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辅助驾驶领域将迎来首部强制性安全规范。新标准旨在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设立明确的安全基线,覆盖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多种功能,从产品性能、安全保障和使用规范三个层面构建“三重防护”体系。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新规的出台不仅填补了行业安全标准的空白,也为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业内普遍认为,这将彻底改变辅助驾驶领域的竞争逻辑,从过去的功能抢先转向合规优先。
新国标的推出正值辅助驾驶系统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据统计,今年前七个月,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已达到775.99万辆,渗透率攀升至62.58%。然而,在功能快速普及的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各车企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参差不齐,消费者对功能边界的认知也较为模糊。部分企业过度宣传“高阶智驾”“零接管”等概念,导致驾驶员误判系统能力,放松警觉,引发多起安全事故。因此,新国标的制定被视为行业走向规范化、安全化的重要一步。
新国标:从模糊概念到量化安全底线
新国标最具突破性的意义在于将抽象的“安全”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检测的具体指标。过去,车企常使用“L2+”“高阶辅助”等模糊话术进行宣传,消费者难以准确理解系统能力边界,事故责任认定也常陷入争议。新标准通过46项场地试验、72小时道路试验、8大类故障注入测试以及碰撞速度不超过10公里/小时等具体阈值,为系统安全设立了清晰标尺。同时,标准强制要求装配数据记录系统,为事故追溯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填补了国内L2级功能安全的技术空白。
在适用范围上,新国标实现了全面覆盖,将乘用车和商用车均纳入监管,并针对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和领航辅助三类系统提出统一要求。这意味着无论是经济型家用车配备的自适应巡航,还是豪华车型搭载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都需在同一套安全标准下接受检验。尤其对领航辅助系统,标准设置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旨在杜绝车企通过堆砌功能吸引眼球却忽视安全底线的做法。正如行业专家所言,此举将有效避免消费者因盲目信赖系统而遭遇交通事故。
驾驶员交互监测是新国标另一大亮点。标准明确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和视线脱离检测能力,并设定递进式预警机制:手部脱离5秒内发出提示,10秒内升级提示;视线脱离5秒内提示,3秒内升级,最终在多次违规后系统可暂停使用至少30分钟。这一设计将“驾驶员始终是责任主体”的原则嵌入系统逻辑,从根本上纠正“辅助驾驶等于自动驾驶”的认知误区。此外,企业需提交完整的安全分析文档,确保从系统描述到风险控制的全流程可追溯,为事后责任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新国标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行业已开始积极应对。车企、供应商及技术专家纷纷投入对标准的研读与讨论,试图在合规框架下调整产品开发路径。新规不仅为市场设立了准入门槛,也将推动企业从营销炒作转向技术深耕。接下来,行业竞争的重点将从“谁先推出新功能”转向“谁先实现合规”,这一转变将对整个产业链带来深远影响。
合规挑战:技术储备不足的车企面临出局风险
新国标为车企设置了明确的过渡期:2027年1月1日起新申请车型需满足大部分要求,2028年全面达标,已获批车型最晚于2029年完成整改。尽管时间看似充裕,但对技术积累薄弱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考验。有机构测算,单车型完成合规所需的文档补全、故障注入测试及数据系统升级,开发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万元。此外,数据记录系统需新增存储芯片、备用电源等硬件,并将推高整车物料成本。
过去依赖外购方案、以低成本组装为策略的企业受冲击最大。这类企业常在选择驾驶员监测系统时“能省则省”,摄像头和算法均未达到新标要求的精度。为满足递进式报警机制,它们不得不升级硬件或重新训练算法,这将直接侵蚀其价格优势。相反,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已提前布局自研驾驶员监测与功能安全体系的头部企业,则可能因合规而放大先发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因此提升,部分低价车型甚至可能因“安装即亏损”而退出市场。
合规压力也将重塑消费者的信任逻辑。以往,消费者主要通过销售端了解辅助驾驶功能,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新国标实施后,消费者可依据统一标准判断产品安全性,例如某车企系统因脱手检测不及时导致事故,今后将被明确视为未达标所致。这种认知转变将促使企业将资源从过度宣传转向技术提升,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政策可能向L3级及以上系统倾斜,引导企业向高阶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资源,加速技术普惠化进程。
面对合规带来的成本与技术挑战,部分企业可能选择收缩或退出辅助驾驶市场,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合作与创新寻找出路。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也将迎来深度整合,传感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厂商需与车企协同开发更高精度、更低延迟的产品。合规不仅是门槛,更是行业整体升级的催化剂。那么,在安全底线确立之后,自动驾驶技术将如何向更高阶阶段演进?
未来方向:L3级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L4路径逐渐清晰
随着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获政策支持,多家车企已公布量产时间表。广汽集团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首款L3级乘用车,小鹏、华为、奇瑞等也纷纷将L3级功能商用时间点定在今明两年。L3级系统允许驾驶员在特定条件下脱手,但仍需保持接管准备,这与L2级需全程监控的本质不同。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指出,L3是“简化的L4”,而非L2++的简单升级,其技术难点在于系统需能识别自身无法处理的场景并及时请求接管。
韩旭提出的“识别不能处理情景之悖论”指出了L3级的核心挑战:系统若不能识别未知风险,则无法提前预警;若能识别,则往往已具备处理能力。这一悖论使得L3级开发更接近L4级逻辑,即依赖高精地图与强大算力预先定义运行范围。例如,L4级Robotaxi通过地图数据与远程辅助应对变化,而L3级车辆需在无地图支持的全场景中实时判读,难度大增。这也是特斯拉选择直接探索L4级Robotaxi而非推出L3系统的原因之一。
算力提升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了基础,英伟达Orin芯片使L2++系统算力可达数百TOPS,而新一代Thor平台更突破2000TOPS,接近L4级需求。韩旭认为,当算力接近L4水平时,车企更应直接布局L4而非止步于L3。目前,文远知行等企业已通过L4级Robotaxi在多地实现纯无人运营,其技术反哺L2++系统的案例表明,高阶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并非割裂,而是技术共进的两种形态。
在合规框架下,创新空间依然广阔。新国标未限制报警方式,车企可在人机交互领域探索如AR-HUD投影、多模态提示等优化体验。此外,数据记录系统积累的行驶信息将成为算法优化的“金矿”,通过分析隧道入口视线偏离、大流量换道风险等场景,系统可迭代决策模型,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真正的行业领军者,从来善于在规则内将创新推向极致。
车叔总结
新国标的实施并非终点,而是智能驾驶时代的新起点。新规迫使企业将安全置于首位,同时也为技术演进划定了清晰路径。消费者将因标准明确而受益,企业则需在合规中寻找创新突破口。未来,我们期待的并非更多炫酷功能,而是谁能将安全做到极致。辅助驾驶的终极目标,始终是让出行更安全、更轻松,而这份国标正是通向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相关车系
推荐
给30万级豪华SUV上强度了!全新问界M7,上市1小时大定超3万台?
My车轱辘问界M9新增银境紫车色,50万级豪华SUV再添典雅选择
智选车问界M9新增银境紫车色 ,50万级豪华SUV再添典雅选择
环球汽车网审美洞察再升级!50万级销冠问界M9新增银境紫新车色
我为车狂升级WEWA架构 新增车位到车位2.0功能 问界全系再迎OTA重磅升级
汽车夜谈全新问界M7发布即交付,售价27.98万元-37.98万元
车界问界全系再迎OTA重磅升级,ADS 4更“类人”,新增车位到车位2.0功能
Car路里新款极氪001还没上市,现款车型已经卖完了,消息属实吗?
车宇世界55.98万起!问界M9新增银境紫车色,50万级豪华SUV再添典雅选择
Car路里审美洞察再升级! 50万级销冠问界M9新增银境紫新车色
1号车盟全新问界 M7发布即交付,售价27.98万元-37.98万元
第五冲程问界M9新增银境紫车色,50万级豪华SUV再添典雅选择!
车视轮谈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