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愈发激烈,特别在中国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持续优化成本、调整架构。”5月8日,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年度财报沟通会上针对当下的市场环境作出上述表态。
在2024 财年,博世集团实现 903 亿欧元销售额,较上一年下降了 1.4%,调整汇率影响后降幅为 0.5%;息税前利润为 31 亿欧元(2023 财年为 48 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 3.5%。
分版块来看,智能出行业务销售额达到558亿欧元,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息税前利润率为 3.8%(2023 年为 4.4%);工业技术业务销售额达65亿欧元,较上一财年下降了13%,调整汇率影响后下降了12%;消费品业务销售额实现了2%的增长,达到203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3%;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销售额为75亿欧元,下降了3%。
分区域来看,2024财年,博世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为445亿欧元,下降了5%;北美市场销售额为160亿欧元,同比增长5%;南美市场的销售额为18亿欧元,同比增长6%,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为12%;亚太市场销售额为281亿欧元,同比增长1%,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为3%。而作为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428亿元人民币(约183亿欧元),同比增长2.7%。
史蒂凡·哈通说,2025年全球经济整体形势不会有明显的转机。但博世依然会坚持此前制定的中期目标不变——博世计划到2030年,实现至少6%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至少7%的利润率,而在2026年实现7%的目标利润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博世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史蒂凡·哈通表示,博世会采取降本和结构调整两大措施。
首先,聚焦于具备可观利润前景的业务领域和地区,比如亚太北美等;其次,在部分地区继续实行裁员计划。2024年,博世员工总数下降了 2.7%,较上一年减少了 11557 人。第三,推动新业务发展,带来新增长点;第四、因地制宜的方式,为各个市场研发和提供产品与技术。“未来五年内,在各个关键市场跻身排名前三的供应商。”史蒂凡·哈通表示。
要达到这个目标,保持高研发投入是必要的。在2024年,博世前瞻性投资便达到了近130亿欧元,其中包含资本支出51亿欧元和研发支出78亿欧元。博世预计2025年销售额1%至3%的自然增长。
01
电动化盈利面临挑战
智能出行是博世业务中最大的板块,2024年在博世的营业额中占比为61.8%。但由于全球汽车产量下降,以及新业务的成长不及预期,导致该板块的营业额比上一财年下降了 0.7%,息税前利润率从上一年的4.4%下降为 3.8%。“电动出行、燃料电池与辅助驾驶等未来技术的普及速度远低于行业预期,并且这些技术在不同市场的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表示。这导致博世在电动出行领域投入巨资的产线未能充分利用。
不仅仅是博世,全球汽车行业目前都面临着电动车等新业务的盈利问题,在2025年不少车企都已经延后了全面电动化的目标。史蒂凡·哈通向明镜Pro表示,博世并不会因为这些业务增长不及预期而控制甚至减少投资,相反还会继续加大这些领域的投资额度。“现在减少的是需求,没有办法产生相应的利润,很多地方现在没有利润,但电动化是重要的推动力。”其指出。
在其看来,全球汽车消费目前以纯电动和长续航混动车为主流方向,这个趋势会保持很长时间,很难预测其最终持续时间。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电动出行终将占据主导地位。而博世必须要迎合这种趋势,保持灵活性。“如果在半导体市场出现新的混乱,或者是动力技术出现新突破性变化,整个市场会有很大影响。”史蒂凡·哈通说。
在智能出行板块,博世今年有不少新品推出。在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博世刚亮相了其纵横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涵盖纵横辅助驾驶基础版、升级版和至尊版三大产品线,以及AI智能座舱平台。今年秋季,博世将向市场推出液压线控制动解决方案。目前,博世面向软件定义汽车的解决方案与产品,如车载中央计算机等,已在全球实现量产。此外,还有人工智能和氢气内燃机都是博世布局的重点。
在软件业务上,博世很有信心。史蒂凡·哈通说,博世对于整车拥有全面的理解和全栈的技术,并且行动力强、速度快,哪怕是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 市场中也能跻身前列。而在新业务上,博世目前正处于全面开花的阶段。仅在今年一年,博世在全球范围内将有50个新项目投入量产,主要在欧洲和中国。目前,博世已累计为纯电与混动车辆供应超1700万件动力总成部件,其中包括550万台电机。
02
高阶辅助驾驶追赶,想进中国前三
在中国市场,博世虽然面临压力,但情况比较乐观。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说,对2025年的增长保持着信心。其透露说,今年一季度博世在中国实际增长了1%左右,全年仍会保持增长。其预测整个汽车市场会增长3-4%。这给博世中国业绩带来了基本保障,当然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增长,包括贸易战、关税问题、中国自主汽车的出口等都持续影响着博世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比如美国关税影响了博世中国20亿左右的营收。
但是在中国市场,博世的市场优势依然存在。这几年,博世一直在强化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比如在2024年博世在中国投入了119亿,占营业额的8%。博世全球主要新产品的研发和投入,量产都发生在中国。比如电机、电桥、电控都是在中国研发。徐大全表示,甚至接下来博世也会要考虑如何支持国外的同类产品的需求。
此外,在智能化产品上博世也在加速追赶。徐大全说,博世中国正在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发力,该系统很多部分都是在中国开发的。智能座舱系统、线控转向、线控、刹车等也是在中国研发,并且在法规通过之后会很快投入量产。此外,博世的车身运动控制vmm这个技术也在中国在研发,emb的开发也以中国为主导在做。在商用车领域,有氢燃料电池系统、自动系统、电桥系统等。
其中,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外界关注比较多的领域。徐大全说,在Ll一L2辅助驾驶系统上,博世的市场份额比较高,但在L2+和L2++方面,还处于一个追赶阶段。但是徐大全同时强调,目前中国某企业甚至一些其他公司在辅助驾驶上“非常激进”,而博世的态度是希望能够打造出自己认为安全可靠的系统来服务客户。徐大全表示,安全不光是在车里面的人的安全,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等。
“这部分我们会不会太着急,但是一步一步的打造我们的平台。”徐大全说。而博世在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上,也希望有所作为。“我不敢说我们的目标进入前三,当然我们想进入前三了对吧?”徐大全说。有意思的是,博世中国的团队也在配合博世德国的工程师,开发一些可能的未来的在欧洲场景的应用。
当然,对于博世而言,在智能辅助驾驶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海外,辅助驾驶、座舱等也成为亮点,但是对于这些功能在海外面临着非常严厉的监管。而作为全球布局的企业,博世优势明显。“有很多客户的这部分到国外卖的车上的需求,我们都会提供很多帮助。”徐大全说。其透露,从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角度来说,博世累计帮助了200款以上的车型出海。
不过,这些新业务的盈利也是博世现在头疼的问题。“在一些新的领域,现在的盈利的能力还相对来说比较差,大家盈利状况也不是非常乐观。”徐大全说。新技术作为一个储备,对博世意义非常重大,但如果持续不盈利,那么未来的路很难走得很远。“肯定会有一个痛苦期。那么如何在这个痛苦期里面能够变得很强,能够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这是各家公司都必须努力的。”徐大全说。
推荐
11.58万元起,银河星耀8上市,插混轿车市场要变天了?
车壹圈四个月新增超250家门店:“中国品牌投资人”重磅加码荣威和MG
菲常视界蔚来推出婚车服务:创新婚车定制服务惹争议
车视头条阿维塔12风洞测试,如何做到既美又强?
My车轱辘宾利发布最新AI技术,结果跌破大家眼镜?
UCAR汽车网站长安“打假”行动:请不要再替我们发言了!
功夫汽车丰田又赚了4.8万亿,是中国三家头部车企利润之和的三倍
DearAuto“华”系天花板!东风猛士M817定义全场景智能越野新标准!
后视镜里de未来对话奥迪管理层:布局产品大年 携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买车网工信部拟出台汽车门把手安全强制性国标:聚焦逃生救援与事故安全
车视头条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云储斯蔚普落户湖南
汽车简报领克900 28.99万起正式上市 树立家庭旗舰大六座新标杆。
AUTO攻略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