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新车发布会,座椅没有了零重力这项配置,就好像没有了舒适一样。但实际上零重力座椅并不是什么新鲜神奇的玩意,甚至还是上世纪的产物。
零重力这个名词,一开始只是一个研究成果。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局NASA发现人的太空失重环境下,自然飘浮时身体会自动进入一种统一的姿态,他们将这种姿态叫做中性人体姿态( NBP: neutral body posture ),在这种姿态下,人的肌肉骨骼受力最小,是最舒适的状态。
有了这一发现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拍即合,这姿态不是能减轻重力对身体的压力嘛,我们就给咱家航天器,装一个模仿NBP打造的椅子,让宇航员们坐在上面,能够享受到接近太空环境下的低压力,这也是零重力姿态最初的实际应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零重力在40年前已经有了实际应用,为什么是在近几年,中国品牌的汽车上才开始发光发热?为什么没有早早将零重力座椅应用到汽车上?
其实还真不是各大汽车品牌没跟上,自从80年代发现零重力姿态以后,就有品牌开始按照这个标准整活。
2005年,日产工程师们发现,坐姿舒不舒服对开车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他们借用NBP的研究数据,不断优化座椅的骨架、靠背、坐垫角度以及填充的材质,最终弄出了一张承托人体接近NBP状态的座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日产大沙发”。
并且在这张大沙发,还搭载在2013年上市的日产天籁上面,所以10年前其实已经有品牌做了零重力座椅这件事。
如果你觉得,没有腿托,不能仰坐,不算是零重力座椅,那再来看看2017年CES展会,法拉第未来(FF)的展台上,将一张具备靠背大角度调节,带可伸缩的腿托,近乎躺卧乘坐姿态的座椅,呈现在我们眼前。“下周回国”贾跃亭的法拉第有没有未来暂且未知,但这张很接近现在零重力座椅的设计,8年前其实也出现了。
包括传统豪华品牌的宝马,也在2020年的CES展上,发布了ZeroG Lounger零重力座椅,一样的可调靠背、可调腿托,一样能实现近乎平躺的姿势。
至于为什么零重力座椅没法在传统品牌上发光发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汽车由驾控硬件主导造车,想要更高更快更强,得加钱,同理想要坐得更舒服,想要真皮加热通风按摩,一样要加钱,因此车型配置才会分出个入门、豪华、旗舰。
另外还有理念问题,像前面提到的日产大沙发,它没有去特意做成悬浮加腿托来改变座椅形态,是因为日产觉得已经将零重力姿态融入正常座椅里,每一张正常的座椅都可以实现减轻压力的“零重力”效果。而且在他们看来,想要更加舒适,他们会选择从座椅材质、填充技术等方面下手。
还有安全问题,相比常规座椅,零重力座椅的设计更加复杂,各种姿态下座椅的安全性需要更多的验证,在这个层面上,传统品牌认为零重力座椅的安全性,相比常规座椅会大打折扣。
但中国品牌对于用车需求的新理解,是人人都需要。除了用电驱减轻了性能需求这个原因外,把成本花在用户看得到的地方,也是新势力和传统造车势力不同的地方。
2017年,蔚来发布ES8,同步带来了“女王副驾”,带腿托+滑轨,120-170°躺角调节,打响了中国汽车品牌“卷座椅”的第一枪。
从售价15万到4 50万,从MPV到SUV,都能找到给我们提供零重力座椅的国产汽车。MPV不用说,像极氪009、理想MEGA、小鹏X9等等新派MPV,二排统统具备零重力座椅。
15万级别的深蓝S7、极氪X,同样都具备后排零重力座椅,在一台紧凑车里面,你就可以拥有和MPV一样的座椅享受。
20万级别的魏牌蓝山有副驾零重力;30万的智己LS7,首创大五座SUV后排右侧零重力座椅;30万级别的三排六座SUV问界M7,第二排右侧座椅提供零重力座椅。
SUV中,像40万级别的问界M9、理想L9,第二排有双零重力座椅,腰、腿部角度提升至121°,提升悬浮感。
这回懂了吧,“零重力”座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造车新势力,是它们让这项配置走进了更多用车家庭里面。而且从消费者的体验来说,大家也似乎很喜欢这样的配置。
相关车系
推荐
捷豹“粉色硬汉”,爽约了
汽车商业评论从国车荣光到青春潮向 红旗天工家族引领新征程
汽势科技今年上半年净亏超18亿,广汽“难上加难”
汽扯扒谈累计用户突破200万,All in新能源的红旗展现新姿态
Report汽车有劲|敢野|舒享|可靠 山海炮2.4T全球版带你奔赴山海玩转户外
汽车观测岚图FREE+爆单!门店紧急招人
车鸣社焕新价最低12.69万元起,北京越野BJ40燃油正式上市啦
知乎车也华为鸿蒙上车!猛士M817配6块大屏+四音区语音,32.99万起预售
车市盘点国民硬派新选择:北京BJ40燃油版重塑越野市场格局
车鸣社岚图FREE+爆单催生抢人大战 门店紧急招人 物流24小时规模化发运
谈车帮岚图FREE+订单破2万倒逼产能:门店急招千人,板车昼夜发运
英俊的车车预售价32.99万元起,猛士M817定义豪华智能越野新标杆
杭报汽车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