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的一纸禁令震惊全球: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与知识产权,并强行撤换中籍CEO。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的反制迅速而精准——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暂停其在华70%生产线的运营许可。

谁也不曾想到,这家在公众视野中几乎隐身的中资企业,竟能掀起全球汽车产业的滔天巨浪。当消息传出,宝马、大众等汽车巨头的生产线随即拉响警报,整个行业才恍然意识到:一家看似普通的中资芯片企业,早已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核心。
隐形冠军:鲜为人知的行业巨人
安世半导体,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可能陌生,但在汽车行业内,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这家源自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的企业,在2019年被中资企业闻泰科技以超过340亿元收购后,已然成长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三强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企业的产品覆盖了全球30%以上汽车品牌,年出货量超过1100亿颗,平均每秒就有近3500颗安世芯片被安装到各种电子设备中。更关键的是,其产品的90%符合车规级标准——这是汽车行业可靠性的最高保证。

在当今每辆新能源汽车中,从电池管理系统到电机控制器,从车载充电机到智能域控制器,安世芯片无处不在。正是这家不太为人所知的中资企业,支撑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基础。
全球布局:精心构建的供应链网络
安世半导体最令人惊叹的,是其精心构建的全球协同运营模式。这家企业在被中资收购后,并没有将产能全部转移至中国,而是形成了注册地在荷兰、晶圆厂在德国和英国、封测产能主要在中国的高效布局。

在荷兰奈梅亨总部,工程师团队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和研发;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晶圆厂,完成芯片的精密制造;而在中国东莞,则设有安世全球最大规模的小信号组件封测工厂。
这种全球布局原本是全球化合作的典范,如今却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当中国暂停安世在华70%生产线的运营许可时,全球汽车产业才痛苦地意识到:这家中资企业早已成为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意想不到的影响力
没有人预料到,一家中资背景的半导体企业能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当供应链危机爆发,欧洲汽车制造商们才恍然大悟:他们赖以生存的关键元器件,竟然如此依赖这家具有中资背景的企业。
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在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上全球第一,逻辑IC全球第二,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这些看似基础的元器件,恰恰是汽车电子系统中最常用的部件。

汽车行业对可靠性和一致性要求极高,一旦选定了供应商,更换任何一颗关键芯片都需要重新进行长达数月的认证。正是这种高转换成本,使得安世在半导体的地位变得如此牢固。
蝴蝶效应:小芯片引发大震荡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家中资企业的变动竟能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连锁反应。随着安世半导体供应链紧张,MOSFET与二极管等关键元器件的交货期已延长至12周以上,价格涨幅可能超过20%。

大众汽车公开承认,芯片库存仅能维持三周;宝马因芯片断供每月损失超10亿欧元;16家欧洲车企联名向欧盟施压,警告“停工在即”。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紧急警告,若争议无法迅速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的中断。而这一切的源头,竟是一家不太为行业外所知的中资半导体企业。
重新审视中资企业的全球角色
安世半导体的案例,迫使全球重新评估中资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过去,很少有人意识到,中资企业已经如此深入地融入了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这一事件也促使中国汽车产业反思对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安全。比亚迪半导体、华润微等国内厂商正加速补位,国产替代进程前所未有地加速。这场危机过后,无论结果如何,世界都不得不重新审视中资企业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对此,你又怎么看?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推荐
十万严选!限时5.88万/15.99万起,东风奕派双车焕新上市
汽车大事记
车市双11将至,消费者购车能优惠多少?
百姓评车
比亚迪汉智驾版领航加推广州站,懂用户才能造好车
汽车大事记
汽车 “水陆两栖” 刷屏,噱头之下,安全不该妥协
玩车专家
新比亚迪秦L DM-i售9.68万起,甚至可以考虑荣威
车动态「 爱车空间 」阿维塔12正式出征南极
爱车空间
全新朗逸Pro实车曝光,11月上市,还用隐藏式门把手
车动态
资讯丨长安汽车2025年三季度延续“量价利”齐升,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车友邦网
iCAR全新超级V23,将于10月26日泉城济南高能上市
知乎车也
入门商务MPV新选择——试驾锐胜M8
汽车头条
9月销量同比下滑6.61%,广汽本田何时才能止跌?
文武车道
加价2万的坦克400,是自信还是自负?
星车E圈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