关键事宜,争取主动权。

这让深知各方家底的老领导都看不下去了,直接道破天机。企业存在的意义,不是徒留品牌这个外壳,不是为了护住在任领导人的面子,不是只为了自身利益集团的小算盘,而真正有价值的是对品牌支持的用户、员工的工作以及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生死。

2025年3月3日。日产前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即:COO,志賀俊之),对老东家因不能接受变成本田的子公司,而终止了两家汽车集团的大重组甚为遗憾。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太着眼于眼前的考量,而忽略了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生存。在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时期,日产应该重拾与本田的谈判。

2025年3月26日。再过6天就将正式出任日产新任社长的伊万・埃斯皮诺萨(即:Ivan Espinosa,下称:伊万),正式回应了与本田的合作事宜。时下,日产汽车深陷危机,只要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都可以展开谈判,甚至可以进行跨行业的合作:

不排除与本田再次进行合作磋商。

伊万的表态,终于统一了日产董事会内部的分歧,也算是听了老领导的劝。

大约两个月前,本田首次向日产提出将其子公司化的时候,日产汽车董事会的12名成员中,有10人坚决投资了反对票,从而令双方的大统合胎死腹中。善于斗争的日产董事们,展示了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魄。对本田的敌意与愤怒,压过了日产的存亡和生死。

日产决心独立重建的豪情,终究敌不过残酷的现实。在占其收益比重最大的北美,推出新款聆风、导入Rogue等车型的时间最快也到下半年;在欧洲、中国、日本等核心市场,日产的产品开发节奏已经失速于市场需求;在市场急需的插混领域,只能向三菱汽车采购。在电气化的转型下,技术日产的招牌不再闪亮。

当此之时,即便是财年营业利润达到1.42万亿日元的本田,都认为已经无法单独求生,两家企业联手还有放手一搏的机会。处于亏损状态的日产的命运,只剩单选项。

大重组的结果,一定是势力强大的一方肢解弱势的一方,任何的反抗都只能是徒劳。万般无奈之下,最终导致更换社长,最为平和的伊万被选中。

不过,这并没有减缓对日产董事会的指责。在日产的外部董事中,任职最长的时间达到了11年,最少的也有6年。正是他们选中了伊万的前任内田诚(即:Makoto Uchida出任社长,最终让日产陷入到了时下的困境中。既然内田诚可以以辞职作为代价,那么日产的外部董事们也应该全部辞职,他们须得一起为日产的沦落负责。

仍然待在董事会里的外部董事们,有更精细的打算。按照公开的信息,如果外部董事们完成8年的任期,他们会获得近2亿日元(约合965万人民币)的报酬。以他们平均每个月参加1.2次董事会或相关会议计算,折合成时薪,他们的收入超过了10万日元(约合4825元人民币)。他们没有放弃任何从日产捞取个人利益的机会。

伊万终于把董事会对本田的态度表达出来,这是对日产错失良机的一次救赎。熟知日产内情的行业专家们,给出了更形象的说法:

人为的意外。

时至今日,本田对与日产的重组,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

# 行业事件 # 日产 # 本田 # Rogue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