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宝马用200个AI应用,在第五届汽车质量大会给汽车“找茬”?
2025-07-22 12:13 3304次阅读

My车轱辘

车轮上的观察者,用最独特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人车世界!

7月17日,第五届中国汽车质量技术大会在沈阳落地,华晨宝马作为承办方,直接把会场搬进了自家工厂。600多名行业专家、车企高管走进生产线,围观AI如何给汽车制造“上强度”——宝马用200多个AI应用,从冲压质检到电池测试,把质量二字拆解得明明白白。

这场大会没搞纸上谈兵,代表们戴着安全帽直奔产线。冲压车间里,自研AI质检系统对零件毫米级的缺陷一抓一个准;涂装车间视觉检测逼近100%准确率——AI不是噱头,是流水线上的质检员。而背后逻辑很清晰:电动化、智能化倒逼制造升级,用技术填平质量漏洞。

戴鹤轩那句“质量没有妥协的余地”刷屏了,但更值得琢磨的是宝马的中国化策略。动力电池联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量产第六代电池,2026年“沈阳智造”直供全球。智能驾驶都知道,刚官宣与Momenta共研中国专属智驾方案,主打“全场景点对点”,从小区车位到跨城高速全程接管。拉上阿里搞大模型上车,语音助手要带“宝马味”你敢信?宝马的“新世代”本质是把核心技术研发押在中国供应链和本土场景,抢夺下一代技术话语权。

宝马反复强调“安全第一”,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暗藏锋芒。沈阳研发中心新建复合型EMC实验室,智能网联和电磁兼容测试二合一,解决电车信号打架痛点;Momenta的智驾方案必须继承宝马20年安全冗余设计,目标就一句——敢放心用。当新势力狂卷功能迭代时,传统豪强的安全执念反而是对抗内卷的底牌。毕竟,智驾失灵一次,用户信任就能归零。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郑元辉点破现状,技术可以狂奔,但安全必须设路障。当价格战逼车企压缩成本,宝马的零缺陷产线、469项专利背后的质量文化,成了另一种反抗——用高成本换高信任。

总结

这场大会最妙的不是宝马秀肌肉,而是撕开了一个行业共识:电动化是赛道,智能化是油门,质量才是终点线。中国供应链+德系标准=?宝马的“沈阳试验”正在解题。

# 宝马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