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特朗普官宣对进口汽车加征最高25%关税,谁最受伤?
2025-03-31 14:04 1.4万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2025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该政策将于4月2日正式生效。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保护国家安全”,通过推动汽车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政府税收并减少国家债务。

毫无疑问,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震荡。经济学家普遍警告,关税将推高汽车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可能引发多国报复性措施,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这让我们不禁好奇,特朗普为何要义无反顾的对全球车企无限制开火?经过这一事件哪国车企又最为受伤呢?

从时间线来看,特朗普本次推出的关税政策并非临时起意。早在上一任期内,他就曾援引《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并试图将矛头对准汽车行业。美国商务部当时的报告宣称,汽车产业“关乎国家安全”,因为国防技术高度依赖汽车领域的技术支持。

而历史数据来看,美国汽车业的全球份额已从1960年代的50%骤降至2010年代的10%。特朗普将这一衰落归咎于“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例如欧盟对美国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美国对欧盟汽车仅征收2.5%的关税。然而,他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即美国长期对进口皮卡车征收25%的高关税。美国表面看上去公平开放,实则是有条件和有限制的公平与开放!

此外,此次关税政策的“永久性”特征尤为引人注目。白宫文件明确提出,新关税将覆盖乘用车、轻型卡车及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并可能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部件。尽管特朗普声称此举将带来“每年1000亿美元的新增收入”,是的,这一数字的水分很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便指出,关税可能导致每辆汽车成本上涨3500至1.2万美元,说到底最终为其买单的依旧是美国消费者。

再来聊一下大家普遍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即美国关税政策对哪国车企影响最大?

个人看来,日本汽车产业无疑是此次关税政策的最大受害者!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28.3%,其中丰田在美国销售的230万辆汽车中,约43%(100万辆)依赖海外生产。关税落地后,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的成本将显著攀升,直接削弱其价格竞争力。可以预见,如果关税上涨,物价也会上涨,双方都有通胀的风险。

其次,德国汽车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欧盟对美汽车出口的主力,2024年德国向美国出口约44.7万辆汽车,占欧盟总出口量的57%。关税政策宣布当日,大众、宝马、奔驰等德国车企的股票集体下滑,仅仅一日,累计市值便蒸发55亿欧元。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直言,此举是“对自由贸易的致命打击”,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和全球性裁员潮。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车企亦难逃冲击。通用汽车作为美国最大进口车企,其9.52%的销量依赖墨西哥、韩国和中国工厂的进口车,一但增加关税,通用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果不其然,在政策公布后,通用当日股价暴跌近7%,福特的跌幅也是超过了3%。

相较之下,中国汽车业受直接冲击较小。2024年,中国对美汽车出口仅11.6万辆,仅占中国总出口量的1.8%。这些数据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美国一向不是中国车企的主要出口地,而且特朗普政府此前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车企自然更没有动力向美国出口汽车。

个人认为,这次有美国掀起的全球汽车供应链动荡,可能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创造意外机遇,若欧美车企因成本压力放缓电动化转型,中国在电池技术和产业链整合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多个方面来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意外之喜。

除此之外,本次关税政策也有可能会成为历史的再一次重现。从多个方面来看,本次的关税逻辑与过往如出一辙。2012年,奥巴马政府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税,反而导致美国多晶硅产业萎缩;2018年,特朗普对钢铝加征关税,最终使美国制造业每月损失46亿美元。因而,此次汽车关税可能会让美国重蹈覆辙。

目前,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已指出,关税将迫使车企将成本转嫁消费者,导致新车销量下滑和失业率上升。尽管特朗普宣称“不在乎汽车涨价,这样人们就会买美国车”,但现实是,美国本土产能无法短期内填补进口缺口,消费者选择空间被压缩,市场需求必然萎缩。除此之外,汽车制造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跨国协作的行业,关税政策必然会迫使企业重新布局供应链,而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不可能一夜之间搬迁,圈地自萌的美国汽车产业恐怕只会愈加衰落!

车叔总结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为美国汽车业保驾护航,实则暴露其战略短视。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的背景下,美国及其盟友在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已显著落后。若关税战持续,欧洲和日韩车企可能将资源向电动化倾斜,而中国凭借成熟的产业链和市场优势,或成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引领者。当特朗普执着于“关税大棒”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悄然布局全球,这或许才是历史给予的真正答案!

# 行业解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