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在“叫好不叫座”的旅行车市场,享界S9T为何稳了?
2025-09-20 10:07 2611次阅读

DearAuto

车要好看好开好用 文要有用有料有趣~

72小时斩获10000台大定

“大家都说把车做大好卖,做大型的SUV更好卖,我们也确实推出了热销的大型SUV,但我相信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远不止一种形态。”在享界S9T的发布会上,余承东的这一番话流露出几分理想主义者的光辉。

从经验主义者的视角来看,旅行车显然不值得深耕。上个月,销量最佳的旅行车也不过售出4000多台,在轿车销量总榜上仅位列第57名;第二名的销量则只有3000多辆,排名第72位。

然而,理想主义者会告诉你,若因畏惧失败而不去尝试,成功自然与你无缘。

旅行车或许小众,但正是这种看似冷门的细分市场,往往潜藏着未被满足的个性化需求。享界选择在此领域突破,并非逆势而为,而是凭借技术与洞察重新定义出行可能。当多数人追逐流量热点时,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才有可能引领真正的潮流。

事实上,类似的奇迹在近年汽车市场上屡见不鲜。例如,曾被普遍不看好的插电混动车型,如今已成为市场主流;曾被讥讽为“脱裤子放屁”的增程技术,如今却成为中国品牌进军豪华车市场的敲门砖;曾经被打上高端不起来的中国品牌,如今百万级中国车也能被抢购一空。

在享界S9T身上,我们似乎也见证了类似的奇迹。

最新数据显示,享界S9T上市后72小时内大定突破10000台。一台起售价超30万的旅行车在短短的三天里就卖出去10000台,这是什么水平?上个月,30万以上的轿车中,月销量超过7000台的仅有6款。而这6款车中,终端优惠后起售价仍在30万以上的,实际上只有3款。换言之,享界S9T的成绩,即便放在30万级别的轿车上,也已属非凡,更何况是在贴有“叫好不叫座”标签的旅行车市场。

享界S9T的阶段性成功有力地证明,旅行车在中国并非没有市场,只是过去缺乏打动用户的产品罢了。

造一款卖座的旅行车,门槛为何如此之高?

为何旅行车在过去总是叫好不叫座?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旅行车的需求确实存在,且市场容量巨大。《2024中国汽车旅行白皮书》显示,80.5%的车主在购车3个月内便会开始第一次汽车旅行,76%的汽车旅行游客为80后、90后,而56.3%的汽车旅行游客为家庭出游。

和欧洲市场一样,自驾游的兴起,成为了旅行车叫好的底层逻辑,但为何不叫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旅行车的制造门槛极高,需要解决诸多二律背反的问题,并非轻易能造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例如,设计美感和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旅行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装载能力远超轿车,某种程度上讲,旅行车就是厢式车。如何将厢式车设计出美感,这需要深厚的设计功底,也是旅行车过去多几乎被传统豪华品牌垄断的主要原因。

再如,许多旅行车基于轿车底盘打造,旨在保留轿车的灵活性和操控性。然而,鉴于旅行意义的特殊性,它们还需兼顾一定的通过性,在轿车的操控性与SUV的通过性之间寻求平衡。这无疑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规格相当高的底盘。

过去,解决这些矛盾点多采用折中方法,即在美感和实用、操控和通过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双方妥协。若平衡得当,自然能直击用户心扉;但若折中不当,则可能使其成为“四不像”,既不如轿车,也远逊于SUV,最终以“两头不到岸”的姿态走向停产。

正如你所见,尽管旅行车常受好评,但真正能流传成为经典的却寥寥无几。

享界S9T之所以能成功敲开旅行车市场的大门,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并未采用折中的思路来打造产品,而是通过将矛盾点解耦的方式,使各方面都达到极致表现。

相较于轿车,旅行车的首要卖点在于其强大的装载能力。享界S9T在这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其后备厢的常规容积高达729L,放倒后排座椅后更可拓展至1677L。这水平如何?作为参考,奔驰EQE SUV,一款标准的中大型纯电SUV,常规容积为520L;沃尔沃的旗舰SUV,XC90,尺寸与享界S9T相近,其后备厢常规容积也只是708L。

然而,强大的装载能力往往意味着牺牲一定的流线性,甚至可能影响车辆的美感。这或许也是SUV普遍比轿车显得更为呆板的原因。

但享界S9T却有所不同,1.32倍的宽高比、1:2的轮轴比以及2倍的轮高比,展现出轿车般的矫健身姿;甚至连流线型设计也未丝毫打折,风阻系数低至0.23,甚至优于百万级豪车保时捷Taycan的0.26。

另外,相较于轿车,旅行车需要保证一定的通过性,但通过性一高就容易影响操控性。

享界S9T则通过五档高度可调空簧和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这套组合拳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底盘高度最高可调至163mm,征服一般的非铺装路面不成问题。将空簧高度调到113mm之后,享界S9T则能保持轿跑车的操控感,麋鹿测试中更是取得83.3km/h的成绩,最大侧向加速度达到了0.8G。

为了权衡操控性和舒适性,享界S9T也用上了全新一代的华为途灵底盘,其融合了全车六大控制域——车身控制、动力控制、悬架控制、转向控制、制动控制、热管理控制,结合强大的感知能力,让底盘尽可能从容面对各种复杂的路况,让车身尽可能地平稳。

可以说,享界S9T开着像轿车,用着像SUV,各项性能单拎出来都不输其余两者。这样的旅行车,想不稳都很难。当然,解耦每一对矛盾点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

All in享界,从S9T开始

解耦这些矛盾点,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设计师的理念从图纸精准转化为产品,稍有不慎,便极易出现“概念范冰冰,量产罗玉凤”的尴尬局面。

鸿蒙智行之所以选择与北汽联手进军这一“成功者寡、失败者众”的旅行车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汽是国内首家拥有超过20年豪华车制造经验的主机厂。例如,车身关键轮廓的精度控制达到0.3毫米以内,108道涂装工艺等顶尖制造技术,并非每家主机厂都能企及。

接下来,北汽与华为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北汽集团计划在未来3年内,专为享界及其用户投入超过200亿元,将最尖端的生产制造工艺全面应用于享界,打造专属的质检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甚至成立享界的专属团队,从研发、制造到营销,展开全方位合作。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在享界S9T发布会上宣布“All in 享界。

鸿蒙智行方面也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致力于打造享界S9T。从余承东多次为享界站台,便可见一斑。

正如大家所见,尽管享界S9T的起售价仅为30.98万元,却标配了鸿蒙智行旗舰9系的六大高端配置:华为乾崑智驾ADS4高阶版、25扬声器的华为悦彰音响卓越系列、MagLink Mini控制屏、智慧电动门、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以及超越豪华车的NVH(静音)设计。

甚至连许多9系车型上未配备、仅见于百万级尊界S800的高端配置,鸿蒙智行也慷慨地将其下放至享界S9T。

例如,在湿滑路面、高速爆胎等突发情况下仍能确保车辆稳定行驶的6合1全域融合架构、可吸附并降解甲醛甲苯的鸿蒙ALPS健康座舱、全车9块双层夹胶隔音玻璃及二排电动遮阳帘、宽温域压缩机冷暖箱、全新星云尾灯和智能电子外后视镜。

说到底,华为与北汽的联手,不只是为了推出一款旅行车,更是用“制造精度+技术诚意”的组合,打破了“概念惊艳、量产拉胯”的怪圈,也为沉寂的旅行车市场开辟了新路径——它证明,只要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将“好想法”与“好制造”深度绑定,就能让“高价值体验”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既是对行业合作模式的革新,更是对“用户为本”理念最扎实的落地。

华为与北汽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强强联手、进军高端细分市场的战略升级。

双方没有选择迎合主流SUV赛道,而是直面旅行车领域长期存在的设计美感与实用功能、轿车操控与SUV通过性等多重矛盾,通过技术解耦与极致创新,实现了产品力的全面突破。享界S9T在上市后72小时就收获了10000张订单,似乎也验证了市场对这一合作模式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享界S9T彰显了中国品牌从"追逐潮流"到"定义潮流"的转变。

华为将ADS 4、鸿蒙ALPS健康座舱等百万级豪车配置进行技术下沉,北汽则以超20年豪华制造经验和超200亿专项投入保障量产精度与品质,形成了"技术诚意+制造精度"的双核驱动。

这不仅打破"概念惊艳、量产拉胯"的行业怪圈,更开创了以用户真实需求为核心、用高端技术普惠市场的新路径。

享界S9T的成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大"走向"强"的生动注脚。它证明了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与制造体系的双重突破,才能真正激活潜在市场、引领消费趋势。这不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中国品牌自信崛起、定义未来出行范式的标志。

享界S9T,这波真的稳了。(文|大雄)

# 奔驰 # 鸿蒙智行 # 奔驰EQE(海外) # 享界S9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