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有几起交通事故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其中,10月1日发生在湖北宣恩的中国汽车城市攀爬巡回赛中,一台212越野车在进行爬坡时发生了后仰翻车,导致车身A柱变形的事故引发了公众对越野车安全性的关注。
从视频画面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事故发生时,车辆在爬坡过程中车身后仰随即从展架坡道上跌落,后仰翻倒A柱出现弯折,随即有关“A柱弯折”的话题便在短视频平台上发酵,成为人们探讨安全与否的话题。但显然,这次驾驶员的失误则是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抛开技术失误之外,人们更多聚焦在了车辆A柱安全性的讨论上。
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者说是普遍认知,“A柱弯不弯”就是一款车安全的标准,但其实整车的安全并非缩减单一部件的“局部”标准,而是对于整车整体安全的全面考量。
举例来说,很多人都将关车门的撞击声、发动机舱的“整齐”度等等来评判,其实并没有科学根据,而是感官认知和对品质的潜在期待。那种“厚重的关门声”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车身结构坚固、做工精细和高质量的材料使用。相比之下,如果关门声轻飘或不实,这往往让人怀疑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甚至联想到低质量的车身设计。
回到这次212越野车“A柱弯折”事故的本身,从画面能清晰看到,车辆是后仰倾倒后 A 柱顶端先着地的,这种特殊场景并非常规安全碰撞测试中车头或车身侧面受力,而是整车重量和冲击能量全集中在 A 柱顶端那一小块区域,A柱顶端在撞击瞬间承受的减速度保守计算高达10个G,冲击力等同于25吨的重量集中砸在A柱顶端这一小部分区域汇总,这种集中冲击的强度算是极其少见的极端工况,这种集中冲击与常规碰撞测试中分散的整体减速度不同,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局部冲击。
我们都知道,A柱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独立的强度,还要与车身其他部分(如车顶、车门、车身等)进行协同设计。整个车身的碰撞能量分布应合理,使得A柱在碰撞时能够有效配合车体其他部位的吸能装置,避免出现局部结构失败。A柱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通过高刚性设计确保在撞击中保护车内乘员,防止车顶或车身局部塌陷,并且要将撞击力有效地传导到车顶纵梁和车身框架等承载结构,分散撞击能量,减少局部受力。
通常安全测试正向或侧向常规角度碰撞,无论说从车头还是车侧,其实都是由车头吸能区、车架、悬挂一起分担碰撞所产生的冲击能量,但这次的A柱顶端小面积瞬间的集中受力从而导致A柱弯折,并不意味着这辆车“不安全”,幸运的是,驾驶舱的生存空间得以保持完整,避免了更严重的伤害。即便在局部弯折的情况下,驾驶舱的“黄金三角生存空间”得以保留,最终避免了人员伤亡。
根据官方数据,212 T01在各项国家强制标准法规试验中顺利通过,表现优异。整车在50km/h的速度撞击刚性墙后,A柱、车顶和门槛无明显变形,车门能正常开启,车内安全气囊完美接住假人头部,最大程度保护了乘员安全。
一些人可能会对A柱的弯折产生疑虑,认为这是设计上的缺陷。然而,从汽车安全设计的角度来看,A柱的弯折在极端条件下并非不正常,而是设计的“预期表现”。设计师的目标始终是确保乘员安全,而不是确保部件零损伤。在超极限的冲击力作用下,A柱虽然出现局部弯折,但其本质目标——保护车内乘员——得以实现。
此次事故所体现的极端工况考验了“212”越野车在超出常规安全测试范围内的表现,最终结果证明了该车在极限情况下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安全。我认为,车企除了要继续优化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大家也更应该科学地理解汽车安全设计原理,避免因单一部件的表象判断忽视了以乘员安全为核心的本质目标。除此之外,驾驶安全与操作同样重要,毕竟敬畏越野安全,才是事故中保住生命线的关键。
相关车系
推荐
长安启源A06预售价格揭晓,用户直呼“真香”
汽车头2026款吉利星愿全球上市 更加推STAR限定版 限时权益价6.58万元起
梅卿快车道17.49万起 动力舒享BUFF全拉满 一汽-大众迈腾3000万辆甄选款上市
车网传媒长安启源Q07天枢智能激光版 售价15.68万起
汽车头张柏芝代言的2026款星愿限时价6.58万元起,香不香?
车轱辘累计销量突破40万 !全品类车型销量冠军吉利星愿美好再进阶
中视汽车“起步即高配”,2026款吉利星愿全球上市
百姓评车月销破5万再进阶!2026款吉利星愿上市6.58万起
车市观察节后彩蛋:迈腾3000万辆甄选款上市
邢车博士限时6.58万起!2026款吉利星愿全球上市,更加推STAR限定版
汽车大事记一汽-大众迈腾3000万辆甄选款上市 动力舒享BUFF全拉满!
谈车帮2025年卖得最好的车 2026款吉利星愿焕新上市6.58万起
汽车消费网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