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车展是汽车行业的盛大狂欢,是车迷们的年度盛宴。
在那些辉煌的日子里,全球各大汽车品牌竞相亮相,概念车的设计让人对汽车的未来浮想联翩,新车发布会上的镁光灯闪烁,吸引着无数目光。
消费者们在车展中流连忘返,比较着不同品牌的最新车型,怀揣着购车的憧憬。媒体记者们更是忙碌穿梭,为捕捉到第一手的汽车资讯而争分夺秒。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车展已不复往日的热闹,以成都车展为代表的区域性车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回顾成都车展的昔日辉煌,自1998年创办以来,历经多年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汽车展览会之一,也是中国四大A级车展之一。
在其鼎盛时期,可谓星光熠熠,在推动西南车市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参展品牌数量众多且涵盖范围广泛。
据成都日报报道,2014年的成都车展,吸引了112个品牌参展,其中,别克、雪佛兰、一汽-大众、捷豹路虎等15个汽车品牌以1500平方米的超大展位重装亮相;
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日产、奥迪、宝马等7家展商展台面积直逼2000平方米;奔驰则以创纪录的2400平方米豪华展位独占鳌头,足以印证其对于成都车展的重视程度。
而销售成绩上也亮眼十足,为期10天的展会共计销售车辆32652辆,其中豪车销售973辆,接待观众超过67.45万人次,另有来自2200多家媒体的7125名中外记者奔赴车展现场,报道展会盛况。
然而,十年后的成都车展已难现往日辉煌。
2024年,虽有130余家国内外参展企业集中亮相,展出车辆1600余辆,展会规模达22万平方米,但新车发布会数量锐减至63场,较2023年减少9场,较2022年减少14场。
而从参展品牌来看,部分外资品牌已淡出舞台。
十年前还在成都车展上的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东风日产、长安铃木,如今已难觅踪。
焦虑的市场环境下,一向财大气粗的奔驰、宝马、奥迪甚至都不再投放展馆外的巨幅宣传海报,空空荡荡的展馆外观与昔日海报、热气球“争奇斗艳”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整个成都车展看起来似乎热度不高。
那么,类似成都车展这种区域性车展缘何没落?归根结底,车展对于车企而言,无疑是一场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从外资品牌的视角审视,当下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对资源配置策略进行深度优化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经过审慎评估与战略考量,一些外资车企认为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全球影响力和战略意义的车展,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比如上海车展、北京车展等国内顶级车展,在国际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强大的辐射效应和品牌影响力。
因此有些国际车企选择将全球新车首发等关键营销活动,集中安排在北美车展和日内瓦车展等传统国际顶级车展上。
在中国市场,则仅将上海、北京车展作为重点展示平台,其他车展的参与度和投入力度明显降低。
而从宣传效果层面看,过去,车展是汽车品牌展示形象、发布新车、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平台,传播渠道也是主流头部媒体,比较单一。
而如今随着信源呈现多点式传播,一个爆款新闻甚至可以由一个普通人,在任何一个场景下不经意点燃,相比之下,车展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有所减弱。
一方面,本质上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算是进入一个过剩的时代,可另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却逐渐下降。成都车展热度的降低只是一个开始,背后则是整个中国车展都在进入衰落时代。
成都车展的落寞是汽车行业发展变革的一个缩影,区域性车展的没落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车展如何适应行业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应对经济环境挑战,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是整个汽车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车系
推荐
20万级最强方盒子,哈弗猛龙2026款上市
车辙把百万级全铝“方盒子”开回家:中国年轻人第一台“陆地头等舱”来了
汽车通研社无死角七边形战士?论面面俱到,还得看山海L7 PLUS
汽车商评新哈弗猛龙Hi4上市,起码比捷途山海L7 PLUS强
车动态史上最好财报,吉利的“押注”与“补短板”
扉旅汽车捷途山海L7 PLUS预售限时12.99万起 传统车企能否玩转“新三大件”?
汽车相对论哈弗猛龙 2026 款上市!15 万级方盒子,通勤露营两不误
汽车匠人全民赛道 全场好玩,比亚迪赛车场正式开业
汽车行设计进化带来质感跃升,东风日产天籁PLUS即将推出
青橙汽车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驱动,零跑汽车实现半年度盈利
大侠上车活力出行新选择,比亚迪元家族领航版7.48万正式济南上市
车界亮点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组网,全面赋能吉利“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
畅游车世界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