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维权群超百个!要求退定的YU7用户,真是巨婴吗?
2025-07-07 20:24 5216次阅读

车壹条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自媒体。这里不仅传递最真实和鲜活的行业重磅**,还提供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并给出建设性的问题解决之道。

编辑

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超过24万辆,小米YU7井喷的订单量,对小米汽车是“甜蜜的烦恼”,但对于苦苦等待交付的准车主而言,只剩苦涩。

编辑

壹哥亲历了这场抢购狂欢,也是正苦等交车的准车主之一。相信不少车主经历了相似的心路历程:26日晚上抢单时,“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的官方提示,让人误以为爱车触手可及。直到锁单后第三天,APP上才显示排产周期——42-45周。

看到长达几十周的排产周期,不少人心生忧虑——是否会错过自己刚排到的、有效期一年的北京新能源牌照?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即将收紧,购车成本会增加。如果春节前提不了YU7,明年多花几万元够不够冤?

让准车主们更寒心的是,雷军在7月2日直播中表现出的避重就轻态度。当晚,雷军指出,“等不及的用户可以看看其他牌子的车”。这番推荐其他厂商车型的言论,让“吃瓜群众”感叹:雷总格局真大。但真正的准车主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买其他车并非不行,但定金给退吗?

编辑

在雷军“云淡风轻”的同时,数百名准车主积蓄的怒火已然爆发,他们已在社交平台集结维权。据不完全统计,散落在各个平台的“维权群”数量已接近百个,甚至不少群中都出现了用户自发编写,且集体签名的《联合意见书》。

三大症结,拷问小米诚意

编辑

有观点认为,要求退定金的人都是无赖巨婴。针对这一说法,壹哥将结合亲身经历的抢购过程,讲述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信这些经历,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次风波,重新审视其中的是非曲直。

编辑

抢购期间,系统频繁卡顿甚至崩溃,过程并不顺利。当壹哥尝试修改配置时,却发现订单既无法更改也无法取消。咨询小米销售顾问后,得到的回应是:“那可能是系统bug了。”

一番折腾选好配置后,支付定金时系统卡顿,壹哥更换手机后才完成支付。

因抢购当晚系统严重拥堵,用户遭遇“起大早赶晚集”的困境,此类责任应不应该完全归咎于用户,值得探讨。

编辑

其次,“首批交付”是否也具有模糊性和误导性?

现在下定YU7,用户能够看到具体的排产周期,但26日当晚,从下定到锁单,界面唯一显示的交付时间信息是“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用户无从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首批”交付批次,更无法预估实际交付时间。

编辑

大量社交平台证据显示,正是这句极具诱惑力的提示,让用户产生了“首批近在眼前”的错觉,促使他们加速锁单决策。

此外,有网友指出,付定金、锁单是两个步骤,如果用户只付定金不锁单,7天内可取消订单,因此他们认为“定金不退”是消费者疏忽导致。但矛盾点在于——车辆交付顺序是按锁单时间排期,为尽早提车,用户不得不尽快锁单。但锁单后即便遭遇数十周超长交付延期,消费者仍需承担"定金不退"风险。

最后,雷军建议与锁单政策存在矛盾。雷军建议等不及的用户选择竞品车型,看似大度。然而,锁单政策(不退定金)让用户听从建议的代价是损失5000元定金。

诚然,汽车因供应链复杂,需锁单排产,以提升采购、生产效率。但用户的疑问是,如果交付周期超过半年,这样的锁单意义何在?

更有网友形象举例:“中午12点进餐馆点餐,吃到一点半还有个菜没上。问老板:“菜做没做?没做就不要了。”

老板却回答:“菜还没买呢,您得等到下午三点。要么您去隔壁吃?他们上菜快。不过这菜钱退不了。”

“史诗级”爆单后,理应有更稳妥处理方式

在小米YU7之前,主流市场从未出现“抢购成功却需苦等近一年提车”的案例。

为数不多可以探讨的案例,集中在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上。但这些品牌与小米YU7一事的本质区别是,消费者在定购产品之前,普遍能够知晓车辆确切的交付日期,尽管这个交付周期可能长达2-3年。但对于小米YU7而言,这种极端情况远超正常消费预期——用户既无法预判,小米自身也始料未及。

说是始料未及,可能也并不准确。参考先期SU7的交付节奏,作为产品提供方的小米公司,

此背景下,“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退定金是巨婴”等论调,因忽视特殊情境与小米交付体系的信息不透明,显得不太被预定YU7的用户接受。

编辑

面对远超预期的订单洪流,雷军仅以“希望大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回应,显然不能说服愤怒中的预定用户。针对交付风波引发的不满情绪,小米汽车是时候以实际行动回应关切。正如大部分网友期盼的那样。

1. 设立特殊退订通道:为发布会当晚下定,且超长交付(如>6个月)或客观困难(如牌照过期)的用户,开放无损退还定金通道;

2. 打击黄牛,优化排产:严控转卖订单,提升产能与交付透明度;

3. 补偿政策落差:为因交付延期错失2025年补贴(含购置税减免及以旧换新补贴)的用户提供差额补偿。

如果能针对任何一条策略采取行动,想必已经花费真金白银支持小米汽车的用户,都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怒火。

# 行业事件 # 小米汽车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