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2973字,阅读时间6分钟
本文浓缩版可看视频,详细内容继续一看到底
从A股辗转至港股,奇瑞21年的IPO长跑终于迎来了“最终章”。
9月25日,奇瑞正式以“9973”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价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
图/奇瑞于港交所上市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然而,开盘后股价逐渐有所回落,最终以31.92港元/股收盘,总市值为1841亿港元。
首日股价“冲高回落”的背后,是奇瑞“技术立身”人设与市场现实之间的逐渐偏离。一方面,作为中国车企“出海冠军”,其全球影响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市场对其新能源转型的迟疑、品牌战略的混乱仍存疑虑。
这场IPO被视为奇瑞冲击高端化与智能化的“弹药补充”,但资本市场的审慎态度也暗示着,其“理工男”这块金字招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1. 奇瑞上市恰逢其时?
从结果来看,奇瑞此次港股上市似乎踩准了行业节奏。毕竟在21年的上市之路上,它曾因股权纠纷、股东人数超限等问题6次折戟。
1-8月奇瑞国内累计销量为86万辆,同比增长21.5%,这一成绩使其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前八个月销量排行榜第五。
与此同时,其出口表现也同样稳健,1-8月累计出口量为79.8万辆,同比增长10.8%,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图/2025年1-8月奇瑞出口情况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近年来,销量的持续增长也直接带动了其营收与净利润的节节攀升。2022年至2024年,奇瑞总营收从926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7%,净利润从58亿元增至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1%。
到2025年,奇瑞的营收与净利润依旧呈稳健增长态势。一季度营收为682.2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暴涨90.9%。
图/奇瑞集团近年营收情况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但高速扩张的背后,资金需求的压力也如影随形。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至2025年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85%以上,远高于行业70%左右的平均水平。
图/奇瑞集团近年资产负债率趋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其中,一季度1604亿元的流动负债与1576亿元的流动资产形成了28亿元的流动负债净额。这一数据意味着,一旦市场波动导致资金回笼放缓,奇瑞将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图/奇瑞集团近年流动负债趋势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此次港股上市为奇瑞募集约91亿港元资金,这笔资本注入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奇瑞紧绷的资金链松绑,缓解高负债压力;另一方面则能给其新能源车型研发、智能驾驶技术突破、售后服务体系升级、国际化叙事能力提升等多重战略布局持续输血。
图/奇瑞港股上市募集约91亿港元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迭代速度太快,电动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每一项都面临持续高强度的资金需求,单靠自身盈利根本不够。
“上市融资因此成为关键渠道,不仅能够为企业注入大规模外部资本,也有助于提升研发能力、加速技术落地与品牌影响力。”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港股流动性不及A股,若后续业绩不及预期,再融资难度会加大。“资本是把双刃剑,它能加速技术落地,但也要求奇瑞必须拿出持续盈利的能力,不能只靠燃油车的“老本”讲故事。”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奇瑞上市消息带来的感受更为复杂。
“上市意味着企业更有实力,希望奇瑞的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能因此改善。”
“我更关心的是,上市募资能否真正转化为产品力的提升,比如更长的续航、更智能的驾乘体验。”
2. 新能源转型之路遭遇技术天花板?
回顾燃油车时代,“技术奇瑞”的人设,不仅是因为其董事长尹同跃出身技术,更因为奇瑞发动机的可靠性让不少消费者成为“死忠粉”。
“2018年买的瑞虎8,到现在开了10万公里,除了基础保养没出过一次大毛病,当初就是冲着‘技术奇瑞’的口碑买的。”
图/瑞虎8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同级别里,奇瑞的燃油车发动机技术成熟,动力强劲,而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开着很省心。”
但如今,当赛道切换到新能源时,这份信任开始出现裂痕。
“原本想换辆奇瑞新能源,结果看了半年都没选明白。”山东济南车主王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
她从去年6月开始关注奇瑞新能源车型,但在对比了奇瑞旗下多个新能源品牌后,却陷入困惑,“星途说是高端品牌,可价格比定位中高端的智界S7还低,我到底该按定位选,还是按价格选,连个清晰的购买指引都没有。”
纠结了半年后,她最终选择了产品定位更明确的问界M5。
图/问界M5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这样的困惑,在90后何先生身上同样存在。作为曾经奇瑞燃油车的忠实用户,他对品牌有着特殊感情,今年国庆计划换新能源车时,第一时间关注了奇瑞新能源。可研究小半个月后,他始终没能理清奇瑞的产品矩阵。
“对比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感觉奇瑞的技术力明显被摊薄了,旗下各个新能源品牌之间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定位太模糊不清。”
产品线规划存在混乱的背后,实则是奇瑞多品牌战略带来的资源分散和内耗。目前,奇瑞旗下拥有奇瑞、星途、捷途、iCAR、风云五个主要品牌,看似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市场覆盖,实则造成了严重的内部竞争和资源浪费。
具体到品牌,星途虽定位高端,但横向对比同为中高端品牌的产品,却还是以性价比吸引用户,其旗下被寄予厚望的星纪元序列目前只有ET、ES两款车,月销量均不足千辆。
图/星纪元ET--星纪元ES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则暴露出奇瑞在合作项目上的协调难题。本可借助华为技术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却因内部重视不足、资源调配不当等问题,导致交付延期、品控争议不断。今年以来,智界单月零售量呈持续下滑趋势,8月仅1728辆,环比下滑63.6%。
图/2025年8月智界品牌销量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此外,智能化技术投入的不足也制约着奇瑞新能源的向上突破。虽然奇瑞在今年3月正式推出了“猎鹰智驾”系统,并宣称其算力可达508 TOPS,但实际体验与行业第一梯队仍有明显差距。
“试驾了星纪元ES的猎鹰智驾,在环路跟车还可以,但到了复杂路口,识别红绿灯的反应与问界、理想相比差距确实存在,变道也不够果断。”
“硬件参数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体验仅停留在‘能用’阶段,离‘好用’还有距离。”多名消费者坦言道。
3. IPO募资能否破局?
港股上市为奇瑞提供了资金补血的契机,但也将其置于更严格的监管和市场监督之下。
根据招股书,奇瑞此次募集资金的约35%将用于未来1至3年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约25%将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约20%将投向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约10%将用于安徽芜湖生产设施提升,剩余则作为营运资金。
图/奇瑞公布所得款项用途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这些资金能否精准投向奇瑞目前的“痛点”?答案并不确定。
与诸多消费者的接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虽然对奇瑞的燃油车技术表示信任,但对其新能源板块却普遍持观望态度。
“希望奇瑞在未来能尽快厘清品牌定位,推出一款技术标签清晰的车,否则未来我肯定不会为其买单。”
“希望看到奇瑞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而不是简单地推出新品牌新车型。”
“技术奇瑞不应该只是一个营销口号,而应该体现在产品体验和用户体验的全面提升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的奇瑞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其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明显加速。
第四季度,奇瑞规划了多款新车,涉及不同细分领域。
比如,捷途纵横G700定位豪华电混越野SUV,搭载的鲲鹏超能混动CDM-O系统,计划在10月19日正式上市;星途ET5定位中型SUV,是全球首款搭载地平线HSD和征程6P芯片的量产车型,预计将于11月正式上市;风云T11定位智享大六座旗舰SUV,按照官方计划将于年内上市。
图/捷途纵横G700--星途ET5--风云T11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智能化方面,奇瑞计划在年内推出30款搭载“猎鹰智驾”的产品,覆盖不同价位和车型。同时,奇瑞和华为再度携手,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双方明确将在智界投入超百亿元和5000人的研发团队,并同步调整运营架构,实现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营。
图/2025年内将推出30款搭载“猎鹰智驾”的产品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对于奇瑞而言,其“技术奇瑞”的人设没有完全倒塌,但它正矗立在悬崖边上。下一步,其若不能尽快厘清品牌定位、整合内部资源,再多的研发投入和产品上新恐也难转化为市场声量。
奇瑞亟需证明的不仅是“能上市”,而是上市后能否真正获得“新生”。
相关车系
推荐
有路就有秦 第二代秦PLUS加推进取型 致敬秦家族240万用户
映璇汽车工作室10 万级家用 SUV 优选:奕派纳米 06,智能 + 空间助家庭
汽车专栏MG亮相WDCC,以全新MG4与品牌IP形象演绎电动时代设计新语
宇尘说车全新领克07 EM-P 这波 “内卷”,连亲兄弟银河星耀 8 都慌了
电驹都市潮流人群专属座驾!全新领克07 EM-P 13.98万元起售
汽车点评AC比亚迪第二代秦 PLUS 双车焕新,国庆限时 6.98 万起。
吴佩频道捷尼赛思全新越野SUV官宣,对标奔驰大G,自不量力
车动态问界M7全系搭载DriveONE电机加持,为国民幸福出行护驾?
吴佩频道奇瑞出皮卡了,RELY威麟R08上市8.88万起,首任车主整车终身质保
李特儿驭电而行,阅见山河!感受示界06全场景电动实力
车视轮谈领先的辅助驾驶进入15万级,尚界H5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
燃擎频道Myautotime从工厂到口碑,星海V9的硬核品质闭环
车业杂谈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