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启境品牌成立:既是国家队造车的渐入佳境,更是新卷王的大兵压境
2025-09-24 13:45 2908次阅读

燃擎频道Myautotime

**汽车自媒体前30强!

9月19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与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共同亮相“启境”品牌启航仪式。

至此,因为新品牌“启境”,广汽与华为分分合合数年之久,终于再度牵手。

而这一次,被不少业内人士解读为“双方都拿出了最高级别的战略重视”。

但是,疑问也随之而来。

比如,为什么要启用一个新的品牌名称,而不是直接加入到既有的“界”字辈里面?

难道只是因为余承东一句“鸿蒙智行五界,未来不再新增,五界已是极限”而放弃?

那么“启境”会是“境”字辈的开始吗?

“启境”和鸿蒙智行旗下“五界”又有何不同?

我们就带着问题,开启新篇。

01

众所周知,此前华为介入车领域有三种合作模式,供应商模式,HI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

其中,供应商模式最好理解,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怎么玩,该模式下的华为就怎么玩。

目前来看,智选车模式发展得最好,如今已经进化成为大名鼎鼎的“鸿蒙智行模式”。

事实上,居中的HI模式看来倒是有几分尴尬。因为目前HI模式下的产品市场效果一般。

该模式下,华为为汽车主机厂提供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智能驾驶 ADS、鸿蒙座舱、车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板块。

直白说,HI模式就是供应商模式的高级定制版。

需要华为软硬件双管齐下的为主机厂造车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撑。

它和鸿蒙智行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管造不管卖,后者则需要在产品定义和渠道端深度介入。

都说,广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启境”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江湖人称“HI PLUS模式”。

根据双方的规划,“启境”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能技术。

华为将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用户生态和品牌营销方面赋能,广汽则在三电技术与整车制造领域方面给予支持。

仅从这段文字表述来看,“HI PLUS模式”与原来的HI合作模式肯定不同,因为增加了用户生态和品牌营销。

然而,似乎又和鸿蒙智行模式在无限接近中,带着区分。

我们看到,鸿蒙智行模式下,余承东劳心费力地宣传、发布,传递产品技术信息。

其实本质,都是在渠道端的发力。因为华为承担着“卖车”的任务。

但全新的“HI PLUS模式”下,广汽需要做出比产品层面更深层次的组织变革来迎接新品牌的到来。

比如,启境全面导入华为IPD研发流程,甚至传出“华为协助广汽改革管理体系”。

另外,广汽还引入华为 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

这意味着从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每个环节。

所以,目前看来,广汽+华为的“HI PLUS模式”,应该比鸿蒙智行模式的合作程度更深。

02

其实,“HI PLUS模式”不是一个新词汇。

2024年12月12日,阿维塔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支持阿维塔打造下一代系列车型,共同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出行及生活体验。

彼时,这一合作被外界称之为“HI PLUS模式”。

2025年1月22日,东风旗下东风奕派与华为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基于各自领域优势,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联手打造一系列中高端智能化车型产品,围绕用户需求打造极致智能出行体验。

彼时,这一合作同样被外界称之为“HI PLUS模式”。

同为“HI PLUS模式”,华为与长安阿维塔以及华为与东风奕派的合作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在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

当然,也有不同之处,与阿维塔的合作是基于现有的阿维塔品牌,打造阿维塔下一代车型;

与奕派科技的合作是,打造中高端智能化车型,与华为共创的“智能精品系列”。

如果此刻加上广汽,那就是与华为一起,另起炉灶,创造一个新的品牌“启境”。

事实上,结论已经呼之欲出。

之前,不管是供应商模式,HI模式,以及鸿蒙智行模式,都是限定好了合作的具体边界,一旦选取,则在这个范围内合作双方展开互动。

比如鸿蒙智行模式下,命名标准化,“X界”就是标准化格式;

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与渠道建设,“五界”皆是如此;

统一技术标准,最具代表性的实例就是,“五界”车机系统OTA同步频率几乎做到100%。

而如今的“HI PLUS模式”,除了都是传统“国字号”的主机大厂之外,广汽与华为的“启境”关联度最高,其它包括长安和东风,则各有侧重。

所以,“HI PLUS模式”确实是一种全新的“共创模式”。

这种新模式最大的特点不在于合作内容的本身。

而在于其“既无常形,也无定式”。

即“PLUS”的空间具体有多大,需要结合合作双方最终的洽谈结果来判定。

由此,也可以回答关于,“启境”会是“境”字辈的开始吗?这个问题。

大概率会是一个开始。

《说文解字》:境,疆也。

“启境”的“境”字,既延续了空间概念,更隐含“开创全新境界”的意味。

这种命名逻辑的演变,已经折射出华为从技术赋能者向生态主导者的角色进化。

所以,“境”字辈有理由继续延续,但不会像“界”字辈拓展得那么快,毕竟对华为而言,生态主导的盘面更大,耗费的精力更多。

事实上,华为已注册“探境、臻境”等商标,后续皆可徐徐图之。

03

现在我们可以回归主题,厘清“为什么是广汽率先达成“HI PLUS模式”迄今为止合作的最高维度?”

2021年广汽和华为就在一起开发一款纯电大型SUV,但后来变更为广汽自主开发。据说广汽觉得华为要价太高了。

事实上,本质问题不在于价格,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市场,广汽判断“智能科技”或许不可或缺,但不会像今天这般晋升为“必然卖点”。

市场需求度不同,广汽的决策不同,无可厚非。

然而,广汽选择此时与华为深度合作,既是顺应行业智能化趋势的明智之举,也有几分市场压力下的无奈。

广汽集团近年来面临严峻挑战。

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销量同比下滑12.48%,营收421.66亿元,同比下降7.95%,归母净利润-25.38亿元,同比下降267.39%。

相比之下,问界品牌却取得了显著成功。

面对如此鲜明的对比,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直言:华为不仅是广汽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再造新广汽的老师和样板。

他表示,启境项目“对广汽集团举足轻重”,是“再造新广汽”的关键抓手。

如此,一个细节凸显。

冯兴亚的话,突出了华为作为“老师”的地位,但“再造新广汽”的话也同样掷地有声。

或许,冯兴亚的话恰好暗示了广汽在合作中的地位。

据知情人士透露。

本次合作,在技术深度层面,除智能驾驶/座舱外,新增用户生态(华为账号体系互通)与品牌营销(联合广告投放),但广汽保留底盘和车身制造主导权。

在研发体系层面,华为提供“乾崑4.0+鸿蒙座舱4.0”打包方案,完全导入华为IPD流程,开发周期或将压缩30%。

在权责分配层面,广汽保留25%产品定义权,或将高于问界的15%,华为派驻200+工程师常驻广汽研究院。

如此,这种模式完全满足了广汽的诉求,既能保证广汽在产品定义上的话语权,又能完全享受华为对产品的绝对影响力与技术植入。

所以,这一次,广汽坚定地选择了华为。

而二者打造的全新“HI PLUS模式”,本质上,已经开创了“联合研发+分权制造+共享渠道”的第三条道路。

我们可以将这条新的合作路径称之为“体系级融合”模式。

仅从这个层面来看,“启境”都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 行业解读 # 鸿蒙智行 # 新境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