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传统销售旺季,只有“金九”没有“银十”。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黄金周,并没有为10月的车市增色多少。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1-19日,乘用车批发量和零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下降。其中,乘用车市场零售112.8万辆,同比下降6%。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四季度冲量的关键阶段,车企的优惠政策不再像去年那样“大方”。“官降”之类的字眼鲜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补贴”和“权益”......在销量和利润的天平面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最近,有多位理想车主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前脚刚提完新车没多久,后脚门店就调价。甚至有L9车主号称自己“一夜亏掉2万”。这距离10月初理想宣布L系列“限时官方置换补贴1.5万元”不到一个月。车主反馈,理想门店这次是以“保险补贴”为名进行的调价操作,金额在8000-10000元不等,且可以叠加之前的优惠。
不同地区的销售政策并不完全相同,经过笔者了解后发现,最新这一轮“史低”的价格,实际成交价与国庆期间相比,相差了几千到1万元不等,并没有网络上反馈的那么夸张。
难以否认的是,新势力“盈利王”也来到了需要在销量与利润间做选择的时刻,理想打响了四季度价格战的第一枪,其他车企跟不跟?
理想降价,华为不跟?
10月20日,理想汽车突然宣布对其L系列车型推出“保险补贴”政策,叠加既有置换/现金等权益,部分车型优惠可达4万元以上。这距离10月初刚调整过的优惠间隔不久,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自己在调价前1-10天内提车,导致“买前一价、买后一价”的落差感集中爆发。
调价的最直接原因来自销量上的压力。从9月份的交付量看,其他新势力比如蔚来、小鹏、零跑、小米等创下新高。零跑汽车在9月份的交付量超6万辆,已经超越了理想汽车巅峰时期的销量成绩。而理想9月份的销量同比下滑超36%,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的同比下降。在纯电系列i8与i6正式起量之前,调价是理想保住增程基本盘最直接的方式了。

在终端叠加各种优惠后,理想L9终端价较指导价直降4.5万元,L7/L8降4 万元,L6的降价幅度达到了3.3万元。与竞品问界的价格差进一步扩大。
去年国庆节前夕,问界对M7、M9两款车给出了1万-4万元左右的购车权益和优惠。相比2024年相对直接的现金优惠或高价值权益包,问界今年的购车权益,基本以新能源和置换补贴为主。换言之,没有那么大降价冲量的压力。

汽车经销商间流传着一句“黑话”,全年50%的业绩都靠最后3个月冲量,年底冲量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操作。很多过来人会告诉你,车企要在年底清库存争返利,这时候买车性价比最高。
与过去简单粗暴的官方降价不同,进入四季度,价格战的方式更加隐蔽,即通过保险补贴、金融免息、置换补贴、配置升级不加价等多元化策略来刺激终端成交。

特斯拉在10月份推出了包含“5年0息”(Model Y部分车型为3年0息),“智能辅助驾驶限时免费转移”等多重购车优惠。其中,Model 3指定版本还可叠加享受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这与去年9月Model Y后驱版官降2.8万元相比,出手并不大方。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实施降价优惠的车型数量为23款,去年同期为36款;新能源车促销幅度10.2%较去年同期提升2.6%。虽然整体促销力度居高不下,但大规模“官降”行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结构化的优惠。“补贴”和“权益”的各种组合成为今年四季度价格战的主流。
2025的价格战,不如2024年激烈
前不久,三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新规,百公里纯电续航成为插混和增程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新门槛。明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实施“减半征收”。以10万元的开票价举例,不能享受到购置税减免的插混,要比能享受到的多付4000多元。这将影响到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多家车型的产品。
面对政策的调整,车企的反应也极为迅速。从最近发布的新车来看,2026年依然能买到可以享受到补贴的低价插混。

比亚迪最近发布的插混新车,把纯电续航提升到了100KM以上。比如2026款的宋Pro DM-i,全系纯电续航提升到了133KM,起售价与纯电续航75KM的2025款保持一致。与2025款全系标配“天神之眼”不同,“天神之眼C”的智驾功能在2026款的入门级“进取型”上并未标配,而是上移至中高配车型。
把高成本的舒适性功能上移到更高配置的车型上,这种结构性配置策略也用在了近期上市的其他新车上。比如,2026款海豹05 DM-i,最核心的变化是纯电续航提升至128公里,同时入门款官方指导价保持在7.98万元。对比2025款海豹05 DM-i,2026款只有“豪华型”一个配置与2025款的入门版价格相同。但2026款取消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仅保留了定速巡航等功能。
总之,要同时满足电池容量提升和价格保持稳定这两个条件,优化SKU成为车企平衡成本的关键。
事实上,在政策发布之前,插混新车普遍已经完成了提纯电里程的操作。长城旗下的哈弗猛龙PHEV,全系纯电续航已上探至100KM以上,且在2026款上实现了馈电油耗的改善。长安UNI-Z PHEV发布即给出125km版本,通过组合补贴把入手价拉到8.69-9.39万元。

也就是说,政策对纯电续航小于100公里插混的“末班车效应”,已经在四季度前基本释放。主流车企的插混新车已经全面跨过“100km门槛”,且更多以“新增长续航版、维持价格稳定”实现过渡。
与2024年相比,2025年四季度价格战显得更加定制化。除了车企没有多少余粮的客观原因,这背后有补贴政策调整的引导,让企业把资源投入到电池、热管理、电驱效率等硬指标,一部分降价空间被技术成本“吞噬”,价格竞争让位于“技术合规+配置结构优化”。
推荐
全领域豪华越野SUV,纵横G700上市售价32.99万元起
汽车大世界网
聚焦SAECCE 2025:比克固态电池以场景需求驱动技术进阶
汽车大观
当向往的座驾遇上武道竞技魂!传祺向往:高品质冠军舍我其谁!
汽湃
哈弗H6L亮相:命名体系重构下的“升舱”之作
踢车帮
首付低至4.88万,2026款领克09掀桌破价卷赢同级合资车
知乎车也
长安汽车2025年三季度延续“量价利”齐升,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汽车简报
限时9.98万起,2026款宋Pro DM-i上市!
快车报深度试驾深蓝S09:带“家”一起去旅行,配置一“部”到位!
驾仕派
iCAR全新超级V23将于10月26日泉城济南高能上市
北评车事
理想MEGA 起火反转:车主发律师函硬刚车企,叩问安全底线
四轮部落懵了!三季度利润暴跌3691%,净亏43亿,这家车企咋了
明镜pro
玩出强大 iCAR全新超级V23,将于10月26日泉城济南高能上市
车友公社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