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电池容量之争:特斯拉“吝啬” PK 中国品牌“大方”,谁才是未来?
2025-09-03 10:40 1.1万次阅读

车域无疆

汽车之家说客超级评论员。秉承客观、科学的立场,以数据说话,坚持打造原创高质量汽车自媒体。想更深入地了解汽车,从关注微信公众号《车域无疆》开始!

曾几何时,特斯拉用60-85度电的电池包证明了这是满足大部分用户日常需求的“甜点区间”。但2025年下半年,在电动车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品牌发起了新一轮电池容量竞赛。


乐道L90七座版标配85kWh电池,理想i8配备97.8kWh电池,全新小鹏P7除入门版外全系搭载92.2kWh电池包,问界M8纯电版也直接搭载100kWh三元锂电池,实现705km续航。最激进的当属蔚来——直接宣布全系标配100kWh长续航电池包,起售价不变。


这一个现象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差异,更像是深层的商业哲学和市场竞争策略的根本不同。到底孰对孰错?咱们今天来聊一聊。

能效优先 vs 便利优先

特斯拉的电池策略建立在其卓越的能耗控制能力之上。通过三电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优化,特斯拉车型实现了行业领先的能耗表现。Model 3后驱版仅用60度电就能实现超过500公里的CLTC续航,这种能效优势成为特斯拉敢于采用较小电池包的底气。


与特斯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品牌新车普遍选择了大电池方案。这种选择反映了两者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通过提供更大的电池容量来建立产品差异化优势。


中国品牌面临的是不同的市场环境。国内充电基础设施虽然快速发展,但分布不均、体验参差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大电池成为了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长途出行场景中。


技术自研 vs 产业协同

特斯拉的供应链策略体现了高度垂直整合的特点。从与松下、LG、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合作,到自建电池工厂,特斯拉始终将供应链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策略虽然投入巨大,但确保了技术路线的一致性和供应链安全。


中国品牌则展现出更加灵活的供应链布局。理想汽车在宣传自研5C超充技术的同时,也采用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蔚来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开发100kWh电池包;小鹏则采用多元供应商策略。这种"技术自研+产业协同"的模式,既强调了自身的技术能力,又利用了头部供应商的成熟产品。


超充技术:两条路径的趋同

有趣的是,尽管电池策略不同,但特斯拉和中国品牌都在超充技术上进行重点布局。特斯拉的V3超充桩峰值功率可达250kW,15分钟可补充250公里续航;中国品牌也在快速追赶,譬如理想i8的5C超充峰值功率更是达到 520kW ,支持0-80%电量区间持续提供300kW以上的充电功率。


这表明,超充技术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将超充作为核心基础设施早早布局,而中国品牌则将大电池与超充技术结合,提供"双保险"的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真正的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找到最优的技术路径。特斯拉的能效优势和中国品牌的大电池策略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市场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节奏来选择最适合的策略。

但有一个趋势是明确的: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超充技术的普及,电池容量的重要性将逐渐降低。能效控制、充电体验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更重要的竞争维度。对于两者策略的选择,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下方评论区聊一下。

# 新车上市 # 小鹏 # 特斯拉 # Model 3 # 小鹏P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