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真诚”的李想,“真灼”的理想!
2025-05-08 16:33 7076次阅读

功夫汽车

汽车类头部新媒体,新榜排名前30强;各大平台优质原创内容提供商;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很真诚,很实在。

这是一口气看完李想的AI Talk第二季的最大感受。

从聊技术的深入浅出,到聊事业的实实在在,再到聊家庭的温馨亲切,也让我们看到一个跟以往台前“不一样”的李想。

对话一开始,就直接聊起最近讨论热烈的“智驾”被“叫停”一事。

对此,李想也没有丝毫避讳,反而表现得很激动,甚至亮明观点。

“理想要解决行业共同的难题。”

确实,理想一直在解决行业的难题。

从端到端+VLM架构开始,理想实现了辅助驾驶上的极大突破。后来,又开源星环 OS。

对此,李想也回答:“这不是出于公司战略考量,DeepSeek 给我们那么大帮助,我们应该为社会贡献点什么。”

一言一行,不难感受到那股真诚。

DeepSeek给了我们帮助,那我们也得回馈汽车行业。

而这一次,理想更进一步,拿出最新的技术架构——VLA。

那就是VLA(视觉、语言、行动)大模型,理想汽车将其命名为司机大模型。

就理想而言,尽管端到端+VLM双系统开行业先河,依旧是“辅助驾驶”工具。本质上,能力依旧不足。

李想也坦言此前规则架构、端到端架构的系列问题。

一是对复杂东西的理解,比如复杂的修路,“如果是规则算法可能就会撞上了,如果是端到端可能停下来,但它不知道该怎么干了。”

另一方面是无法跟人沟通。“今天端到端怎么做?就跟猴子一样,你影响不了它,对吧?”

但VLA架构完全不同。

面对复杂场景,司机大模型能轻松解决,因为它有理解能力。在训练阶段,VLA架构模型即便没有经历过真实场景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生成数据来训练。

在沟通方面,司机大模型作为Agent(智能体),可以与用户沟通、理解用户意图。司机可以给出指令,比如让它一直在中间行驶,直到下一个路口,再比如靠边停车等。

在功夫汽车的理解中,司机大模型不仅能够看懂导航路线执行驾驶动作,并具备语言和思维链系统,能够加入人类驾驶员的指令,实现全自动驾驶。

这种“类人化”的动态决策能力,让汽车从“执行工具”升维为“认知主体”。

尽管VLA展现出强大潜力,李想仍保持清醒认知。

在训练 VLA 的复杂过程中,李想自己也无法回答究竟哪个步骤最困难。

李想在节目中直言:“我觉得没有办法预测。因为这些东西我们前面没有任何人走过这条路。DeepSeek 也没走过这条路,然后 OpenAI 也没有走过这条路,谷歌、Waymo 也没有走过这条路。我们其实走的是一个无人区。”

同时,李想也谈到,在今天内卷的环境下,包括外部不确定的环境下,更是每个企业扎扎实实练基本功最好的时候。

“我觉得美国的很多的顶级的公司,像苹果,像特斯拉这种企业,就是他们基本功特别扎实。”

从VLA的诞生,我们也不难看出,理想同样是一家技术“基本功”非常扎实的企业。

功夫拍案

无论如何,VLA 的落地将是理想的关键节点。

理想计划在 2025 年 7 月与纯电 SUV 理想 i8 同步发布 VLA,并在 2026 年实现量产。

从VLA的进化路径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理想这家企业对于技术规律和用户思维的深刻理解。

李想也认为,今天他 90% 的状态、思维方式和高中时候差不多。也就是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解决别人不愿意解决的问题、解决消费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去找更多的人学习。

一如既往,真诚的李想,携真灼理念的理想,正在朝着中国汽车的智能时代迈进。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