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恒大汽车子公司破产清算:中国新能源造车狂飙时代的血色终章
2025-04-02 09:50 4910次阅读

道哥说车

说些杂七杂八的事,七嘴八舌多为汽车话题。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2025年4月1日,恒大汽车在港交所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震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对其间接全资子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恒驰上海”)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管理人接管程序。


这则公告看似冷静克制,却撕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狂飙突进时代的一道裂痕——曾誓言“换道超车”的恒大汽车,最终倒在了自己编织的宏大叙事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恒大系自2021年母公司中国恒大爆雷以来,首次有核心业务板块进入司法破产程序。恒驰上海的倒下,不仅标志着恒大汽车“量产救主”的幻想破灭,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造车运动中资本狂欢、战略冒进与产业规律的剧烈碰撞。



复盘狂飙三年的恒大汽车: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要理解恒驰上海破产的必然性,就不得不回溯恒大汽车极富戏剧性的发展历程了。2018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恒大集团开始寻求多元化转型。次年,许家印宣布“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紧接着,恒大汽车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2019年斥资9.3亿美元收购国能电动汽车(NEVS)51%股权,获得生产资质,随后10天内连续入股卡耐新能源(电池)、e-Traction(轮毂电机)、Protean(轮毂电机),完成三电技术拼图,紧接着2020年发布“恒驰”品牌,宣称同步研发14款车型。


恒大汽车这种“用房地产思维造车”的策略初期确有奏效,就在2020年8月,恒驰六车齐发,之后的2021年上海车展上,恒驰9款车型亮相,市值一度冲上7000亿港元,超越比亚迪成为国内车企“市值一哥”。



然而,2021年的恒大集团爆发了2万亿债务危机,汽车业务瞬间失血。财报显示,2018-2020年,恒大汽车累计亏损超150亿元,截至2023年底,其总负债已突破700亿元。尽管2023年恒驰5艰难实现量产,但全年交付量不足千辆,且频发质量问题。为续命,恒大汽车先后变卖核心资产。


此次破产的恒驰上海,正是恒大汽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10万辆。其清算意味着恒大汽车已丧失自主生产能力,彻底沦为“壳资源”。


跨界造车的反面教材:债权人、员工与行业的“多输”困局


恒大汽车的崩塌绝非偶然,一方面,技术的“买来主义”反成包袱,未能实现技术融合。有工程师透露:“各团队各自为政,连数据接口都无法统一。”另一方面,其暴露的“大干快上”房地产高周转模式导致产品仓促上市,恒驰5被曝车身异响、车机卡顿、续航虚标等问题,口碑崩塌。再加上母公司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直接拖累汽车板块,恒驰败局在所难免。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自2021年9月起,恒大汽车就已经被曝欠薪,随后,这场由员工开始的欠薪丑闻就成了“无底洞”,一度陷入停工停产。员工欠薪维权的同时,供应商也陷债务黑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恒大汽车拖欠供应商款项超200亿元。



2024年9月,恒大汽车子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个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了破产清算,恒大汽车也在沉默中逐渐隐匿。此外,恒大汽车还被要求向相关地方行政部门退回已发放的各项奖励及补贴合计约人民币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汽车的溃败恰逢行业分水岭,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增速放缓至15%,市场进入淘汰赛阶段。这场败局带给行业的启示远超个案。


随着补贴退坡、投资收紧,靠融资续命的企业将加速出清。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预判:“未来5年80%的品牌将消失,存活者必须掌握三电、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


对恒大汽车而言,恒驰上海破产可能只是开始。其南通、广州基地仍在“半停产”状态,且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债务。有业内人士分析,恒大汽车或步FF后尘,最终走向资产拆分出售。


这场造车梦碎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升级必须直面的深层命题:当资本热潮退去,唯有尊重产业规律、深耕技术创新,才能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循环。恒大汽车用700亿学费写就的这份失败教案,值得每个后来者置于案头。

# 造车新势力 # 恒驰 # 恒驰5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