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丨刘天鸣
在智能化下半场竞争中,诸多车企不约而同地瞄准智能驾驶赛道,想着怎么做智驾普及,怎么丢掉方向盘,想着怎么为消费者开车更省事。
然而,汽车智能化变革的目的,并非简单的服务于人,而是让汽车变为温情、智慧的出行伴侣和移动终端,这也就意味着汽车不只是将人从A点运送到B点,让驾驶变得更加简单,更要在移动出行中为人们带来情绪价值,既有智能交互带来的个性化和情感互动,更要有汽车最本真的驾驶乐趣。
在宝马北京研发中心举行的2025宝马中国创新日中,宝马展示了“新世代”智能座舱、智能驾控和AI融合的跨越式进化,依托科技创新技术重新定义智能时代驾驶乐趣,让智能化服务于人而非替代人,为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创新科技提升驾趣
当下,智驾成为汽车智能化转型的主旋律,激光雷达、传感器、芯片、城市NOC、高速NOC等等名词成为车企营销的重点,而汽车最本真的驾驶乐趣,似乎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面对如此智能化浪潮,宝马始终秉持着“纯粹驾驶乐趣”的品牌承诺,让智能化技术服务与驾驶乐趣,超越了单纯的自动驾驶或娱乐功能,构建起新时代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了将驾驶乐趣融入“新世代”车型中,宝马依托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出了“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实现了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的高效集成,将加速与制动控制、车辆稳定性管理、动态转向功能以及充电管理等完美融合。
为了让各个子控制单元能够快速响应“驾控超级大脑”,宝马创新应用了由全新线束系统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组成的数字神经网络,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并且数字神经网络大幅降低缆束重量与线缆总长度,提升智能化的同时,为新世代车型“减重”。
与此同时,宝马还将一个多世纪在驾驶操控领域的经验融汇为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通过“驾控超级大脑”与动态性能控制系统的协同配合,使得新世代车型拥有前所未有的驾驶乐趣。
电动时代的驾驶乐趣究竟是什么,是3秒级、5秒级的加速性能还是人车合一的弯道表现。在宝马眼中,单一的性能并不等于驾驶乐趣,电动时代的驾驶体验更要马力、驾趣完美兼得。
凭借着“驾控超级大脑”对性能的极致掌控力,BMW 新世代驾趣概念车能够实现轮上扭矩18000牛·米,以及超3g横向加速度的巅峰性能测试,打破电动车时代操控极限。
跑得快更要刹得稳,宝马新世代车型将动力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的深度集成,并依托大量全球宝马用户在不同车速下的制动反馈参数,使得新世代车型更懂用户的刹车意图,充分释放动能回收功能的潜能。日常驾驶中,新世代车型仅依靠动能回收功能产生的制动力,便实现舒适的减速与刹车,而在激烈驾驶场景下,动能回收功能与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提升制动能力,缩短刹车距离。
当绝大多数车企将动能回收功能作为减速手段时,宝马则深挖动能回收功能,使该功能不仅能够降低车速,更能在智能扭矩矢量分配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在弯道中,能量回收会在前后轴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持续转换,以保证最佳的内外侧轮转速。在恶劣的冰雪路面下紧急避障时,车辆还能利用前后轴的能量回收,保证行驶的平稳。
宝马将智能科技技术应用到提升驾驶乐趣上,不仅仅是在新时代不断夯实“纯粹驾驶乐趣”的承诺,更诠释汽车智能化浪潮绝不是单一的智能驾驶,还有驾驶乐趣的迭代升级。
驾驶者优先的智舱
与高度同质化的智驾系统一样,智能座舱也越发趋同,不但在座舱设计上为了简洁而简洁,不仅忽视了行车信息的易读性,还让交互与驾驶便捷性打了折扣。
作为百年汽车制造企业和智能座舱的引领者,宝马在智舱设计上绝不跟随与模仿,无论是2001年BMW iDrive交互系统的一个旋钮,一个屏幕开创智能人机交互先河,还是如今的全新智能座舱,宝马始终以强调驾趣、安全且专注驾驶体验为核心设计开发智能座舱。
BMW全景iDrive打破了当下仅依靠语音与触摸的人机交互模式,以四大核心交互界面协同联动与“物理按键—触控反馈—语音控制”搭配,让人机交互体验具有直观、易用、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特点。
同时,BMW全景iDrive诠释了宝马“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的理念,将视觉科学中的视觉锥理念应用到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设计中,以驾驶员眼睛作为视点向外延伸形成视觉圆锥体,将座舱内的交互信息分层放置,让核心驾驶信息置于中央视野,娱乐和舒适功能同时被分布在周边视野内,让驾驶员在观察路况与获取驾驶信息时处于一个视觉圆锥区内,避免视觉焦点变换而分散注意力。
基于“视觉锥”交互理念打造的交互界面设计,始终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为驾驶员提供正确的信息,让用户不再斜眼低头看导航、行车速度等信息,大幅提升驾驶安全性能。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智能座舱优先服务于驾驶者,而不应该将副驾和后排乘客的娱乐需求放在首位。
新世代车型的智能座舱设计遵循了“以驾驶者为中心”原则。行业首创的视平线全景显示采用宝马自研的超近距投影平视显示技术,替代传统仪表盘,可将信息投射在专利纳米涂层风挡玻璃下部的黑色涂层,加上宝马首创的“视觉锥”交互理念,方便驾驶者获取关键信息的同时,兼顾乘客的娱乐需求。此外,BMW首创向心中控向驾驶员倾斜17.5度,更方便驾驶员操作与阅读信息。
正如宝马开发智能座舱的初衷,不让智舱创新成为技术的堆砌,而是以适合且只适合宝马的方式创造用户价值。BMW全景iDrive身上诸多的“黑科技”,首当其冲的是服务驾驶者,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行车安全与驾驶乐趣,为智能座舱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让智能座舱不再是“搭载了智能车机的座舱”。
中式创新驱动力
中国,不仅是宝马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更是宝马集团创新的新引擎。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中国研发团队已经成为宝马集团研发体系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智能座舱研发进程中,宝马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成立了德国以外唯一一家SkyLab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研究中心,中国团队从超过600万中国宝马用户中发现有效脱敏数据,洞察中国特有的数字生态使用场景,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沉浸数字体验,并解锁更多出行场景下的智能应用。
经过多年的洞察,SkyLab中国设计团队为新世代车型搭载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提供近100项细节功能进行本土优化,让界面更符合中国审美。如为中国用户专属打造“视平线大屏看歌词”功能,令用户欣赏乐曲之余,随时随地了解词意之美。
同时,宝马集团也充分借助中国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AI等领域的技术红利,与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共创共研,推动自身智能化技术进阶与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发展。
就在BMW创新日当天,宝马与阿里巴巴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以斑马元神AI为基础,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采用双方共同开发的宝马定制AI引擎,并将在2026年率先搭载在中国生产的BMW新世代车型,让智能语音助手更懂中国用户。此外,宝马还与华为合作,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让智能体验无缝对接。
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地涵盖软件开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的宝马中国创新研发体系,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符合需求的产品,更成为宝马集团全球创新研发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宝马集团“新世代”车型在新时代昂首阔步。
汽势观:从汽车企业到科技企业的转身
在打造智能化汽车上,宝马更像一个科技企业打造产品的思维方式,不用汽车企业那样简单地将科技创新叠加在产品之中,而是摸索到创新技术的本质,并与产品深度融合,始终让创新科技服务于用户。正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所说,“我们不生产车轮上的智能设备,我们将智能融入汽车的⾎脉。”
放眼汽车行业,谁能成为苹果那样的划时代企业?看过今年宝马创新日展现的科技迭代驾趣后,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宝马或许是那个颠覆者和革新者,以打破汽车产业传统认知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重塑智能汽车价值体系。
推荐
“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中部地区首座汽车博物馆盛大开馆 !
汽车洋葱圈郑州日产 Z9 正式开启预售:重塑皮卡格局,开启越野新篇章
高氏观市鼻祖回归剑指长城炮,插混皮卡即将上市
白希文限时一口价!比亚迪王朝、海洋网非智驾版现车,最低8.98万元起
图说汽车10万—15万,能买到的八款增程车
图说汽车雷军回应小米SU7车祸事件:我必须站出来,小米不会回避
图说汽车销量破万!岚图汽车3月交付10012辆 全力冲刺年销20万辆
車言道13.98万元起 长安启源Q07预订可享7重先享礼
汽车头从经典到未来 全球780万用户的选择 2025款起亚狮铂拓界上市
車言道杀疯了!比亚迪方程豹钛3正式预售,5大版本预售价13.98万起!
车域无疆无人机、高阶智驾到位!13.98万起预售的钛3,确实真的“香”
独家引擎5大版本最低仅需13.98万,比亚迪方程豹科技潮品钛3开启预售!
车汇天下 栏目组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