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曾经看不上的“肉包铁”,正给车圈打开新世界
2025-07-07 22:16 4206次阅读

线外邦

线外邦提供原创内容,聚焦汽车**、买车防骗、选车导购、用车常识,更有热辣邦女郎、高清大片带来视觉享受。

撰文 / 杨乐怡


中国汽车行业陷入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甚至口水战等内卷困境,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赛道却被汽车行业所忽视,颇有些灯下黑的感觉,这就是摩托产业。

汽车科技下放,摩托插上翅膀

来看几个新闻:

2024年,比亚迪与国内多个电动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反应最迅速,最“树典型”的是立马电动车,其宣布规模性量产国内首款搭载比亚迪电池的立马H5三代远航版,理想工况下,理论续航可达500km,也就是千里续航。

西班牙新锐电摩品牌Nerva近期推出了紧凑型电动踏板车Nerva Lift,和之前的Nerva EXE II一样,两款车都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Nerva Lift也成为欧洲首款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电动摩托车。价格方面,欧洲售价7290欧元(约合人民币5.6万元)。

是不是觉得太贵了?差不多能买辆汽车了。但它的直接竞品西班牙本土品牌Silence S01,售价6500欧元,续航120km;宝马CE 04定价1.2万欧元,续航130km;这么一对比,Nerva Lift同样续航130km,还支持快充,而且更安全可靠,高低温适应性更好,是不是就真香了?

如果说比亚迪是凭借电池技术赋能摩托领域,那么吉利则是直接下场。5月16日,吉利系品牌派方机车星舰6上市,这台摩托搭载汽车级的77GHz毫米波雷达,实现BSD盲区监测、RCW碰撞预警和LCA变道辅助功能,主动安全性大为提升。

无独有偶,6月5日,宗申旗下赛科龙发布RT3智慧版,率先在国产踏板车上搭载77GHz汽车级毫米波雷达系统,其具备130米探测距离,测距误差控制在±0.1米内,并拥有穿透雨雾的强环境适应性。

汽车领域的电动化,还有主动安全相关智能化科技,正辐射摩托车产业并引领潮流。更别说TFT液晶屏、手机投屏、APP远程控车等配置功能已是基操,新上市摩托车要没有,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两轮四轮,早就该“在一起”了

既然如此,中国坐拥全球最好的电动化和智能驾驶辅助、智能网联等技术产业链,匹配到摩托车身上几乎可以无缝连接,“下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也更低。无论对中国摩托还是汽车产业来说,如此结合的基础和前景都十分美妙。

吉利目前手握钱江和力帆两家摩托车上市公司,钱江还有子品牌贝纳利和QJMOTOR;而刚才提到的派方机车,则是力帆子品牌。吉利在三电技术和智能化、AI等领域都有大手笔布局和成果,整合到摩托车行业可谓如虎添翼。

和汽车一样,中国品牌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及产业链优势,同样也能平移到摩托车行业。同样和汽车一样,中国摩托车出海路上,也因为操控调校、品控、可靠性等不足,以及品牌调性的单薄,无论品牌口碑还是溢价能力,都和日系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和欧美宝马、比亚乔、凯旋、哈雷等品牌存在差距。甚至,中国的摩托车出海征程,依然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多年前败走东南亚的前车之鉴,殷鉴不远。

“弯道超车”,直接复刻?

但中国摩托车完全可能复制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壮举,甚至改写和重塑全球摩托产业格局。

这么说的底气,也来自中国摩托车之前在全球市场打下的良好底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中国摩托已占全球销量半壁江山,2024年销量达3676万辆,占全球汽摩托车总销量的55%;如果单独把电动两轮车拎出来,中国早就坐大哥好多年,霸占80%的市场份额,一年出货量6000多万辆。大家熟悉的雅迪,连续八年全球销量第一,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台。

顺便说下,中国电动三轮(三蹦子)也海外受追捧,甚至逼得美国抡起关税大棒限制。

除了销量,从经销网络布局到海外建厂,再到两轮电动车相关配套建设,中国摩托都打好了基础,也积累了深厚经验,甚至建立了规则。而且,中国摩托企业也亟需摆脱内卷,提升盈利空间。就如雅迪卖一台只赚97.8元,爱玛卖出一台赚189元,而作为“新势力”的九号电动车,单车利润为362.7元,这让雅迪要卖三台车才行。 

当欧洲人愿花5.6万(人民币)买辆"电驴",中国汽车圈还在纠结"恒大友商"的瓜。当摩托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跃升,中国汽车的崛起奇迹,是否迎来赋能摩托产业的大好良机?而摩托在扩展业务空间、品牌形象(参考宝马、本田、标致的摩托车)等方面之于汽车厂家的红利,中国汽车似乎也看到了新的增长极。

还在说摩托是“肉包铁”吗?它包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啊。


版权声明:图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 比亚迪 # 零跑汽车 # 零跑S01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