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消除车主“车身有伤不出险”心结,破解售后钣喷困局
2025-07-15 17:59 582次阅读

车市睿见

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汽车全产业链智库和第三方专业咨询服务机构

当前售后市场面临一个显著矛盾:一方面,车身损伤(尤其是小剐蹭)高频发生;另一方面,车主主动报保险或自费进行钣喷维修的意愿大幅降低。车主为何宁愿“带伤上路”也不愿进店维修?是消费降级,还是有更深层的顾虑?这种“带伤运行”的现象,叠加消费端对“质价比”的极致追求,直接导致了经销商售后钣喷业绩产值的持续下滑。传统依靠事故车拉动的钣喷业务模式遭遇严峻挑战,破解车主“不出险”的心结,成为售后管理者提升运营效能的核心课题。

车主对钣喷维修的回避行为,并非简单的“不愿花钱”,而是多重顾虑叠加形成的复杂决策。深入剖析,可归纳为五大核心“心结”:

首先是保费联动机制下的经济顾虑: 车险综合改革后,出险频次与次年保费涨幅直接挂钩。车主对小额理赔进行“成本-收益”权衡时,普遍担忧“因小失大”——小额理赔收益远低于潜在的保费上浮成本。这使得精算型车主倾向于“暂时搁置”小损伤维修。针对车主的顾虑,经销商可以创新成本补偿机制, 如设计车险补贴计划,对因小额理赔导致次年保费上浮的客户,提供等值服务补偿,如:专项保养券、漆面养护套餐、售后通用代金券等,实质性地对冲客户经济顾虑。

其次是车辆残值贬损的远期担忧:相当比例的车主,尤其3-5年车龄有置换意向的车主认为,钣喷修复会影响车辆转手时的价格。对此,经销商可提供专业二手车残值评估服务,向客户清晰传达:使用原厂工艺和材料的钣喷修复实际上对车辆残值影响有限,更进一步,可推出“修复质量不影响残值”的书面承诺。

其三,车主对维修质量信任不足:车主过往不佳的维修体验,如修补后的色差、开裂或脱落等问题,导致车主担心“越修越糟”。对此,经销商可以借鉴行业标杆做法(如奥迪“绿色钣喷标准化项目”),实施工艺可视化和质保兜底,严格把控工艺流程、强化质保承诺,并将质量关键控制点通过图文、视频或直播等形式向客户展示,打消客户顾虑。

第四,维修周期引发的用车断层焦虑:传统钣喷流程通常需要 3-5 天,对依赖车辆通勤的车主而言,时间成本高昂,“无车可用”的困境加大削弱维修意愿。经销商可以从提升效率和提供车型保障两方面解决用户顾虑,例如推出“ 4 小时钣喷快修” 服务承诺,配套提供代步车服务或实质性的交通补贴。 

最后,服务过程不透明的隐性疑虑:许多车主对维修过程不放心,担心被“偷工减料”或“过度维修”。经销商可构建全流程透明体系,建立维修进度可视化系统(如专属小程序/APP),实时向客户推送车辆状态、关键工序照片/视频、质检报告等,让维修全程“看得见、查得到”。

除了上述贯穿全年的核心痛点,经销商还需关注季节性需求特征。夏季高温、强紫外线、酸雨、台风等因素显著增加漆面损伤风险。经销商可针对性推出“夏季漆面养护套餐”和 “暴雨后特惠修复”等服务,激发用户潜在需求。

破解车主“车身有伤不出险”的心结,绝非依靠单一促销或话术技巧,而是要求经销商深度理解客户决策逻辑,从人性化需求和痛点出发,构建一套涵盖成本对冲、价值保障、质量信任、效率提升、透明服务及季节性响应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引导,将客户的潜在钣喷需求有效转化为实际进场台次,从而在“质价比”时代稳固售后基本盘,驱动钣喷业务乃至整体售后产值的可持续增长。

# 政策动向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