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小米YU7现“测试车”留痕?小米高管回应并致歉,承诺已改良处理
2025-09-09 21:18 7748次阅读

车宇世界

车宇世界,真实的汽车世界,洞悉行业最新**,解决购车、用车疑问。目前入驻汽车之家说客、搜狐汽车、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欢迎交流!

9月7日,针对网传“小米YU7挡风玻璃‘测试车’事件”,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平台正式回应并致歉,解释称这是工厂抽检流程中静电贴留下的隐性痕迹,可用湿毛巾清除,并表示已对静电贴做改良处理。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随后转发了该回应。

 小米高管回应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场风波始于2025年9月初,当时一些刚提到小米YU7的用户称,车辆的前挡风或后挡风玻璃上有明显的“测试车”字样残留痕迹。

据受影响用户描述,这些痕迹在特定光线条件下尤为明显。这可能引起了部分用户对于是否“买到测试车”等方面的疑虑。

相关消息在网络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较高的关注度。好在小米汽车方面也关注到事件并且迅速做出回应。

小米高管回应 

9月7日,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微博上发表声明,对事件作出解释并致歉。一方面、其解释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从小米高管的回应来看,这并非是因为用户买到了“测试车”,才有这种情况出现。而是小米方面出于确保“产品质量”方面的考虑,会随机对工厂下线车辆作静态评审。

并且,会贴上静电贴便于检验员标识。评审通过之后,再去掉静电贴走下线流程。这种现象是“静电贴隐形留痕”。

 网传图片

显然,还原事实真相,有效去除了部分用户担心的“买到测试车”的问题。应该说,及时回应和澄清相关信息,很有必要性。

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现象,用户其实不用过于担心,通过湿毛巾就可以有效清除。显然,这不会对车辆美观或者日常用车等造成长久影响。

第三个方面、对于这个问题给相关车主造成的“不必要的困扰”,小米高管表示:“我们深表歉意”。

 小米YU7,非涉事车辆,仅配图展示

最后,小米高管承诺,已经静电贴做了改良处理。后续抽检车辆,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应该说,这能够避免后续用户可能受到影响。

车宇世界认为,从小米方面对这件事情的回应来看,官方显然并没有采取回避或者拖延的态度来应对相关事件。

官方不仅解释了出现相关状况的原因,而且对于给用户造成的困扰也进行了致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种状况,小米方面及时进行了改良,从而避免相关问题再度出现。

 小米YU7,非涉事车辆,仅配图展示

对于一款刚刚推出不久的车型来说,对于相关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困扰、疑虑等,从而可能对相关车型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这个层面来考虑,小米方面及时回应相关信息,相当明智,不仅彰显了对于用户的重视,也有效维护了品牌形象。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件事情,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小米汽车在“交付车辆”细节处理方面,或许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正如上文截图中所言:“交车擦干净不就没事儿了”。

 小米YU7,非涉事车辆,仅配图展示

事实上,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测试车”在新车下线后从每批车辆中抽出数台进行“静态检测”是正常现象。

静态评审在业内是常见的质量管控手段,通常被称为“整车静态评审”或“下线质量审计”。其目的是确保每一辆下线的车辆都符合设计规范和质量标准,保证产品的一致性,防止有缺陷的车辆流入市场。

车宇世界认为,从这个层面来看,此次小米汽车出现的静电贴留痕事件,确实可能是“交车过程”中的一个小疏漏,但好在并未涉及车辆实际性能和使用方面的问题。

 小米YU7,非涉事车辆,仅配图展示

据了解,小米汽车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到2024年3月首车上市,再到2025年实现单月交付破3万辆、累计交付超30万台,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2025年Q2财报显示,小米汽车业务收入达206亿元,毛利率高达26.4%,显示出较强的商业变现能力,发展速度远超多数新势力品牌。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随着销量的增长,小米汽车也面临了一些风波、挫折或者质疑。不过,好在面对这些问题,小米汽车能够及时回应和改进,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本文结语:

针对这次“测试车”风波,李肖爽在48小时内直接回应,没有回避、没有推诿,清晰解释问题成因,明确改进措施,诚恳表达歉意。

车宇世界认为,这种透明、迅速、负责任的应对方式,与部分车企常见的“敷衍式”回应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沟通优势。

更重要的是,小米展示了“承认错误-解释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承诺改进”的完整问题处理逻辑。不仅告诉用户“怎么修”,还说明“为什么发生”以及“如何防止再犯”,这种系统性的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重建消费者信任。

在此,我们希望有更多车企能够及时回应车主关切,以真诚、务实的态度对待市场和用户。最后,本文涉及到的“测试车”风波,小米官方已经回应,具体以官方回应为准,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原创文章,总第11913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小米汽车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