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丰田试点渠道整合!销量承压下的改革?
2025-09-26 15:14 1657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近日,市场上传出丰田中国正在试点一项销售渠道调整措施的消息,即所谓的在部分“单城单店”区域,授权单一门店同时销售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丰田中国回应称,这只是从服务、效率、环保等角度考虑的一种“尝试”。这一试点项目于7、8月间启动,目前覆盖约10个城市。

那么在渠道整合的背后,究竟藏有那些隐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

渠道瘦身

根据试点方案,丰田会针对部分仅存一家丰田4S店的城市,开放授权门店同时销售两个合资品牌的全系车型。以往分属两个销售网络的车型,如今将在同一屋檐下展示销售,这一模式被丰田内部称为“并卖店”。丰田此次渠道整合试点范围控制较为谨慎,目前仅在约10个城市开展。这种探索意味着,丰田在华的销售网络布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此次调整,丰田中国官方回应相当低调,称这是“从效率、环保等角度来考虑的”,“目前仅是一种尝试”。官方表态轻描淡写,但背后反映的战略调整意味却不容小觑。值得注意的是,渠道整合的举措并非孤立事件。今年年初,丰田中国迎来了首位中国籍总经理李晖。人事调整与销售渠道变革相继进行,无疑是预示着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丰田中国对外宣称,“单城单店”试点旨在填补低线城市的“服务空白”,个人看来,这一举措背后却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即空白是谁造成的?答案或许藏在经销商退网潮与“单城单店”策略的恶性循环中。

目前来看,“服务空白”现象已成为不少低线城市丰田车主面临的难题。当一个城市仅有一家丰田4S店且选择退网时,车主便可能陷入售后服务无门的困境。近年来,部分经销商集团将“单城单店”作为核心策略,旨在减少同品牌竞争、提高自身议价能力。这种模式在竞争温和环境下有利于毛利率,但此种以垄断换利润的玩法,早已为服务崩塌埋下伏笔。

其中,甘肃某车主的遭遇便颇具代表性。其购买的一汽丰田RAV4出保后,当地4S店突然退网,仅剩的广汽丰田门店以“未授权”为由拒绝维修,最终该车主只能跨省保养。

前景难测

对于消费者而言,单店双品牌销售看似带来了便利。消费者可以在一个店内对比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多款车型,无需往返不同品牌的4S店。然而,这种模式也暗藏隐患。当一个城市的丰田服务完全系于一家门店,经销商的议价权势必会被无限放大。以前两家店竞争不敢乱涨价,现在一家独大,车主只能任人宰割!

对经销商而言,挑战则更为直接。销售团队需要同时掌握两个品牌众多车型的产品知识,培训成本和难度增加。库存压力也随之上升,需要备齐两个品牌的热门车型,资金占用显著提高。

而从品牌方面来看,渠道萎缩的大背景下,丰田的本次整合更像是亡羊补牢的无奈之举。新能源车型的缺失让其在价格战中节节败退,今年8月,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30,931辆,位居集团销量排行榜第六位,与比亚迪当月37万多辆的销量相比,其销量着实可伶。丰田试图用渠道整合对抗国产车,却暴露了自身的无力。

不只是丰田,其他外资品牌也在积极调整销售渠道。福特中国在同一时间宣布,将在上海设立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服务业务。豪华品牌如保时捷和奔驰也已启动经销商网络动态调整。这些动向表明,外资品牌在华普遍面临渠道效率挑战。

说到底,丰田的渠道整合本质是跨国车企在华利益格局的一次剧烈地震。该调整的核心困境在于,此事是否能成,丰田说了不算,一汽说了不算,广汽说了更不算。当双生车型合并引发的产品归属争议、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消费者的售后焦虑交织在一起,这场仓促上马的试点,完成可能成为一场昙花一现的闹剧。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如果丰田在进行的“单城单店”双品牌模式试点成功,后续可能会被南北大众等其他拥有两家合资伙伴的外资品牌效仿。但前提是,丰田必须证明这种模式真能带来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然而经销商网络的调整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丰田需要加快本土化研发,推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智能电动车型。否则,仅靠销售渠道的调整,难以扭转其在华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侵蚀的趋势。

# 行业解读 # 丰田 # 一汽 # RAV4荣放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