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鲜橙财经报道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辆撞击隔离带后爆燃,造成车内3名女性乘客死亡。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状态,时速达116公里。尽管系统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并发出减速提示,驾驶员接管后仍以97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向水泥护栏,最终导致车辆起火,车门锁死阻碍逃生。
小米回应与争议焦点
4月1日,小米公司发布事故说明,披露车辆行驶数据:NOA激活后多次发出“轻度分心”“请手握方向盘”等警报,驾驶员在碰撞前2秒接管车辆,但转向和制动操作未能避免撞击。小米强调已配合警方提交全部数据,但未明确回应车门锁死、电池起火等核心问题。
技术质疑与责任归属
1. 辅助驾驶系统局限性:事故路段因施工改道至逆向车道,NOA系统虽识别障碍物并减速,但对非标准道路的适应能力不足。专家指出,L2级辅助驾驶在复杂路况下存在技术短板,小米宣传的“超分辨率占用网络”等智驾功能被质疑过度营销。 2. 车门锁死与电池安全:事故后车门因断电无法自动解锁,应急拉手是否有效成疑。业内人士分析,可能因碰撞导致电路中断或机械结构变形。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在剧烈碰撞下热失控,引发爆燃,小米未说明其电池防护措施是否达标。 3. 驾驶员责任争议:小米披露驾驶员分心及非车主驾驶细节,但舆论质疑其转移焦点。数据显示,从系统发出障碍警告到碰撞仅2秒,专家认为“即使经验丰富的司机也难以避免事故”。
行业与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事故引发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讨论。业内人士呼吁加强智驾系统宣传监管,避免车企以“L2+”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资本市场反应剧烈,小米集团港股4月1日收盘跌5.59%,市值缩水800亿元。投资者担忧事故影响即将交付的SUV车型YU7的市场信心。
雷军表态与后续影响
4月2日,雷军公开回应称“不会回避问题”,承诺配合调查并改进技术,但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此次事件暴露了新势力车企在技术自主性(如依赖供应商的三电系统)与安全冗余设计上的不足,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追求智能化与性价比的同时,安全性不可妥协。 小米SU7事故不仅是单一品牌危机,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增长背后风险的一次集中暴露。如何在技术创新与用户安全间找到平衡,将成为车企与监管部门的共同课题。
相关车系
推荐
比预售价便宜3万!新上市的星途揽月C-DM,怎么买更划算?
独家引擎12万级纯电SUV大比拼!比亚迪海狮05 EV和吉利银河E5,谁胜出?
独家引擎"治超令"与"超载车"的猫鼠游戏啥时候是个头?
商用车志百人会上的蔚小理与「来的刚刚好」的雷军
智驾网「 爱车空间 」长城汽车2024年营收2,021.95亿元 同比增长16.73%
爱车空间一场车企和供应商关于智驾拐点的激辩大战
智驾网对话智元机器人:具身智能不能照搬大模型逻辑,物理世界没有容错率
智驾网雷军和小米汽车的第一场流量危机
智驾网特朗普加税25%,欧盟或减税,比亚迪出口80万辆有戏了?
路咖汽车赛力斯Q1销量下滑四成多,短期承压,但核心优势依然显著?
车宇世界深度比较插电和增程混动,哪个更先进?不是所有的混动都一样
行摄漫记方程豹:钛3“改命”行不行?
汽车大观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