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张红:中国汽车产业要在不断地兼并重组中发展壮大
2025-04-03 22:43 1.1万次阅读

车市红点

车市红点,资深媒体人,整合营销专家。

前几天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再次提到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的事情,引起了行业很大的关注。除了正在整合进行中的东风、长安之外,国资委这次发言也推动了市场和业界关于其他整车央的整合猜想。市场有声音猜测,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很有可能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合并大潮。

这个猜测我非常认同,但在我看来,这场整合大潮的到来或许要不了十年的时间。这次国资委再次发言“拍板”,给出的信号其实非常明确,就是要推动鼓励整车央企加快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打造属于中国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都说市场竞争有市场自己的规则,良币驱逐劣币,那么为何国资委还要亲自下场介入?究其根本,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做专的需要。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至今,虽然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出口全球第一,但总体来说,大而不强,目前中国汽车还没有进入世界前三的车企。在全球前十的汽车企业中,看不到央国企的身影。

并且,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而新的品牌还在不断加入,新能源车产能还在不断扩充提产,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战、技术战、科技战此起彼伏。在这样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格局下,现如今的市场事实上已经到了一个关停并转的阶段。

未来5-10年中国车企还剩下多少家?市场的猜测各种各样,有人说是3-5家,有人说不超过10家。

汽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国之重器,而央企作为中国汽车的代表,必须要有他们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所以在分水岭即将出现的时候,国家牵头推动重组,不仅能给市场信心,而且还能有效的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去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央企重组整合的效率,提高央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而央企做出成功示范之后,还有可能会进一步间接推动地方国企乃至民企的积极兼并重组。

从这次央企战略性重组,致力于打造全球竞争力的目标来看,央企的整合事实上也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目前中国汽车正在掀起出海大潮,然而国内车市的竞争现状有目共睹。大部分汽车企业的发展参差不齐,比较散乱。与此同时,在这几年的价格战冲击下,很多企业为了活下来都在打价格战,亏钱卖车、无序竞争也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常态,大家都知道这是非良性的。这样的竞争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更不具备全球普适性。

面向这样的一个发展现状,央企的整合不仅有利于通过聚合研发的力量,降低采购供应的成本,而且在央企的领导示范下,国家出手主导央企整合引导市场,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市场的竞争更良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产品的全球化竞争力,让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更有话语权。

值得提醒,整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整合也是要有策略的,整合的几方要形成利益共同体,不是简单的强强相加,而是要优劣、利益互补,要让各方整合在一起做到更强,而不是相互消减。整合的双方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两个拳头并在一起更大,怎样才能做到1+1=2或者>2,整合的价值如何落地?都要讲究策略,欲速则不达。

拿东风和长安举例,一个在商用车领域突出,一个在乘用车领域突出,双方的整合可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围绕汽车领域进行整合,还有可能涉及到兵装和兵工的整合。

虽然双方的重组合并进展,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双方在推进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合并相加,也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要从体制、机制、研发、生产、制造、供应等各个方面做好整合与协同。所以在产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东风和长安作为整车央企合并的表率,绝对不能求速。

另外,在目前的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等等产业发展趋势中,央国企的表现虽然还算不上特别突出,但是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合作合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风潮,比如在智能化维度,与华为合资合作的央国企就不在少数。

所以从国资委这次提到的“提高产业集中度”这句话仔细推敲,可以猜测的是,在东风、长安之后,不管是一汽、上汽、广汽等等央国企,应该都会慢慢步入整合的阶段。而在整合与合并风潮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产业也一定会在不断兼并的过程中发展壮大。

基于此可以做几点猜想,一是在整合的风潮推动下,汽车产业的竞争有可能会朝着更加有序、良性的方向发展。二是在“强”的基础上,中国汽车产业“专”的特色有望凸显出来。三是在更大的规模效应推动下,汽车产业链的成本或许还会更低,成本战或许会成为新一轮淘汰赛的重中之重。

新一轮的淘汰赛或许又要开始了!

# 行业解读 # 东风 # 长安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